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有味使其出,无味使其入",即出味,入味最难。出味貌似容易,只要食材有味,加热便会出味。真的是这样,为什么有的大师要把鸡只吊起来煲?吊鸡煲鸡,为的是使鸡只出味均匀,为的是控制温度而不是任由鸡只在高温水中死煲烂煮。无味使之入难度更高。
海参、鲍鱼、鱼翅都是"无味"的食材,都要靠味汁渗入其中。干鲍必须悉心浸发,慢火熬炖才能催引出干鲍特有的"溏心"效果,达到柔滑不失弹性,软嫩中却带爽脆的质地。泡发后,关键就在于鲍鱼汁了,上好的鲍鱼汁不仅要选取瑶柱火腿等上品,用上汤熬制,其粘稠度也是鲍鱼美味的标志。有酒楼悉心研制十数年,"碌"鲍鱼仍不得要领。又如菌类也是"无味"的,像鸡肶菇之类,要让其入味,功夫考人。
其二是斋菜及素菜荤做。荤做是见菜不见肉但能吃出肉香。这也是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烹调。
素菜馆做斋菜,要真正进入斋的境界,不仅仅是原料问题,必须在深层文化中体现斋的哲学。六根清净的和尚"开斋",拿着砵盘低头排行,四周哪怕地动山摇,也只会叨念"阿弥陀佛"而目不斜视。故斋菜要做出朴素有味、淡静而稳重的境界实属不易。另外 是素菜荤做,是用荤的形体现素的质,吃出肉香是心里的滋味,但一口下来,又要确实感觉如同吃肉。如此对厨师的要求,怎似干迫粉丝那么简单?
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烹调,其三是炒牛河、韭王炒蛋这些被看作是最为常见的烹调。厨房出身的师傅都知道,韭王炒蛋,难度极高。韭王要香脆不出水,鸡蛋要甜滑不过火,什么时候分炒,什么时候合炒,在什么温度下炒多长时间,这些靠标准来做是不会出佳作的,只能靠经验,靠现场的掌控。
由此我们想到,吃得多才能会吃,但不等于多吃者就一定善吃,英文gourmand原来指的是暴饮暴食的贪吃者。现在已被新解为美食家。这也有点符合饮食逻辑。如果没有经过贪吃的历练,又怎能辨异识微,升华出善吃的品味?真正的美食家,已练就了一种特技---食物放进嘴里,能马上咀嚼出不同气味、质感和层次,不管烹调是简单还是复杂,我们都能准确地把控食味。
来源:羊城晚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