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天皇戎裝照,攝於1873年。(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明治天王在天王史中的創舉,他是數百年來第一位看到大海的天王,是第一位與外國人見面聚餐的天王。除此之外,他還是第一位拍照、成為西洋畫主角的天王。我們現在能輕易地通過歷史書籍和網路,看到這位傳奇天王的真面目。與從前的天王肖像畫相比,明治天王在照片和油畫中顯得更加寫實。不過,這些傳神作品的背後其實存在兩個祕密。
第一個祕密是,天王其實不喜歡拍照,對肖像畫也沒有太多興趣,這明確記錄在官方記事裡。除了天王個人喜惡外,那時日本人仍然覺得天王是神,不應該也不需要留下真容;坊間也謠傳西洋人的機器有問題,拍照的閃光燈會攝走人的靈魂云云。
無論如何,明治天王在維新成功後的確進行了兩次拍照。第一次是在一八七二年,照片裡是年輕的天王,穿著傳統和服禮裝。這張照片被用於宣傳,證明天王的確領導著新政府,帶領國家走向新時代。第二次在一八七三年,是為了配合政府向全國頒布徵兵令,強調天王是國家軍隊的最高總帥和指揮。這次天王穿上了西式軍服,配有西式佩劍,坐在洋式椅子上,旁邊茶几上放了法式元帥使用的軍帽,表現出天王帶頭走向西化的決心,所以打扮也與西方君王看齊。與前一年的和式照片比較,第二次拍攝的心思和想表達的訊息,明顯比較多。
雖然如此,但天王拍照不是公開的活動。當時政府並沒有向外公布拍攝目的,一般相信是受到前一年在美國完成考察回國的岩倉具視的影響。明治政府也沒有公布拍攝這兩張照片的確切日期,更沒有即時公開和發放。至於負責這兩次拍攝的攝影師是誰,倒是留下了紀錄,都是由內田九一拍攝。他是長崎出身,在維新以前已是具有名氣的攝影師,更曾拍攝幕府軍隊。他為天王拍攝照片時,已經在淺草開設了攝影館。他獲政府任命為天王的攝影師,還為英照王太后和昭憲王后拍攝照片,堪稱為初代王家御用攝影師。
天王照片的首要用途不是在國內發放,而是做為禮物送給當時的駐日外國大使。換句話說,是為了讓外國對天王留下印象。說得更直接一點,這是明治政府為天王而設的宣傳廣告計畫。
前文提到天王不喜歡被拍攝和被畫,但我們現在看到了各式各樣、不同時期的明治天王油畫和照片,又是怎麼一回事呢?難道天王「口嫌身正直」嗎?這就是接下來的第二個祕密了。除了上述兩次拍照由天王親自出席,此後完成的照片和畫作,他一次也沒有參與。也就是說,後來完成的畫作都不是在天王面前繪製的,是政府僱用畫師,根據上述的真實照片,尤其以一八七三年的西服照片為基礎,配合畫師的想像力製成,這些肖像畫在當時被稱為「御真影」。
明治天皇常見的肖像,製於1880年,為繪於照片的「御真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日本史學者胡煒權表示,一八七三年以後,所有「御真影」都是半複製半想像的二次創作。其實只要我們細心一看,也會發現這些作品裡的天王大多是同一個角度、同一個表情,只是容態隨著時代變化而有所調整。還有一點值得我們留意,自一八七三年後,明治政府一律禁止民間複製天王、王后和王太后的照片和畫作,更曾有攝影師因此被罰款。這是因為政府擔心民間會出現濫用、污衊天王肖像等犯上的不敬行為,加上明治天王的樣子在當時還沒有普及,政府為了確保不會被誤傳,於是對此進行嚴格的管理。
官方製作的「御真影」,當時只可以在宮中、駐外國使館內張貼,直到一八九○年代,隨著《帝國憲法》推行,才大量向民間宣傳。而民眾要一睹天王的風采,除了等待天王到各地出巡(「行幸」)時,遠距離瞻仰,便只能等待政府發布官方的「複製品」了。基於同一道理,我們能想到為什麼明治日本以及後來的貨幣,不會像外國那樣鑄印國王、女王的頭像和照片。因為這對日本人來說是有辱神聖天王的行為。一旦鑄印天王的頭像和照片到貨幣上,塗鴉等不敬行為就越來越難杜絕和追查了。不只是明治天王時如此,之後的大正天王以至今天的平成天王,同樣貫徹這個方針。
明治政府突然為天王拍照,是為了進行「天王公關外交」,向全世界介紹他們新國家的青年君主。隨著時代發展,日本政府進一步強化對天王和王室的神化工作,使天王「御真影」的用途日益變得廣泛,但直到二戰戰敗,實行新憲法,昭和天王宣布「人的宣言」為止,天王的「御真影」都是政府用來維繫、團結民心的政教工具。
(本文節錄自:胡煒權《解開天皇祕密的70個問題第一部+第二部套書》,時報出版,2019)
来源:時報出版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