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懷舊:「生於70年代」的人們喜歡的音樂

發表:2002-09-19 00:5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70年代」這個概念,早幾年已經被提出來,據說當時還引起了一些小爭論,有人揚言「堅決不和生於70年代的那批人交朋友」,氣勢洶洶。我倒不關心誰和不和誰交朋友,但「生於70年代」這個概念卻電閃雷鳴般植入腦海,心說這下完了,從此不再是祖國的閑散花朵,非得承上啟下當棟樑不可了。

  就為了這個,我的腦袋一直頂著一塊小烏雲,只是這兩天那塊雲的雲層愈加地厚,因
為我那幫生於70年代的同事忽然瘋了似的掀起一股集體追憶70年代以來懷舊歌曲的潮流,搞得一向情趣又高又雅、專聽「斯基音樂」的辦公室這兩天一會兒傳出《排球女將》、一會兒傳出《姿三四郎》,一會兒傳出《鐵臂阿童木》,剛歇一口氣,又是《站臺》和《杜丘》--咸豐年間的事都翻將出來。好容易拾掇好掉了一地的為追憶而破碎的心奔回家,打開電子郵箱又發現朋友新傳過來的《賣花姑娘》!

  慘哪。我眼圈烏黑地去上班,又有同事興奮地請我聽他新刻錄的《女奴》、《共產兒童團歌》、《紅星照我去戰鬥》,還亮出一張MP3,封面上寫著《生於70年代1978-1992影視古董金曲選》,封面的男小朋友沒穿衣服,三點畢現不說,還渾身是肉。

  風口浪尖上我又不敢大聲說自己不愛好這個,就像去年「9.11」那當口我也不敢逢人就講美國人的壞話。群情激忿,先避避風頭,還不到非舍生取義不可的地步,也就是聽聽歌懷懷舊,聽聽就聽聽。

  其實我喜歡的懷舊歌曲是早於70年代的前蘇聯那一批,因為它們讓我想到我的家鄉----一個離前蘇聯不遠,且在建築、飲食、文化上深受前蘇聯影響的地方,以及南昌陸軍學院,我在大學期間整整在那兒軍訓了一年。每一次聽《小路》、《山楂樹》、《卡秋莎》,我都會想起小時候上學路過的漂亮房子,以及南昌陸院的烈日和操場。非常個人化地。無所謂甜苦。

  以及那首《莉莉.瑪蓮》。很多年不聽了,音樂一響起,歷歷在目的居然真的是往事。想起當年在南昌陸院的露天影院看電影,天下著雨,很冷,雨水順著軍帽的前沿往下滴,正覺難耐,忽然間《莉莉.瑪蓮》的音樂響起,好聽得彷彿被人在頭上打了一拳,眼冒金星,傻掉了,當時在心裏咬牙切齒地對自己說:一定要把這首歌聽一遍就背下來!結果真的背下來,一個音符都沒忘,在軍校一洗冷水澡就唱。

  但最讓我有懷舊的電擊感的居然是一首我以前沒聽過的「新」歌。前幾天我看《癲才家族》(The Royal Tenenbaums),當看到由格溫妮絲.帕特洛演的Margot從巴士上下來,一步步走近一直愛慕自己、也一直被自己愛慕、躲避的哥哥時,音樂響起,居然是Nico的《These Days》!我又一次被當場擊倒,對配樂的人五體投地----怎麼會找到這麼懷舊的懷舊歌曲?「Please don』t confront me with my failures,I had not forgotten them.(請不要再讓我面對我過往的失敗,我還沒有忘掉它們。)」太TM讓人傷心了。      

南方都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