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終關懷?放棄治療?你真的瞭解澳洲的紓緩護理嗎?(圖)


照顧
你真的瞭解澳洲的紓緩護理嗎?(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18年10月9日訊】澳大利亞醫療體系下提供的紓緩護理(Palliative Care)面向致命疾病的患者及其家人,在身心、社交、靈性方面幫助他們在與疾病抗爭中改善生活質量。隨著人口老化及癌症病例增長,澳洲紓緩護理的服務需求與日俱增。

根據澳大利亞衛生和福利研究所(AIHW)今年5月份發布的報告,在2015-2016年,有73,900例入院與紓緩護理有關,比2011–12年增長了28.2%;在醫院去世的病人中,一半(52.2%)的病人接受了紓緩護理,而近半數(48.3%)接受紓緩護理的病人是癌症患者。

但是研究結果顯示,來自不同文化及語言(非英語)背景的人士在尋求紓緩護理的過程中,有其獨特的困難。雖然在澳洲的華人為數不少,但使用紓緩護理的人士卻不多見,因為存在著紓緩護理等於「等死」,「加速死亡」、「放棄治療」等常見的誤解。

華人對紓緩護理:不想談也不知如何談

一項調查研究揭曉了華人癌症患者及其家人在尋求紓緩護理以及自紓緩護理的過程中存在的困難。這項調查的結果顯示:澳洲華裔社區對紓緩護理不但認識不足,更有某種程度的誤解。對很多澳洲華人來說,死亡或瀕危是一個禁忌話題。許多人將紓緩護理和臨終階段的治療混為一談,所以更不願意尋求這方面的服務。

語言是更大的關卡——即使有些人士希望認識紓緩護理或獲得有關服務,卻因為語言障礙而無法獲得。大部分參與調查人士都認同在生命終結前妥善安排各項事宜的重要性,比如使用適當的文件如「默認醫療指示」、遺囑及授權書等,可是在使用這些文件時仍需面對語言障礙的困難。

紓緩護理不等於臨終關懷

紓緩護理護士呂女士(Carman Sanchez)對《澳大利亞人報》中文網表示,許多華人病人在被醫生建議紓緩護理後往往會考慮很久,許多人會非常排斥,因為「他們不明白其實生活的質量更重要」。「很多時候華人子女會對患病的父母隱瞞病情,這個比較麻煩,病人自己就會開始胡思亂想,讓自己很不開心。如果當家人支持(紓緩護理)時,我們就會與家人一起讓病人慢慢接受;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病人自己想要這種紓緩護理,但是家人不要,而病人自己的聲音在家中沒那麼大,因為他們住在子女家裡,不想麻煩家人。」

她說一旦用上紓緩護理之後,幾乎每個人的看法都有改變,而且許多病人覺得在過程中他的家人被照顧了,他們自己就安心。「我們有醫生、護士、社工、職業治療師、心理輔導等人員組成一個團隊,一起照顧一個家庭,比較全面;我們會去家訪,知道他們家有多少階樓梯,他們有什麼症狀,告訴他們如何用止疼藥,如何做一些練習。「呂女士補充說,大部分紓緩護理都是在家中進行的,而且費用方面主要由政府和非盈利慈善機構負責。

對於澳洲的紓緩護理是否就是中國常說的「保守治療」,呂女士表示,紓緩護理更多是一種服務,其治療的部分在於對症狀方面的緩解和控制,比如呼吸方面或疼痛。她否認了紓緩護理等於臨終關懷的說法,臨終關懷其實是紓緩護理服務的最後一段。「紓緩護理可以持續幾年,幾個月或幾天,臨終往往是在病情真到了最後階段。很多人往往忘記,在前面的階段還有許多可以做的。」

她稱也有病人在接受紓緩護理的同時,接受一些試驗性的治療,免疫治療等,「眼看著整個人越來越正常,甚至可以回去做工」,「所以這也包括要學習怎麼與癌症一起生活」。

 



責任編輯:黎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