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對方 才能看見自己(組圖)

作者:鄭惠信 發表:2020-11-08 10: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同理 情緒 鄭惠信 好好回話
同理對方,才能看見自己。(以下圖片來源皆為Adobestock)

同理對方,從而看見自己

說到同理,總會有一些陳腔濫調。例如同理是在對方發言時,不打斷對方,不妄下評語,只要從頭到尾點頭同意對方的話,就是好的同理者。

不是的,這種想法完全錯誤。那不是同理,而是情緒勞動。用那種方式聽對方說話,最後累的只是自己,甚至可能忍到最後失去耐心,因為極度煩躁、厭倦而不想再見到對方(不管有沒有直接向對方發怒)。而單方面傾倒情緒的人,回到家也會覺得心裏難受,「今天是不是花太多時間在講我的事啊?」、「我是不是說太多自己的事了?」於是,這件事在兩個人心中都留下了不愉快的經驗。

「要是我多同理對方一些,我們的關係就會變好嗎?」、「是不是因為我沒有設身處地同理他的處境和痛苦,所以他才對我那樣的?」、「先忍一忍再說吧!」即使你抱持這種想法咬牙隱忍,忍耐還是有一定的限度。人類不是人工智慧機器人,可以承受強烈的情緒勞動而不感到勞累。在你試圖成為撼動樹的蚍蜉之前,只怕已先變成被撼動的那棵樹。

上班族A君有一位二十多年的知己,非常避諱說自己的事情。這位朋友有過不堪回首的過去,和兄弟姊妹之間老死不相往來,這些事A都知道。A雖然認為朋友的慢性消化不良和圓禿問題,是因為朋友從不輕易吐露心聲,默默一人承受所造成,但是A並未道破。當朋友感到難過,想藉酒澆愁時,儘管A平時並不喝酒,仍義不容辭地挪出時間陪著喝;A週末也會約朋友一起看電影,製造聊天的機會。但即使A用盡一切辦法,朋友還是不輕易坦露心聲,這令A感到不是滋味,卻仍選擇忍耐。

某天,A趁著喝酒時問起朋友的心聲,朋友竟一副不耐煩的樣子,說喝完酒就沒事了,何必追問個不停。A本想幫助朋友,忽然被澆了一桶冷水,氣得當場離開回家。A對於什麼委屈都往肚裡吞的朋友感到心寒,覺得朋友畏畏縮縮,也對於朋友把自己的真心誠意踐踏在地感到失望。過去為幫助朋友所投入的時間,似乎都化為泡影。

人類不是人工智慧機器人,可以承受強烈的情緒勞動而不感到勞累。
人類不是人工智慧機器人,可以承受強烈的情緒勞動而不感到勞累。

聽完A的陳述,我把心中的想法告訴A:「你對朋友付出的真心誠意,真的很特別。」不料A忽然哽咽地說:「我擔心朋友再那樣下去,搞不好真的會死。」、「所以我也不知道怎麼搞的,常會要朋友振作一點。」

我一句不起眼的話,竟讓A忽然哽咽,向我坦白自己心裏的想法。這不是因為我有什麼撼動人心的秘訣,而是因為我專心傾聽A的故事,並且告訴他我對他的存在本身的想法。換言之,由於我的存在本身(我的感受)與他的存在本身產生連繫,自然能打動他的內心,而他也自然而然敞開了心房。如果說我有什麼祕訣,這就是我的秘訣。

A繼續掏心掏肺地說。他這一生過得相當憂鬱,甚至不知道輕鬆愉快是什麼滋味。做為兒子和女婿,兩邊家庭的重擔都落在他身上,令他幾乎喘不過氣,他也認為這是自己的宿命。就在幾年前的某一天,他覺得自己再也忍耐不下去,選擇不告而別,去了他一輩子從沒去過的偏鄉隱居。家中一時天翻地覆,甚至向警局申報失蹤。兩個月後,A重回家中,決定告別過去的生活。從此以後,他開始學會拒絕,認為那才是對自己和對別人最好的選擇。A說要是沒有那兩個月的時間,自己說不定已經死了。

因此A看著所有痛苦往肚裡吞,什麼也不肯說的朋友,擔心朋友正一步步走向死亡。因為朋友讓他想起自己之前的生活,他不禁擔心起朋友的生命安危。他告訴我,明知朋友選擇了錯誤的方式忍耐,卻沒有出手幫助他,這樣的罪惡感將會深深籠罩著他。A一開始說著朋友的故事,卻慢慢說到自己兩個月來離家前後的變化。A的故事猶如連綿不絕的梅雨,逐漸匯聚成一條氾濫的溪水。

任何時候都要以自己為優先

他努力同理朋友的痛苦,在此過程中看見了自己。他與過去最真實的自己相見,對那個自己付出關懷、同理,甚至為此落淚。如此一來,他也釋懷不少。之後他與朋友見面時,終於能放下急切的心,也不再動不動生氣。他逐漸接受了朋友有自己節奏的事實,也知道朋友明白自己的真誠,相信當他做好心理準備時,總有一天會向自己袒露一切。曾經,A分不清自己是對朋友感到遺憾,還是對自己過往的生命感到遺憾,如今終於看清了兩者的界線。

在同理對方的同時,我們也無意間得到了窺探自己過往傷口的機會。
在同理對方的同時,我們也無意間得到了窺探自己過往傷口的機會。

「同理」是在同理對方的過程中,同時刺激個人深層情感的行為。換言之,在同理對方的同時,我們也無意間得到了窺探自己過往傷口的機會。所以在同理對方的過程中,如果自己內在的某處受到刺激,那麼比起同理對方,首要任務應是回過頭來面對自己的傷口,輕聲探問自己。

任何時候都不忘自己,任何時候都以自己為優先,這才是同理最重要的成功祕訣。同理不是像急診室值班醫師那樣義務為對方服務。任誰都沒有義務同理他人。當同理成為義務,最後倒下的只會是自己。

比起同理對方,關心自己、同理自己更為困難。多數人在同理自己時遭遇困難,無法真正實踐同理,進而在拯救他人時屢遭失敗。他們將所有精力放在對方身上,壓抑自己的情緒,甚至不肯回過頭來看自己一眼。如此長時間的情緒勞動之下,最後反倒讓自己跌了一跤。

同理不是抽出自己的背脊去支撐某人,這種方式無法支持對方到最後,只會讓彼此深陷泥淖。在同理對方時,不忽視或壓抑自己的感受,才能真正達到同理的效果。所謂同理他人,是先讓自己變得更沈重、更混亂,進而彼此互相幫助,邁向更輕盈、更自由的生命過程。

在同理他人時,儘管會因此看見自己的創傷而備受煎熬,但是這同時也是與自己產生共鳴、治療自己的機會。這是同理者所能獲得的特別禮物。
 

本文整理、節錄自鄭惠信《好好回話,開啟好關係:用三句話暖進人心,做個支撐他人的成熟大人》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由采實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責任編輯:聆風 来源:采實文化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