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一國輕兩制:對港政策變調?

發表:2009-08-19 22:5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清華法學院副教授程潔最近撰文稱,由於香港政治環境自2003年之後出現變化,中央已改變了"河水不犯井水"的對港態度,制定出新的香港政策。

她說,根據這個新政策,中央變得更積極參與香港的政治發展,如果說以前的政策較為偏向"兩制",現在的政策則更注重"一國"。

此前不久,中聯辦研究部部長曹二寶曾發表文章,提出應在香港再成立另一個權力核心,要以"京港共治"取代"港人治港"。

北京方面釋放出這些聲音意圖何在?一國兩制真的已經走到盡頭了嗎?就此BBC中文網記者尚清電話採訪了在香港的中國事務評論員、前《南華早報》中國事務編輯林和立,首先請他介紹了2003年後香港政治環境出現了哪些變化?

答:2003 年7月1號,超過50萬港民示威遊行,要求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加快民主步伐。這是一個震撼性的活動,從那時起中央政府就成立了一個由當時的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為首的中央領導小組,管理香港事務。從那個時候開始,很多人開始感覺到北京干預香港的政治發展,而且在香港的地方選舉方面有或多或少的介入。如支持一些所謂愛國愛港的人士去競選,對所謂的民主派人士開始打擊或批評。這可以說是香港近期歷史的一個分水嶺。

問:那麼,香港政治環境出現這些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答:從北京的角度來講,北京覺得2003年的七一大遊行有些類似在前蘇聯國家如吉爾吉斯斯坦和喬治亞發生的顏色革命。認為有一些國外勢力要滲透進香港,鼓動香港的一些人反對北京,把香港作為一個所謂反對社會主義的基地。所以,包括程潔在內的中國官員和學者擔心香港一些支持民主的政界人物或政黨受到來自國外主要是美國方面勢力的利用。

問:前不久,中聯辦研究部部長曹二寶撰文,提出在香港再成立另一個權力核心。是不是對香港政治環境變化的一個回應?

答:沒錯。曹二寶先生在北京一份權威刊物《學習時報》上發表一篇文章,講到香港有必要發展兩個梯隊,就是說兩個權力中心。除了特區政府的一套班子以外,中央政府有必要從北京或其他地方派幹部來香港成立第二個梯隊或是第二個管制班子。那麼,這個文章在香港引起很大震動。好幾位很有影響的支持民主的立法會議員極力反對,而且批評北京干預香港的事務,違反了一國兩制,香港高度自治的精神。一般的香港居民也對前途感到一些擔憂。

問:他的這種提法是不是懷疑一國兩制在香港行不通了?這是不是與鄧小平當年提出一國兩制構想時所說的"港人治港"相違背?

答:的確。因為雖然鄧小平在80年代和90年代提到香港在97年以後所謂50年不變。一國兩制不是一個權宜之計,而是北京政府對香港特別行政區做出的一個長期的、起碼50年的一個方針。可是,畢竟誰都知道政治的轉變可能是很快的。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香港對大陸經濟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加之,北京政府對香港特區政府的管制班子的信任程度也在降低。比如說,第一任特首董建華先生就曾表示北京擔心他處理香港事務的能力,任期未滿就被逼迫下臺,由曾蔭權接手。而北京目前對曾蔭權特首班底好像也不太滿意。所以,從北京的角度來講,他們覺得有必要在必要的時候增加參與和管理香港事務的能力。確實有可能增加一個由北京幹部為主的管制香港的班子。

問:成立第二權力核心也好,重一國輕兩制也好,這種政策上的轉變能否令港人接受?是否會在香港產生政治上的反彈?

答:其實從北京否決了香港在2012年實行一人一票普選特首之後,香港人就感到非常的無奈。畢竟權力掌握在中央手裡面,而且香港無論是經濟、民生還是其他方面對中央政府的依賴越來越大。所以,儘管香港市民對香港政治發展,尤其是民主步伐的前進速度不太滿意,而且憂心忡忡,可是他們也沒有什麼辦法。所以,目前港人還是在無可選擇之下接受這一殘酷的現實。尤其是自從去年年底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以後,香港經濟出現波動,由於北京訂立了許多關照香港經濟的補助辦法,比如說鼓勵更多大陸遊客來港觀光,此外香港跟大陸,尤其是廣州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合作越來越大,所以港人對北京中央政府和香港的關係目前還是注重經濟,希望香港能夠透過北京的幫助渡過經濟難關。

核心提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是中共前領導人鄧小平在20年前發表的一篇重要談話。"一國兩制"的基本內容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國家的主體實行社會主義,香港、澳門和臺灣實行資本主義。"一國"是"兩制"前提。認同"一國兩制"首先必須認同"一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認同國家的主體實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 港人治港"必須"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愛國者的標準是,尊重自己民族,誠心誠意擁護祖國恢復行使對香港的主權,不損害香港的繁榮和穩定。"這個標準清楚地表明,愛國和愛港是統一的整體,是不可分割的。任何已經站在治港者行列的人或者有志於加入這個行列的人都必須符合這個標準。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香港《明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