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少將朱成虎如今騎虎難下

發表:2005-07-21 13:5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朱成虎少將有關中美如果爆發戰爭中國將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說法,在美國引起強烈反應,有議員要求中國道歉並撤掉朱成虎的職務;在華人世界也有許多爭議,雖然中國官方封鎖這個消息,網路上也有討論。當然網路憤青對這位愛國將領大家讚揚,但是一想到西安以東大片領土和人口將被核武器毀滅,而朱成虎和中國領導人卻可以躲在地下防空洞裡收拾殘局,這些憤青也難免心裏嘀咕,因為他們大部分都住在西安以東。

事後中國外交部發表聲明說這是朱成虎的個人意見,但沒有澄清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而朱成虎自己則說是外電「斷章取義」。兩者比較,問題就清楚了,外交部並沒有說外電斷章取義,就是承認朱成虎說過這些話。只是官方還不承認這是官方政策。

於是就產生了兩個問題:第一,如果中國政府不加以懲處,那麼將來軍人就可以隨便亂講話。第二,如果中國不否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官方的政策,朱成虎就是泄露國家機密,難道也不懲處?胡錦濤正在要討好軍方的時候碰上這個問題,顯得相當尷尬。因此不少親北京人士發表文章為朱成虎解釋,中共花錢聘請的「網路評論員」也紛紛出動在網上發表文章為中共解圍。他們辯解的理由大致有以下幾點:

其一,這是個人意見,不值得大驚小怪。

問題是軍方持這種「個人意見」者不少,例如那些贊成超限戰的將領,他們還是軍事學院的院長、教員等等,他們的「桃李滿天下」會變成「暴力滿天下」,因為用這種觀念教導學生,即使現在不是「主流意見」,也會是未來將領的「主流意見」。

其二,這是假設,不是政策。

在戰爭爆發前,任何應對的戰略策略,包括軍事演習都是假設的;戰爭爆發後,這些應對策略付諸實施就成為現實,當然就是政策。用「假設」的理論來辯解,無疑是要麻痺美國和世界對中國要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警覺性。

其三,因為美國在常規戰爭中佔優勢,所以中國用核武是合理的。

常規戰爭的主要打擊對象是軍人,而核武的普遍打擊對象是平民,而且禍延子孫。如果因為打不過常規戰爭就打對方的平民,這不是恐怖份子的做法嗎?而把本國的老百姓也拿去做必輸的賭注,更是連「愛國」都談不上的恐怖份子。

其四,美國使用過核武器,也威脅過會使用,中國為何不可?

在二戰後期,美國的確使用過核武器,那是為了盡早結束戰爭,減少傷亡而被迫使用的。而這場戰爭是日本首先發動的。戰後美國沒有說過會主動使用核武器,也致力於禁止使用和擴散核武器的工作,即使北韓發動韓戰,美國和聯合國軍沒有使用;美國介入北越發動對南越的「解放戰爭」,美國也沒有使用。朱成虎聲稱要動用的核武器,也不是美國發動的戰爭,而是 「如果美國介入台海戰爭」,那麼這個台海戰爭是怎麼發生呢?美國和臺灣一起攻擊中國嗎,當然不是,因為美國一再反對用武力解決臺灣問題。臺灣單獨攻擊中國,更加不可能,因為臺灣的軍事力量主要是防禦性的。因此只能是中國對臺灣發動「統一」戰爭,這樣美國介入師出有名,中國首先使用核武器就是破壞世界禁止使用核武器的公約和共識了。

毛澤東在1957年的莫斯科會議上說,他不怕核戰爭,因為中國人口有6億,死了3億還有3億,只有沒有人性的戰爭狂人才能說出這種話。當時好些人錯以為這是偉大領袖的豪言壯語,實際上是草菅人命。如今中國人口有13億,朱成虎少將比毛澤東統帥更「偉大」,因為犧牲西安以西的10億中國人,也還有3億。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中共的黨政軍大員還沒有起碼的人性,也怪不得政治上的改革沒有進步。

中國的崛起要付出西安以東毀滅的代價加上美國一兩百個城市毀滅的代價,這叫什麼「和平崛起」?根本就是恐怖崛起,怪不得有人說朱成虎是中國的本拉登,可怕在中國不止這一個朱成虎。但是中國本拉登過早暴露他的真面目,使他騎虎難下,不要畫虎不成反類犬,且看他們如何收場。

自由亞洲電臺特約評論員林保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