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金庸錯位,還是中國學術界的錯位?

發表:2004-12-30 21:0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994年的10月,金庸接收了北京大學名譽教授的聘書,這件事是否曾引起衛道士的攻訐我不得而知,但1999年3月,浙江大學聘任他為浙江大學教授暨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卻一直引發爭議。在很多學術工作者看來,這是一次荒誕的錯位。據說當年在浙大內部就存在不同意見,有一部分文科教師就認為,以金庸的學識,擔任人文學院院長難以服眾。而最近,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董健更爆出猛料:金庸在為南大學生做題為《南京的歷史政治》的講演時,百出的歷史政治方面的錯誤引起了學生們不停哄笑,場面很是尷尬。當時,一位歷史系的教授對董健講,以「歷史學家」金庸先生的水平,別說是院長了,在南大歷史系當個副教授都不夠!

以董健先生為代表的對金庸的發難,其實由來以久。不過,也許董先生並沒有意識到,他或他們對金庸的質疑所針對的並非一個對象而是兩個對象。即金庸是否該任浙大人文學院院長乃一是非,而金庸作為歷史學家是否夠格又是一是非。我以為,由這兩個是非出發,實可窺見今天中國學術界的錯位,而非金庸本人的錯位。

先說金庸是否該任浙大人文學院院長的問題。很多反對的人士認為,金庸的學識難以服眾,因此不能勝任。金庸學識程度是別一是非,姑且不論,但認為院長必定要是最出類拔萃的學者方可勝任,這種觀點衡諸中國國情,實在是太幼稚不過的想法。在中國,外行領導內行,從來就具有合法性。這是第一層。國內某比浙大有名得多的大學,人文學院的院長一直是由理工科出身的人擔任的,最早的是一個學物理的,現在的則是學精密儀器製造工程的。不知他們何以從來沒有受到來自公眾的質難?又一名學者若要出類拔萃,必先與世務保持距離。世事通明、人情練達的人士能做學問,但決做不出第一流的學問,在金庸小說中,少林寺方丈的武功不會是寺中第一高手,就是這個道理。因此,由一位世事通明的學者任院長,比選一位離群索居的出類拔萃的學者更能促進一所學院的發展。這是第二層。

只是,中國的現實從來都比一切文學作品都具有戲劇性。在現實中,我們看到第一層的情形比第二層的情形要普遍得多。如某詩詞學會會長,連一首絕句都寫不通,不知小康之上為大同,寫出「小康奔向大康門」這樣令人笑脫大牙的句子,竟還不是一直凌駕於學會所有學者詩家之上麼?如果向金庸發難的袞袞諸公能見及此,由此出發對外行領導內行的荒謬的學術體制發起攻擊,倒也的確能促進中國學術的發展,可惜他們太糾纏於金庸本人,知見生障,最後除了給媒體增加了談資,並不能真正促進學術的進步。

再說金庸作(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