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儒學

作者:孔德立 發表:2009-12-28 02:1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早期儒學"是指孔子與孔子弟子共同創立的原生態儒家思想。司馬遷著《史記》時,撰寫《仲尼弟子列傳》,充分肯定了孔子弟子對早期儒學的貢獻。此後,對於孔子弟子的記載不絕於史書。在孔子弟子中,有卓冠賢科的顏回、傳孝道的曾參、教於西河的卜商、顯達於諸侯的端木賜等聲名顯赫者,亦有大量只有姓名而無事跡,甚至連姓名都沒有留下的默默無聞者。古代的傳授制度分入室和在籍。入室弟子能進老師的屋子,向老師當面請教;在籍弟子只是登記在冊,有師生名分而已。孔子"弟子三千"指在籍弟子,其中的"入室"弟子大概有七十多人。

孔子弟子遍及十幾個諸侯國,入室時間亦不同。據文獻可大致推斷出孔子有三次收徒的高潮。第一次是在魯昭公二十四年(孔子三十四歲)。 孟僖子作為魯國三桓之一,臨死時囑咐兩個兒子向孔子學禮。孟氏是"大夫",孔子是"士"。"大夫"向"士"學禮,表明傳統貴族已不知禮,而孔子知禮。其後,"弟子稍益進"。第二次是孔子任中都宰的前後一段時期。定公七年,魯國"陪臣執國政",孔子不仕,"退而修詩書禮樂","弟子彌眾,至自遠方,莫不受業焉。"定公九年(孔子五十一歲),"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則之。"此期間,孔子的名聲進一步提升,眾多弟子慕名來求學。第三次是魯哀公十一年(孔子六十八歲),孔子周遊列國返魯,不滿愈加混亂不堪的政局,不再出仕,著力整理古代文獻與收徒講學。

孔子與弟子之間的論學,集中反映在《論語》中。《論語》不同於《詩》、《書》、《禮》、《樂》。後者是古代流傳下來的知識,蘊涵著先王之道與道德倫理規 範。《論語》最初的纂輯,是由眾弟子先各言所記,各述所知,然後就共知者進行討論確定。最初纂輯論定的時間,應在孔子既卒、弟子奔喪聚首之際。由此推測, 除顏淵、冉耕、子路早死外,其餘"七十子"大多參與了這部儒家經典的纂輯。《論語》中出現孔子弟子近30人,鮮明體現出"七十子"在早期儒家思想中不可忽視的地位。

孔子去世後,子夏、子張、子游曾想推舉有子為領袖(《孟子•滕文公上》),但沒有獲得普遍贊同。這些"身通六藝"、"登堂入室"的孔子弟子,各自從不同方面傳播老師的思想學說,儒家的分裂就在所難免。戰國晚期,荀子、韓非子等開始關注孔子弟子在儒學傳承中的作用。"七十子"及其後學時代是孔孟之間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長期以來,人們多以"孔-孟-荀"三段論來概括早期儒家,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七十子"在早期儒學中的作用。這其中有材料闕失的問題,也有研究視角的問題。郭店簡出土後,學界重新開始關注孔子弟子的研究。姜廣輝把孔子弟子及其後學分為四派:弘道派、傳經派、踐履派、表現派。李零分孔子弟子為三類:第一類,是《論語•先進》篇所列"四科"10人;第二類25人,連同第一類是"顯有年名及受業聞見於書傳"的弟子;第三類是"無年及不見書傳者"的42人。學者們在"儒分為八"之後,對"七十子"及其後學重新歸類,有利於推進早期儒學史的研究。除此之外,我們亦可從儒家思想的主旨方面重新審視孔子弟子的研究。

從《論語》等可靠文獻來看,早期儒家思想的主旨是"修己安人"。"修己"即"修身",儒家通過學習古典知識與禮儀,來提高自己的道德與人文教養。"安 人"指自己以高尚的道德與行操教化與影響他人,使之共同走向善道。"修身"是個人的事情,"安人"是個人施於他人的問題。入仕與教化都屬於安人領域。"修 己"是"安人"的前提,"安人"是"修己"在社會領域內的延伸。孔子與七十子的活動與實踐,均圍繞"修己"與"安人"來展開。"七十子"中,不排除如《墨 子》批評的貪於飲食的懶惰者,但就儒學的中堅力量來說,可分為"修身派"與"安人派"。

據《史記•儒林傳》記載,孔子弟子中,有的著書立說,有的為諸侯卿相之師,有的則"隱而不顯"。除了這些高徒以外,還有數量更為龐大的群體。"隱而不 顯"的弟子就屬於"修身派",出仕與傳承經典、收徒講學的屬於"安人"派。我們不可否認"安人派"弟子做出的重大貢獻。如子夏在儒學史上,既以傳承文獻著 稱,又為魏文侯師,顯赫一時。但子夏卻表露出在修己與安人(用今天的話語說即"學術與政治")之間的兩難抉擇,"出見紛華盛麗而說,入聞夫子之道而樂,二者心戰,未能自決"(《史記•禮書》)。這種言論與思想一旦在儒者群體之間蔓延開,就很容易使意志不堅定的人,以入仕"安人"為藉口,來大肆滿足自己的私利。而默默無聞的"修身派"長期在民間,其言行文質彬彬,不求富貴與顯達,更有利於"移風易俗"。因為普通百姓不只是聽你說什麼,關鍵的還是看你在做什麼。

春秋戰國之際,一方面是傳統宗法貴族的沒落,另一方面是新興貴族的崛起。孔子與他的弟子正處在這樣一個社會轉接點上。他們努力把古代積累的文化傳承下來,並以此提升人的道德價值與人格尊嚴,使人變得有教養。在"天下有道"時,可入仕"安人";當"天下無道"時,就退隱不仕,堅持"修身",以待時機再"安人"。所以,無論怎樣,修身是儒家的根本特質。後孔子時代的《大學》、簡帛《五行》等文獻,均強調"慎獨"的修身工夫,正切中早期儒家思想的真諦。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