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考人數創新高 十年寒窗意義是什麼?(圖)

作者:凱迪 發表:2024-06-09 06:3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高考
2024年高考現場(圖片來源:STR/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6月9日訊】中國今年的高考從6月7日登場,考生人數創下歷史新高。這場曾被比喻為"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如今是否依然是很"卷"呢?同時,中國經濟持續下行、青年失業率高企之下,大學文憑是否還是年輕人向上流動的通行證?

為招商引資,西藏出新招吸引「高考移民」

又到一年高考季。今年的考試從6月7日開始,在新高考改革後,全國多數地區考試期為2-3天,北京等少數地方將持續4天。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當天在社媒平臺X上發布圖文,為考生們送上祝福。其中,不僅援引了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句「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魚」,還配上了一張用符號組成的形似「錦鯉」的圖片,為考生們「高考加油」。

據美國駐華大使館的官方微博消息,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社媒平臺X上說:「致所有在今天參加高考的中國高中生,美國駐華使團祝你們考試好運。我們知道這對你們的未來有多麼重要。旗開得勝,金榜題名!」

此外,加拿大、紐西蘭、德國、法國、瑞典等國駐華大使館也紛紛在微博上表達對中國考生們的祝福,有的還順便介紹了本國的大學考試制度。

2024年高考人數再創新高 捲得更厲害?

根據中國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消息,2024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1342萬人,比去年增加51萬人。這也是連續第六年,中國的高考報名超過1000萬人,創下新記錄。其中復讀生人數達到413萬人,約佔三分之一。考生數量增加讓很多人擔心競爭加劇,高考「卷」得更厲害。

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國高校持續擴大招生。最近兩年的官方數據顯示,全國高考錄取率約在90%上下,相當於絕大多數考生都有機會上大學。對比全國首次恢復高考的1977年,當時全國錄取率僅4.79%。因此有報導說,中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完成了從「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過渡,「全民讀大學」的時代已經到來。

不過要考上好大學依然不容易。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本科的計畫招錄人數隻有450萬人,也就是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考生能順利地考上本科院校。剩餘的大部分考生只能進入專科,還有少量將落榜。據澎湃新聞去年梳理的數據,全國範圍,能進入一本(本科一批招生的大學)的大約只有10%,而985工程所列的39所「高水平」大學的錄取率低到2%以內,清華北大則是萬分之5左右。

另外,由於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各省和直轄市的錄取率差異巨大。考生們的競爭主要是在本省之內。以2023年為例,本科錄取率最高的省份依次是上海(79%)、北京(77%)、海南(67%)、天津(66%),有人稱這些城市為「高考天堂」。而高考人數最多的河南本科錄取率僅有47%,一本的錄取率僅為17%,被考生稱為是「地獄模式」。全國各地錄取率低於40%的省份有7個,包含貴州(40%)、廣東(40%)、新疆(39%)、江西(36%)、湖南(35%)、廣西(31%)、四川(30%)。

考試天堂北京:學霸們的孩子激烈競爭

「我們二、三十年前,考上大學就能有個比較不錯的工作了,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是要考一個更好的大學的問題,所謂的985、211(院校)。(211工程指1993年重點建設的100所高校)」生活在北京的陳慧,女兒今年正在高考。她告訴本臺,雖然北京看起來錄取比例高,但孩子們的競爭還是很激烈。首先,現在經濟下滑,找份「體面」工作的機會就更少。大家都想讓孩子進入更好的大學,讓就業更容易些。同時,像她這個年齡層的家長,很多都是大學考來北京後留下來的社會精英,即所謂的「新北京人」。「學霸們的孩子出學霸的機率更大一點,所以他們之間的競爭就會更激烈一點兒。」

來自內蒙古、身為中產階層的陳慧告訴本臺,女兒就讀的是北京重點中學,老師全都是碩士或博士畢業,水平很高,但孩子依然學習得很辛苦,每天只睡6-7個小時。上高三後,女兒時常會鬧情緒,她不得不常為女兒疏導減壓,生怕她因為學習壓力過大而抑鬱:「我說你也不用有那麼大的壓力,如果你高考考得不好,我們還可以申請去國外留學,這也是一條路。還有自費可以上的學校。這都可以考慮。」

近年來,中國高考人數持續增長,而985與211院校數卻被定格在了115所。據統計,競爭最激烈的985院校錄取率一直在下滑,到2022年僅為1.38%。即使是在「考試天堂」的北京,2023年的985院校錄取率也僅7.1%。

慘烈的河南:學生考完以「撕書」狂歡

今年,河南省的高考報名人數約為136萬,佔全國考生比例超過10%,再次居全國之冠。同時,這個9800多萬人口的農業大省沒有一所985大學,只有一所211院校——鄭州大學,也成為考生競爭最激烈的省份之一。

「太慘了!我就只能用一個慘烈來形容了。它(高考)真的是對學生的一個摧殘,一個非常非常極端的考試。」對於高考,去年從河南一座五線小城「潤」到美國的高中老師Lucy告訴本臺,「在中國當時我所在的學校,五點半的時候,孩子們是一定要起來站在操場上去跑操的。當時所有的河南所有學校都是這樣的,只有更早。到晚上很晚、十點多的時候才能下了晚自習回去睡覺的,他們每天睡覺的時間就非常非常少,導致所有的孩子都處於一個很疲憊的狀態。我都不知道這樣熬下去的意義是什麼。」

在Lucy看來,中國這種以高考為核心的應試教育完全無效,學生們對其也是深惡痛絕:「高考結束了,你會發現孩子們會有一個什麼樣的反應?撕書,狂歡!把所有這些東西都撕得粉碎粉碎。就是第一時間要把它銷毀,看都不要再看它一眼了,真的是太摧殘人性了!」

雖然高考如此摧殘人性,對於寒門子弟來說,還算相對比較公平的一場考試。為了將來能有條好出路,再難也得忍耐。然而對河南考生來說,這種公平性也只限於省內。Lucy說:「600分以上,在河南連鄭大(中國鄭州大學)都上不了。但是在別的省份,就比如陝西,當時是450分就可以上鄭大……對於河南的孩子們來說不公平,而且不公平已經這麼多年了,但是也沒有辦法。所以導致的情況就是內卷,反反覆覆地在內卷。」

同樣來自河南的Annie原本即將面臨高考,但在疫情後隨家人「潤」來到美國。她以書面方式告訴本臺,河南考生普遍壓力很大:「每天長時間的學習和很短的假期。很多家長對學生充滿期待,把高考當成唯一的出路。學校和家長們對學生的要求都很高,無形之間給學生又添加了好多壓力。很多時候,學生會感到焦慮和壓抑。」

至於未來就業的問題,Annie表示,河南的考生普遍認為前景不樂觀,因為升學的壓力就夠大了,就業自然壓力也很大:「但在這個環境下,學歷依然是尋找好工作的第一敲門磚,所以除了成績很差對高考沒有任何希望的學生,其他學生不會輕易的放棄高考。」

天津的大學生李波以書面方式告訴本臺,他曾先後在河北和天津兩地讀過高中,高考壓力的地域性差異的確很大,天津的壓力就比河北小了很多。至於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等問題,在他看來,這似乎是當局故意為之:「比如,河南是農業大省,河南高考難度幾乎全國最高。原因就是中央政府不希望河南人上大學接受更多教育,希望把他們限制土地上當農民。同理,想把北京和上海經濟搞好,就讓這兩個地方特別好考上大學。」

抑鬱、校園霸凌與高考作弊

面對決定未來前途的高考,巨大壓力之下,也衍生出很多問題,包括學生心理抑鬱和校園霸凌等。Lucy告訴本臺:「就因為孩子們被壓抑得太狠了,沒有突破口,所以導致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殘,就屬於是抑鬱,抑鬱的非常非常多;另一種是往外找突破口,我去欺負別人。霸凌致死、霸凌致殘特別多。」

高考作弊也是一個長期問題。據中國媒體報導,為保證今年高考,中國教育部要求加強對試卷印刷、運輸、評分等考試過程的監督,試卷運輸由中國公安和武警全程護送,採用北斗衛星跟蹤監控。同時,教育部也在盡全力防止作弊行為,包括與公安部一起對銷售作弊機器進行管制,考點考場無線電信訊號有效屏蔽,以及在考場引進智能監控系統等。

大學生李波以書面方式告訴本臺:「我在天津高考,考試作弊現象非常非常嚴重。我的幾個老師臨近高考時公然教學生怎麼抄附近同學的卷子。如果碰巧分配到熟悉的同學朋友坐在旁邊,還會提前打招呼要幫忙。考場上,大家都互相看旁邊同學的卷子抄,監考老師一般不管,除非你做的太過分,否則都不管。但是作弊僅限於互相抄,沒人敢寫紙條或用作弊設備。我自己沒作弊,我非常討厭作弊的人。」

中國的教育腐敗問題也長期存在。教育專家早就指出,這種腐敗集中表現在對公平競爭的升學考試制度的破壞上,通過權錢交易,換取短缺的教育資源。

「十年寒窗的意義是什麼?」

Lucy說,在她的學生和以前同事圈裡流行一句話,就是「十年寒窗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說我沒有念過大學,那麼我就可以很心安理得地去打螺絲,可是沒有如果。我念過的大學就是孔乙己脫不下來的長衫。就感覺很悲哀!」她說。

據中國官方數據,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靈活就業」人口已達到2億人,佔全國就業人口的14.3%,到2036年,這一數字將達到4億人。專家指出,所謂「靈活就業」就是失業。另外,中國國家統計局去年6月份發布的「16—24歲青年調查失業率」,高達21.3%,創下歷史記錄。官方隨後暫停公布青年失業率,直到今年1月才恢復發布,但新統計方法不再包括在校學生。即使這樣,變更統計方法後的「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仍達到14.9%。而北京大學的學者張丹丹曾發文指出,去年3月中國青年失業率最大值為46.5%,遠高於官方公布的數字。

就在青年失業率高企的同時,中國的大學生數量還在快速膨脹。2000年,中國大學畢業生僅有約100萬,但到2023年就達到1158萬,增加了10倍以上。目前,中國95後的年輕人中,大學生比例超過50%,並且本科生數量開始超過專科生。但他們主要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北京和上海,還是全國僅有的兩個研究生人口超過了100萬的省級行政區。

Lucy表示,在目前經濟不景氣、收入普遍變少的情況下,普通家庭要供養一個大學生還是很不容易:「當付出了這麼多的錢,培養出一個孩子,可能是畢業就代表著失業,付出和收穫完全不成比例。」

大學生:「不高考更沒工作活不下去」

雖然在中國學歷持續貶值,同時青年就業壓力巨大,但並未澆退家長期盼孩子考上大學的願望。對於父母們的心態,Lucy解釋說:「沒有別的途徑。如果你上一個好的大學,那麼你找到好一點工作的概率會比其他人要稍微好一點點。所有人是抱著這份想法去的。如果你連個大學都沒有上,那這一輩子就是在底層了。」

來自五線小城的Lucy表示,如果初中畢業,年輕人能夠從事的工作就是到工廠打工或者做農民工,餐廳服務員,其微薄收入養活自己都成問題,更不用說要養家庭、養孩子了。她說:「他是農民工,就注定了他的階層。他希望他的孩子能夠踩著他的肩膀往上面走一走,那麼怎麼走?唯一的通道還是這個高考。所以,他也會拼了命地把自己的希望寄託給自己的孩子。」

Lucy說,她曾聽到班裡的孩子給她講一個故事:「有一隻小鳥,它自己飛不起來。然後它下了一個蛋,它就想讓這個蛋飛起來。但是這個蛋覺得壓力很大,它也並不想飛,但是它沒有辦法。」

大學生李浩以書面方式告訴本臺,在他身邊,還沒聽說任何一個適齡人因為經濟環境差就不參加高考的:「因為高考是中國獲得高等教育資源的幾乎唯一途徑,不高考更沒工作活不下去。」

但他計畫畢業後就爭取出國,因為在國內,「就業前景就是沒有前景」,他說。

因安全原因,本文所有受訪者均採用化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