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宰相与六尺巷的故事

发表:2008-02-08 02: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父子宰相"為张英、张廷玉;他們為安徽桐城人。

父子宰相虽没留下什么硬件财富,但他们为后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巨大的,如那条简简单单的六尺巷,六尺巷在安徽桐城市城区之内的老城西南隅。

这里原是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张英、武英殿大学士张廷玉的家宅,人称“张家相府”。相府现有的遗存不多,除了几进刻意保存的旧房子之外,就是这条六尺巷了。当然,旧房子和巷子都装满了诸多前朝旧事。 张英、张廷玉父子官都做得很大,张廷玉还当上了首辅大臣,故有宰相之称。邑人习惯称张英为“老宰相”,称张廷玉为“小宰相”。

作为汉人的张氏父子,在满人统治的大清朝,获得如此高官,实不多见。这除了他们的满腹学问、机智聪敏和对朝廷的耿耿忠心外,为人处事的隐忍宽容,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正因为如此,才取得了几代帝王的信任。张英年迈乞归故里,康熙赐联“远处尘埃少,闲中岁月长”。倒不似君赐臣子,而像老朋友间的赠言了。 当然,他们这种隐忍宽容和谨慎处事,不仅对于皇室,在处理邻里家事时也体现出来。

六尺巷的故事,就是一证。 六尺巷现已恢复,长百米,宽两米,高两米五。粉墙青瓦,巷子中间为鹅卵石铺地,古色古香。巷子两端各有一座牌坊,镌有“礼让”、“懿德流芳”等字样。走进那长长的巷子,缓缓地前行,感觉似乎既虚无又实在。它让你心胸开阔,有几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度。 张氏父子宰相为官皆清廉。他们清风两袖进京,告老还乡时,除了皇帝赏赐之外,别无多物。

张英归乡之后,用皇上赏赐的为数不多的金银,在龙眠山的双溪盖了栋房子,名“赐金园”,入住那里,以示沐身于浩荡皇恩之中。后世人所称的“相府”,其实是张家住宅,从残留的建筑来看,也皆普通,并无高楼广厦的奢华。有人设想,若父子宰相是贪官,家财巨万,大兴土木,造些高楼大阁、豪华的园子,不定还为今天留下一片可供旅游开发的资产。但是,话又说回来,父子宰相虽没留下什么硬件财富,但他们为后世所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是巨大的。

如那条简简单单的六尺巷。巷子尽头有一块文物保护碑,正面镌有三个大字“六尺巷”,背面镌有一段文字:“《桐城县志略》载:张文端公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之巷。”张文端公即是老宰相张英,去世后谥“文端”。这也就是六尺巷的来历了。 六尺巷在桐城人中可谓妇孺皆知。所以,桐城人处世一般都显得较有风度,较能更多的容让。“忍让是一门学问,学会忍让就学会了生活,懂得忍让就懂得人生。”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这大概就是六尺巷所隐含的人生哲理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