李沆不奏密報(圖)

作者:柳東緣 發表:2010-12-02 15: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鄉(今河北)人。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舉進士甲科。宋真宗時,歷任戶部侍郎,參知政事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尚書右僕射。謚文靖。

一次侍宴完畢,太宗目送李沆遠去的背影,讚嘆道:「李沆風度端正,神態莊重,真是有貴人的氣質啊。」

宋真宗即位之後,李沆被任命為宰相。他經常把當時天下發生的一些災禍,凡是水災、旱災或者有盜賊發生的災情,直接向皇上稟報。有時皇上本來心情愉悅,聽到這樣的消息,禁不住有些黯然神傷。

王旦認為這種瑣碎的事不值得讓天子煩心,而且丞相常常稟奏一些不好的消息,拂逆了皇帝的心意。

李沆說:「皇上還年輕,應當讓他知道各地艱難的情況,經常懷著憂慮警惕之心。如果皇上不曉得天下百姓的疾苦,又如何能教化、治理天下呢?不然的話,血氣方剛的皇帝如不沈迷歌舞、美色、珍玩,就可能搞些土木、戰爭。我老了,來不及看見;這是你未來的憂慮啊!」

有一次,真宗問李沆:「治理天下之道,首先最重要的是什麼?」李沆回答:「首先應該盡量用賢達之人,因為他有才德在地方上教化百姓。不能用浮薄、新進、喜事之人。」李沆認為,心浮氣躁的人,心不定,判斷是非的時候恐怕會有所偏頗,不宜重用;而新進的人歷事不深,缺少經驗,很容易在處理朝政時出現偏失,也不宜在開始就賦予他重要的責任;好事之人,喜歡搞活動,不能務實。像這樣的三類人,都是要禁忌的,這是任用人才最應該注意的條件。

宋真宗常常單獨和他討論國家大事,但是他從來不向皇帝秘密奏報其它人的隱私。

有一回,李沆和另一位大臣有了分歧,起因是對一位官員的處罰問題。這個官員在宋朝與西夏的戰爭中,未能將糧草及時運到,按軍律該斬。李沆做了一番調查,指出此人失職的真正原因是有人故意延誤發糧時間,嫁禍於他。何況此人很有才幹,一向勤勉謹慎,功大於過,殺了他,是國家的一大損失。

另一位大臣卻認為:無論責任大小,都應該斬首,這樣才能嚴明法紀,警戒他人。李沆和這位大臣各抒己見,爭得面紅耳赤,誰也沒能說服誰,只好把此事送交刑部去處理。

同李沆爭論的這位大臣認為李沆是故意和自己過不去,便派人四處散佈說:李沆和犯罪的官員有私交,所以徇私枉法,包庇壞人。他還暗地裡向宋真宗告了一狀,說李沆不僅目無朝廷法紀,而且一向獨斷專行。

此時,李沆正忙於公務,早把爭論的不愉快忘記了。儘管朝中議論紛紛,他卻不理會。後來,有人提醒他防備暗算,他卻笑了笑說:「我誠實辦事,誠實待人,問心無愧,怕什麼暗算!」

宋真宗對李沆的人品是比較瞭解和信任的。聽了那位大臣的密報後,他半信半疑,很想聽聽李沆的意見。一天下朝之後,宋真宗把李沆叫到偏殿,身著便裝,先同李沆談起邊界戰事,又說起南方遭水災等問題。說著說著,真宗話題一轉,問起他對那個官員的處罰來。李沆說道:「此事臣已有詳細的奏報送上,陛下還沒有看過嗎?」真宗不動聲色地說:「朕只是想親自聽聽你的意見。」

李沆把自己的意見又講了一遍,然後肯定這人的才幹,說眼下正是國家用人之際,應該給他一個將功補過的機會。

真宗點點頭說:「好吧,你先回去,那件事待朕再斟酌一下。」

李沆剛起身要走,宋真宗忽然又問了一句:「其它有些大臣都曾有過密奏,你為何從沒有密奏呢?」

李沆答道:「臣以為,我輩身為朝廷大臣,所作所為皆光明正大,為何要密奏呢?凡是需要密奏的事情,我看除了為國家除掉謀反的奸臣之外,都有不可告人的動機。臣一向反對這種行為,怎麼敢學著去做呢?」

李沆走後,宋真宗心想:「像李沆這樣光明正大、誠實正派的人,怎麼會徇私枉法呢?」從此,宋真宗更加信任李沆了。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