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古代的旅馆(图)

发表:2014-06-30 14:2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国古代旅馆种类繁多,称谓不一。由于各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机构建置、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人们对旅馆的认识与理解不同,古代旅馆在各个时期的称谓也不尽相同。从最早的“逆旅”“马日传”“驿传”,到清代的“商馆”“客店”“递铺”“驿站”,3000多年间出现了“馆”“驿”“舍”“店”四大类几十种的名称或字号,形成了一部旅馆名称流变史。

商朝后期,为适应走南闯北的商贾的食宿需要,一批“客舍”“客馆”相继出现。周时,为了便于诸侯国向朝廷纳贡朝觐,在交通要道也修筑了客舍。《周礼》中记载,在都城以外通衢道路上,每十里设“庐”,供给过路宾客饮食;每30里设“路室”,50里设“候馆”,供给食宿。周王室还设官员管理客舍。

春秋战国时期,“旅馆业”引起当时统治阶级的重视,已有严格的住宿制度。商鞅在实行变法时,规定旅客如无证件,店主擅自留宿者治罪。秦汉时期设立的“驿传”则是专供传送邮件公文和来往官员居住的旅馆名称。汉代,旅店又有了较大发展,长安城里修建有140多所“郡邸”,还建造了“蛮夷邸”专供外国使者和商人食宿。

魏晋时期,晋武帝曾亲自参与整顿旧旅店,“近畿辐凑,客舍亦稠,冬有温庐,夏有凉荫,刍秣成行,器用取给”,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晋代京都到各州的驿道每40里有“驿”,每20里有“亭”,不仅供过往官吏食宿,而且也对百姓开放,这就有一点商业旅店的性质了。南北朝时,出现一种新兴的旅馆——邸店,它是供客商食宿、存货和交易的场所。其时,洛阳还开设有“四夷馆”,招待四邻各国的贡使和客商。隋朝建置的“典客署”,则用于招待西域各族和日本等国的客商和使者。

据考证,“旅馆”之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代诗人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曾写道:“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近夜,万里未归人。”到了宋代,旅馆名称繁多,有四方馆、同文馆、来宾馆、都亭驿等等,并出现了专为客商存货的货栈“榻房”。

明代商业颇为发达,尤以沿海地区和大城市为甚,因而这些地区民间客店甚多,官府对其也采取统一管理,设置“店历”就是其中一项措施。《万历会典》卷三十五收税条上记载:“凡客店,每月置店历一扇,在内赴兵马司,在外赴有司,署押讫……”

随着清朝由强变弱,民间客店发展既有兴旺繁荣的状况,也有萧条不堪的情形。《京华百二竹枝词》中有“客店别名在校场,三元房屋甚排场”之句,足见客店的繁荣;而《老残游记》描述清末一家客店的“上房”只是“中间安放一张八仙桌子,桌上铺一张漆布……”。



来源:中国文化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