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税先兆?官方自曝“中国有6亿栋房屋”窜热搜(图)

发表:2023-02-25 09:31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4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房屋 中国 热搜
近日有关“官方披露中国已有6亿栋房屋”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图片来源:ARIS MESSIN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3年2月25日讯】(看中国记者黎小葵综合报导)近日,有关“官方披露中国已有6亿栋房屋”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由此民间对“全国到底有多少套房子”展开热烈讨论。有评论担心,官方此举或是为开征房地产税作铺垫。

财联社24日报导,近日在中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司长曲琦介绍,通过这次普查,“首次全面摸清了我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并形成了海量数据,城乡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

据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表示,在过去3年,协调多个部门对中国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等进行统一普查,得到确实数据。 “在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获取了全国近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数据和80多万处市政设施的数据。”

相关部委的负责人还表示,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动员260多万人,查访全国100%乡镇和社区。

随后,有关“官方披露全国已有6亿栋房屋”的话题冲上热搜,引发民间热议。

有网友在微博上说,“这数字如果是真的,可真吓人了。按照3亿栋楼的话,六层楼算12户的话,一共能住36亿户了。求你们不要再建了,给子孙后代留一点农田吧。”

网友说,“公布6亿栋楼,说实话保守了。现在地方上特别是四五线城市还在大拆迁,大搞城市化,美其名曰的建设产业园,一水的高大上工程,全国遍地开花,这样搞下去将会一地鸡毛。”

也有网友指出,“数据早就有,就是一直没公布,可能是怕影响房地产支柱产业发展。”

另有网友认为,官方用3年时间做普查,显示数据能推算房地产市场供过于求的实况。 “按14亿人口计算,人均0.42栋。假设一栋就住十个人,就构筑60亿人,房地产市场早就已经饱和,韭菜已经不够用了。”“我觉得,这是在告诉大家房产税真的不远了。现在就是在等着楼市回暖,恢复理性,所以大家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中国建设报》报导,这次普查全国6.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 其中农村房屋量大面广,以栋数计占城乡房屋建筑总量90%以上,以面积计占一半;而城镇房屋则为4700多万栋,同时分为住宅与非住宅两大类。这意味着,6亿栋中并不全是商品房。也有房地产业者表示,“农村房屋在其中占了9成,城市中还有一栋栋厂房之类的建筑,总的算下来,住宅占比不会很大。”

但网友对此却有不同解读。有网友质疑这是官方刻意掩盖真相,不敢公开商品房数量。也有人批评这是炒作“6亿栋房子”、刷流量的行为。

新浪一篇题为<全国房屋6亿栋!震撼数据,传递2大信号>文章指出,“注意,是6亿栋,而不是6亿套、6亿间!”文章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房地产税的脚步越来越近;第二,房价高度分化时代到了。 “房地产税新一轮试点,或许会在2023年启动。”

网易一篇题为<住建部宣布,已查清全国住房数量!调控房价、开征房产税或有巨变》的文章则分析这些“基础数据”为何迟迟不公开。文章
认为,“公布后影响不可控,可能导致风向转变,可能引发市场剧烈波动,这个后果没人可以承担。”

“换言之,哪怕通过数据看出了很多城市的住房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房地产泡沫过大、房价严重偏高、人口流失压力过大等,但也不能说出来,只需要做到心知肚明即可。留有余地,后续可以通过所谓的施政纠偏。一旦把这些数据公布出来,很大概率会把事情推向不确定的走向,比如引发抛售潮(住房严重过剩、空置率严重偏高的城市)、抢购潮(房价洼地、住房供不应求的城市)、甚至是人口大规模外流等。”

该文同样认为,如果今年楼市依旧回暖不理想,土地出让金收入继续下滑,地方赤字仍然高企不下,不排除今年扩大房产税试点的可能。

来源:看中国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