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君子比德如玉”?(图)

作者:晓岚 发表:2022-12-06 10: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玉 手镯 香炉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美好、善良、高雅的象征。(图片来源:Adobe Stock)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古人常随身佩带的饰品,古人也常常用玉来形容君子,认为君子比德如玉。那么,古代君子为什么那么看重玉?又为什么古人要用玉来形容君子呢?

玉有五德

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美好、善良、高雅的象征。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就说:“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

意思是说,玉石温润有光泽,就像仁慈、仁爱的人;玉通过它外表的纹理,就可以知道它内部的情况,这是玉石富有的正义感的表现;玉石质地坚硬细腻,故击之声音舒展清扬、和悦,这是玉石富有智慧和远谋的表现;可以抵御外力,不易挠曲折断,是勇气的表现;玉碎之后,断口虽然锐利,有能力报复伤害于人,但玉能保持廉洁而不为之。这就是古人所称玉所蕴涵的五德。

也就是说,传统的儒家对玉的评价是极高的,认为君子应该像玉一样,具备着仁、义、智、勇、洁的美德。所以,在古代,无论男女,都喜欢佩带玉石,希望能时常提醒自己,做一个像玉一样美好的人。

君子比德如玉

古人称赞玉石温润,绝不锋芒毕露;它们保有正气,绝不动摇自己的方向,正如同真正的君子一般,内敛而包容,坚守而执着。宋朝诗人苏轼便是个具备这些特质的君子。

苏轼小的时候,苏母便为他读《范滂传》,所以他从小就立下志向,要成为一个像范滂那样不畏强权、造福于民的人。时间转瞬即逝,物是人非,但他内心的志向却从未动摇。

苏轼晚年被贬谪海南,当时海南还是个未开化的地方,瘴气遍布。很多人一旦被贬到海南,几乎都会给自己备好棺木,但是苏轼却不抱怨,反而认为这是他到海南传道的好机会。他草庐抄书、教书育人,让海南出了历史上第一个进士。把一场贬谪之旅,变成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

公元1101年,苏轼遇赦北归。当年迫害他的章敦怕他报复,写信求他放过自己。苏轼只回了他一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半世流离都是因此人所陷害,他却轻描淡写,一句话就过去了,他甚至还关心章敦的病情,劝他好好养病,不但放过敌人,也放过了自己。像苏轼如此心胸坦荡广阔、坚守所执的仁人君子,正是值得我们效仿的表率。

来源:看中国周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