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寫《勵志》詩,自勵勤學!

作者:秦如初 發表:2017-08-16 08: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大凡有所成就的人,必有一番艱苦的奮鬥。張華是西晉名臣,以博物洽聞,見稱於後世,有「博物君子」之譽。他出身貧苦,少年時曾以牧羊為生,但好學不倦,無書不讀,並且強記默識,世罕其比。他曾作《勵志詩》以自勉,全詩九章,其中第六章(即第六首)稱:

安心恬蕩,棲志浮雲,
體之以質,彪之以文。
如彼南畝,力耒既勤,
藨蓘(讀標、滾,以土培苗根)致功,必有豐殷。

這首詩的大意是:

你(張華指自已)要把心放寬,
你要志在高遠。
品性應樸質善良
外表要舉止文明。
就像在南山下種田,
四季耕耘勤懇。
又像用土培植苗根:仔細認真,
將來一定會有豐富的收成!

張華為人恬淡安靜,不慕名利,專心致志,勤苦學習。這樣的人,一定會獲得成功的,這正如農夫種田一樣,力耕不輟,肯下功夫,雖遇飢饉,必有豐年。張華就是這樣自勵勤學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未知名時的張華,就已學富五車,器識非凡,時人難以測之。他初試才筆,曾作《鷦鷯賦》以寄懷。鷦鷯是一種小鳥,色淺體陋,形微處卑,不為人們所注意。儘管凌雲勁健,不如鷲鶚鵾鴻;珍奇華貴,比不上孔雀翡翠。但是,樸質無華的鷦鷯,因此而得以全生,優閑自樂。詩人以鷦鷯的處身之道就在於「不懷寶以賈害,不飾表以招累;靜守約而不矜,動因循以簡易;任自然以為資,無誘慕於世偽。」魏晉之間,社會蕩亂,張華所希企的處世態度,正是如此。

當時的名士阮籍,讀了這篇文章,大加讚賞,稱作者有「王佐之才」。張華因此而一鳴驚人,他的名聲從此開始顯露出來。

晉武帝思慕漢代故事,經常向張華詢問漢朝的宮室制度。張華則應對如流,侃侃而談,使人聽之忘倦。張華對古代的典章制度,瞭如指掌,他甚至還能畫地成圖,一一指點,人所嘆服。

後來,晉代的官吏設置,以及儀禮憲章,都是張華參照古代制度,酌加損益而定。而當時的詔命、誥書,也大多出自他的手筆。

張華負一世盛名,但平時仍謙虛好學。他的《勵志詩》第七章(即第七首)曾說:

水積成川,載瀾載清。
土積成山,欹蒸郁冥。
山不讓塵,川不辭盈。
勉爾含弘,以隆德聲。

詩的大意是說:

水靠積少,漸漸成為河,
河水清徹,波瀾壯闊。
土靠壘埃,慢慢成山坡,
雲蒸翠聳,綠蔭婆娑。
山大了,繼續迎接塵土,
海深了,繼續容納小河。
人啊,你要寬洪大度,
謙虛卑下,拓展德性,檢點自我!

知識需要積累,博物必先虛心。張華待人以誠,樂於獎拔後進。不論他人出身尊卑,他都一視同仁。人有一善之長,他就會反覆稱譽。因此,東吳陸機兄弟,一向以年少才高而自傲,但他們入洛,拜見張華,卻是一見如故。

張華好學,更愛藏書。有一次,他遷徙新居,裝書的車,就有三十輛之多。天下的奇書、秘本,以及稀有之典籍,幾乎都彙集到了張華家中。他身死之日,家無餘財,惟有書籍,盈篋滿室。當時的著名學者秘書監摯虞,校定官書,也不得不依靠張華的私人藏書。

張華尤喜閱讀秘典圖緯之書,並隨手摘錄,收集遺文逸事,考驗神怪故事及民間傳聞,纂成《博物誌》四百卷。根據晉武帝的詔旨,此書後來又經整理,刪繁就簡,精編分為十卷,傳世至今。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