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的「無米之炊」

發表:2002-11-14 19: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共十六大是一件世人矚目的大事,但經過開幕式後的一段熱烈渲染,許多中國記者發現他們「斷糧」了--十六大其實沒有多少新聞可寫。

  這就怪了,被媒體熱炒了一年多的十六大,到真正舉行的時候居然讓老記們感覺有勁使不上,是不是讓人難以置信?

  事實還真是這樣,中國媒體有關十六大的報導這兩天已經是捉襟見肘。翻開主流報紙,雖然鋪天蓋地都是有關十六大的消息,但不難發現,各報頭版的內容如出一轍,基本都是領導人的「重要講話」,連照片的擺放都沒有大的區別,用「千人一面」來形容不算過分。

  再往二版以後看,差別有一些--至少講話人的名字就不一樣。讀者一般可以從講話篇幅的長短去判斷主講人的身份和地位。不過,如果你想根據講話的內容去判斷這個人的水平和特點,恐怕要大失所望。十六大代表人數雖然超過兩千,但人人說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話,用「眾口一詞」來描述也不能說是誇張。

  同報紙相比,電視可以出影出聲,總比枯燥的文字更得民眾的青睞吧?恐怕也未必,家住北京雙榆樹小區的孟先生說,他平時比較喜歡看新聞節目,但這兩天一到新聞節目他就要換頻道,「整天就那幾句話翻來覆去的講,怎受得了呀?」

  感到不耐煩的當然不只是媒體受眾,媒體本身也已坐立不安。

境外記者成「獵物」

  為了顯示對十六大的高度重視,各媒體都派出精兵強將,組成陣容龐大的「十六大宣傳報導組」。幾天下來,眾媒體通過代表的嘴耗盡了對十六大政治報告的讚美之詞,電視臺也播完了全國各地群眾為十六大召開而「歡欣鼓舞」的畫面--除了南腔北調的口音,你還真分不出他們說的有什麼不一樣。如何讓自己的十六大報導顯出一些「特色」來,成了各媒體從老總到採編人員心頭難言的痛。

  於是,到北京採訪十六大的境外記者成了中國媒體的「獵物」。

  觀眾不是不喜歡看代表在那裡千篇一律、一本正經地「念八股」嗎?找個老外變個法兒來念,既新鮮,又宣傳了十六大,一舉兩得呀。

  不過,中國大多數媒體都想到了這著妙棋。於是這兩天,不少在北京的外國記者都受到了中國同行的「青睞」,被追著要「採訪」。

  其實,中國媒體的「無米之炊」與媒體從業人員的素質沒有直接的聯繫。在私下交流的時候,這些中國「老記們」其實個個精明,無「米」下鍋不是因為他們找不來「米」,而是他們只能找一種「米」,就是「宣傳和歌頌十六大精神」,結果貨色就短缺了。

某電臺記者說:「誰不知道天天叨咕幾句乾巴巴的話煩人呀,但這是咱老記或總編能改變的事嗎?」

  按理說,民眾覺得單調,媒體覺得沒勁,甚至官方可能也覺得沒趣。那就乾脆精簡那些鏗鏘的「真理格言」,多報導一些實在的事情?你還別急,在中國,幹什麼都要講究個「名正言順」,何況是關係到中國發展前途的政治大事。

  照以往的經驗,新的「真理」在沒有把老百姓的耳朵磨出繭子以前,都不能算「說透」了,所以,媒體還得繼續翻來覆去。


(聯合早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