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八旗士兵:從「高薪待遇」到「再就業」(圖)

發表:2009-10-25 09:3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清政府對正宗滿族八旗子弟兵實行頗為優厚的「食錢糧」供奉制,一名八旗士兵的薪俸足可養活一個七八口之家,但這種好日子在過了150多年後,逐漸「縮水」,好景不在。八旗士兵不得不另謀出路,從事小商販買賣等,八旗子弟兵「高薪養忠」的歲月一去不返。

當年清兵入關,八旗的武裝力量僅有數十萬人,要平定關內廣闊的領土是遠遠不夠的。通過不斷招降明朝降將降兵,解決了兵源不足的問題。攻陷廣州的清軍主力,基本上是尚可喜等原明朝降軍。

直到乾隆年間,清朝的八旗兵才分批從京津一帶調入廣東,與漢軍共同駐防。據《駐粵八旗志》所記載:「乾隆二十一年裁汰漢軍之半,派撥滿洲兵來粵合駐……」約一千四百名八旗兵駐紮在廣州城內大市街(今惠福西)一帶;光緒年間人數最多時,連隨軍家屬約六千餘人。

當年清朝政府對於這支正宗的滿族八旗子弟兵,實行的是頗為優厚的「食錢糧」供奉制,一名普通士兵每年可領到的錢糧:餉銀四十三兩,米二十三石五斗九升;本人和直系親屬紅白事還另有補助,紅事六兩,白事十兩,孤寡家屬終身照顧;還供給住房和馬匹。

按照當年生活水平,較為節儉的話,一名八旗士兵的薪俸足可以養活一個七八口之家,各級佐官和將領則更高於這一水準的幾倍乃至幾十倍。不過,實行「食錢糧」供奉制,讓子弟兵將士衣食無憂,清政府的主要目的是要把這支武裝永遠掌握在手,使其死心塌地為其統治效勞。所以,對八旗兵及其家屬除了習武以外的其他方面的發展加以嚴格防範,並訂立了許多條條框框,不得違反。

當年駐防廣州的滿人被規定「四不准」:不准學習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不准從事工商業經營,不准擅自離城十里,不准與其他民族通婚。這批攜眷來粵的八旗子弟,只剩下了習武從軍的惟一出路,他們除了習武騎射,站崗操練之外別無他事。
到了清朝晚年,當政權已岌岌可危之時,實行了一百五十多年的「食錢糧」亦逐漸「縮水」,紅白事的補助取消了,養老金也減少了……清同治年間,物價逐漸上漲,駐防廣州的滿人經濟生活好景不再,日子越來越難「熬」,他們對政府開始有了抱怨,部分滿人甚至想擺脫八旗制度束縛,另謀出路。

當年駐廣東的滿人將軍增祺,看到形勢的變化,開始放鬆了祖傳的「四不准」。他開設紗綢廠安排滿人就業,並組織他們學習織造技術(相當於當今青年學電腦)。繼而允許滿人既「食錢糧」,又可加入警隊當差,每月多領三四元餉銀。但由於當差人數有限,未能根本解決廣州滿人生活「走下坡路」的困境,跳出「食錢糧」謀生的人仍層出不窮。

部分家境好又有門路的就設法送子弟到廣州官辦的同文館學外文(英文、法文、德文),同文館後改名「譯學館」,再改「兩廣方言學堂」。學成後,就可以通過介紹或投考進入粵海關或郵政局謀一份好職位,但先後也只有七八十人而已。

清末民初,更多的缺乏文化的滿人只好逐漸從事小商販買賣,甚至連當差多年的一些滿人也轉行幹起了小商販營生。女性
則在漢族婦女幫助和教導下,學做「穿牙刷」,「納鞋底」和「織帶」等較簡單手工藝,以致多年以後,這類營生開業都選擇在靠近廣州滿人聚居地(廣州牙刷鋪多在大新路玉子街)。清政府對八旗子弟「高薪養忠」的「食錢糧」制度藩籬盡毀,最終歸於失效。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新一期特刊已經發表
請榮譽會員登陸下載
更多會員專刊

更多專題
今日重點文章
更多重點文章
捐助
72小時熱門排行
更多熱門排行
熱門標籤
更多專欄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