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君】千古文豪蘇東坡一生傳奇(下)(組圖)

作者:雲中君 發表:2013-10-17 01:1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10月17日訊】蘇東坡無疑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位美食家。

他繼承了詩聖杜甫將菜餚飲食名目寫入詩歌的創作思路,利用自己輾轉大江南北的豐富人生經歷,將華夏飲食文化更加發揚光大。葷素菜餚、水陸珍饈、南北水果,軟硬飲料,種類繁多的人間食物,被他寫進了詩文作品,其中不乏在民間廣為傳誦的名句、名篇。在歷代文人中,蘇東坡堪稱描寫、表現華夏美食第一人。

無竹則俗無肉則瘦不俗不瘦竹筍炒肉

蘇東坡並不是一個只能坐而論道、遠離庖廚的君子,他是一個知行合一的大智慧人。他會吃能飲,能說會寫,同時他也能動手製作——親自烹飪,這在文人之中是非常罕見的。當今世界,幾乎無人不知中華美味中有「東坡肉」和「東坡肘子」兩道名菜這兩道佳餚的發明者都是蘇東坡,而且是蘇東坡在黃州落難時期發明的。

東坡生平愛竹,也特別喜愛吃豬肉。「東坡肉」吃起來酥而不碎,肥而不膩,湯肉交融、爽滑可口,為了掌控火侯和口味,他曾經寫了一首食豬肉詩:「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蘇軾〈豬肉頌〉文)這首詩雖看似在說明如何煮豬肉、吃豬肉,但東坡以「火候足」、「君莫管」的詩句,似乎也在表達唯有自身定力夠,才能真正處於紅塵世間而心不擾。


中華美食---「東坡肘子」

竹筍產自翠竹,東坡就把他喜歡的兩種食材--豬肉和竹筍放在一起混炒。並與朋友戲說:‘無竹則俗,無肉則瘦;不俗不瘦,竹筍炒肉。’由此他發明瞭竹筍炒肉,豬肉與竹筍不僅是佳配,而且也是合乎時令的一道美食。

官場沉浮幾經升遷耿直不能左右逢源

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蘇軾四十九歲時,宋神宗為他恢復名譽,任為登州(今山東省蓬萊縣)知事,僅十餘日,又受朝廷之召出任禮部郎中。這年臘月調回京都開封,任起居舍人。元豐八年三月,神宗崩逝,年僅十歲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東坡奉召還朝,太后命坐賜茶,又撒御前金蓮燭臺送他回院。由於太后廢除新法,司馬光等昔日的重臣們又得以重新執政,後世史家稱之為「元佑更化」。

第二年,蘇軾晉升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同時兼任侍讀。蘇軾迸京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升了三次官,但此時的蘇軾已對做官沒有興趣了。東坡本來也是反對新政的健將之一,但是他的言行和主張,都是對事不對人的,他認為新政中的「免役法」尤其出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力勸司馬光採用,司馬光堅決不肯。這樣一來,保守派的人便說他是王安石的新法派了。可是新法派的也並不把他當作自己人,所以蘇東坡由此成為夾縫裡的人物,兩面都不討好。這年九月,舊法派的領袖司馬光去世,使得舊法派四分五裂,陷入了醜陋的派閥之爭。各派閥之爭愈演愈烈,甚至涉及到對私事的誹謗。

元佑四年,蘇軾想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便請調轉任杭州知事,上任時,杭州人焚香列隊歡迎,不料蘇軾剛到任就遇到嚴重的天災和病害。後來,他在此地修建了當時的第一所公立醫院。蘇軾在知事任內修筑了與白居易的白堤齊名的西湖蘇堤。元佑六年又奉召出任翰林學士承旨,並兼任侍讀,但是其遭到作風激進的朔黨的排斥,不到幾個月又被調任穎洲(今安徽省阜陽市)知事而離開朝廷,次年轉任揚州(江蘇省揚州市)知事。元佑七年(公元1092年)九月,蘇軾又被召回朝廷,出任兵部尚書,十一月晉升為禮部尚書,這是蘇軾從政以來的最高職位。

蘇軾的職位越升越高,而對立的黨派對他的攻擊也愈演愈烈,甚至有人對其以前的文字獄(即烏臺詩案)大作文章。鬱鬱寡歡的蘇拭請奏調任江南之地,但末獲批准。元佑八年九月,蘇軾出任定州(今河北省定縣)知事。同月,高太后崩逝,「元佑更化」也隨之宣告結束了。


千古文豪---蘇東坡

 

 

惠州儋州求生艱難超然物外始得心安

元佑八年九月,十八歲的宋哲宗開始親政,重新推行其父神宗所主張的新法。政權又轉移到呂惠卿等新法派人士的手裡,於是又對舊法派展開了嚴酷的彈劾。紹聖元年(公元1094)四月,五十九歲的蘇軾被指稱誹謗朝廷,貶為嶺外英州(廣東省英德縣)知事,六月,在轉任英州的途中義受命流放惠州(今廣東省惠州市)。

在惠州的兩年中,蘇軾生活困窘,有時連釀酒的米也沒有,吃菜也得靠自己種。然而,此時的蘇軾對磨難早已習慣了,他對這一切安之若素。他有兩句詩寫道:「為報先生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即使身處遭人唾棄的嶺外之地,也不因此而喪志,仍舊悠然地過著清貧的生活。不料京城朝廷的奸人仍不肯罷休,再度以莫須有的罪名加害於他。這次蘇軾竟被放逐到有天涯海角之稱的儋州。儋州在海南島,是一個人跡罕至,瘴癧叢生之地。而蘇轍當時則被貶在雷州,兩地間隔著海峽,兩人要分手時,蘇軾還作詩打趣說:「莫嫌瓊雷隔雲海,聖恩尚許遙相望。」

到了儋州,蘇軾一貧如洗,為了餬口,他連酒器都賣掉了。可是他沒忘了讀書,這一段時間他最愛讀柳宗元和陶淵明的詩。他還常常帶上個大酒瓢,在田野裡邊唱邊走,作詩自娛。他還結交了不少平民朋友,閑了就去串門,跟野老飲酒聊天,還常常給鄉鄰看病開方。蘇軾晚年流放海外的歲月很艱苦,但他仍然超然灑脫,並自得其樂。

蘇軾到達後,昌化軍使張中知道蘇軾是一代文豪因此不敢怠慢,安排蘇軾及幼子蘇過「住官房,吃官糧」。後來湖南提舉董必察訪廣西至雷州時,聽說蘇軾住在昌化官舍,遂譴使渡海,逐出官舍(蘇軾當時是以瓊州別駕的虛銜遠謫儋州的)。張中也因此受到處分。從此蘇軾便開始過著「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與程秀才書》)的悲慘生活。

儘管面對厄運,蘇軾卻能隨遇而安、超然物外,當地的黎族人在城南污池旁的桄榔林中為蘇軾蓋了一間草房,蘇軾稱其為「桄榔庵」。不僅如此當地百姓還為蘇軾送來食物和粗布,供其飽肚禦寒。每年臘月二十三是海南百姓的祭灶日,送灶神。他們在拜過神靈之後就把祭肉送給蘇軾。蘇軾曾居儋耳,當地民眾多取咸灘積水飲用,以致常年患病。為解除民眾疾苦,蘇軾親自帶領鄉民挖了一口井,取水飲用,疾病便少了,此後,遠近鄉親民紛紛學蘇軾挖井取水,一時挖井成風,改變了當地鄉民飲用塘水習慣。後來人們紀念他的功績,便把那口井命名為「東坡井」。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哲宗崩逝,徽宗即位,大赦天下,皇太后向氏攝政,試圖促成新舊兩派的和解。五月,蘇軾被赦免了流放海外之罪,並被提舉為成都玉局觀。在自惠州後七年的流放生活中,蘇軾一家死了九口人,雖然生活對他如此殘酷,垂暮之年的他依然樂觀開朗、富有朝氣。蘇軾六月渡過瓊州海峽返北,月在悍江邊時,他吟誦道:「我心本如此,月滿江不湍。」蘇軾北還,經過潤州、前往常州之時,運河兩岸擁滿了成千上萬迎送他的百姓,他們隨船前行,爭著要看看這位久經磨難的大文豪的風采。然而,此時的蘇軾卻因旅途勞頓早已染病在身。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六月,蘇軾臥病常州,七月二十八日,蘇軾辭世,千古文豪就此隕落,享年六十六歲。蘇東坡去世之前,對守在床邊的三個兒子說:「我平生沒做什麼壞事,相信不會墜入地獄的,你們不要太傷心了。」又告誡人們神的世界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他遺憾自己已經回升無力了,他說道:「看來西方極樂世界是有的,但我現在已經用不上力了。」



来源:看雜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