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河記

作者:辛純 發表:2006-12-17 05: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當鄧小平讓中國人「摸著石頭過河」時,他沒有告訴人們這是一條小馬駒也能趟過的小河呢,還是一條能把駿馬捲入漩渦的大江。(Getty Images)



摸著石頭過河,是鄧設計師為中國經濟改革的總體設計方案。今天,人們已經明白,這是在山窮水盡的時候,死馬當做活馬醫,把慾望的籠頭放開,讓其信馬由韁,左奔右突,踏出一條路來。問題在於,這條路,不是給開拓者準備的。這條路確實已經延長了二十七年了,但是馬兒們已經紛紛開始在巨大車輪的碾壓下血跡模糊,屍橫路上。

千軍萬馬過河,其凶險程度超過了地面上的萬馬奔騰。因為水下形勢隱蔽,暗藏殺機,所以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當鄧小平下決心讓中國人過河的時候,他看起來是忽視了一個領導人的責任:告訴人們這是一條小馬駒也能趟過的小河呢,還是一條能把駿馬捲入漩渦的大江。

如果讓華盛頓們領導人們度過一條河,他們會首先用盡辦法測量河流,繪出水底的形勢圖、流速變動的週期表,以及河上的天氣變化規律圖,然後制定一套組織規則,成立起一個決策委員會,由該委員會按照規則決定如何組織人們過河,還要有一套體系包括監督、信息公開等等以保證規則受到尊重、人們受到保護。如此,則華盛頓領導下的人們有驚無險的度過了河;

鄧小平領著人們過河,只需一句話:摸著石頭過河。千軍萬馬遂摸著石頭過河。人們有時摸到石頭,於是往前走一步;很多人沒有摸到石頭,但水位卻不斷上漲,這些人大半身淹在水中,只留下頭部或鼻子在水上,胸腹承受著水壓,絕望的看著水將漲過鼻孔;摸到石頭的人們有時發現摸到的石頭並不穩定,驚恐的隨著石頭滾落在激流中;很多人在伸手去摸石頭時卻落入漩渦,消失不見了。在倒下的人們的屍骨與軀體之上,一個龐然大物,行進在深深淺淺的水流中,藉著犧牲的人們,試圖度過河流。

人們為什麼要摸著石頭過河?人人鋌而走險?因為河的此岸是無奈,是窮困,是坐以待斃;河的那邊是生存,是利益,是富裕生活。因為鄧的黨的統治,人們已經失去追求財富的權利多年,已經窮怕了,不過河本就是死路一條,所以人人都是這樣,摸著石頭也要過河。

鄧小平已經死了,河中的人們還在河中摸索著。悲劇太多了,人們開始說,不能再摸著石頭過河了。但是河中的人們,無論在那個階層、地區和行業,全部所能做的就是拚全力搏擊環繞自己的水流。他們濺起的水花,讓圍觀的人們看不到水下的真實,以為他們走的很好,快要走出急流,到達對岸了。

至今紛紛攘攘二十七年過去了,倖存的人們還在水中。少數人站在人牆之上,只留下腳站在水裡,卻以為已經過了河;其他的人,普羅大眾被迫在深水中鑄著人牆、人基、人臺。世界上其他的人,大多隻看見水花,忽視了水下的悲劇,也不願理會石頭的虛假與水花講述的黑色真實。華盛頓領導過的人們的後代,也眼看著水花,希望那是一座真實的橋樑。因為他們的財富投到水中去了,他們便不願相信看到的不是橋而是水花。

筆者從河中趟過一陣,摸到過一些不太穩的石頭,看到過許多水中的慘劇和亂象。藉著慈悲而偉大的真理的洗禮,精神的升華,筆者跳出了水流。為讓人們看清水花,特作過河記。

過河圖

自從1979年以來,中國人經歷了五個大的波浪:發財浪。

第一波,貿易,大約從1979年到1988年。人們主要依靠價格雙軌制的現實機會,依靠倒賣貿易批文賺錢。

第二波,走私,於在九十年代後半期到九十年代初期,出現了幾個大的走私中心。

第三波,金融證券,從1989年興起,1991年開始熱鬧,1993年開始成為中國城市部分居民的一件大事。

第四波,房地產,在證券興起同時出現過一波熱烈但歷時不長的一波房地產浪。在1998年開始的這波房地產浪成為迄今對中國社會影響最大的一波發財浪。

第五波,收購國有資產,人們稱為的最後一波發財浪。

這幾波在時間上不是都有很清楚的界限,時間順序上存在交織。貿易浪在八十年代就已經消失。房地產浪、股票浪和收購國有資產三浪比較長時間交織在一起。走私浪來的短暫而凶猛。這幾波,每一波都產生了一批富豪,同時又從這一批富豪中產生一批階下囚。所以這幾波浪,實際上是暴發浪。少數發財致富者,靠做小生意起家,發展出大、中 型的私營企業。他們如今雖是赫赫有名,不過他們的發跡史,幾乎完全不在社會輿論的關注之列。人們議論不盡的,是這幾波暴發浪,是富豪們一夜暴富的故事。

(未完待續)

来源:看中國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