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信不立》: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子貢問怎樣去治理政事。孔子說:"充足糧食,充足軍備,百姓對政府就有信心了。"子貢又問:" 如果迫於不得已,在糧食、軍備和人民的信心三者之中一定要去掉一項,先去掉哪一項?"孔子道:"去掉軍備。" 子貢問道:"如果迫於不得已,在糧食和人民的信心兩者之中一定要去掉一項,先去掉哪一項?"孔子回答說:"去掉糧食。沒有糧食,不過是死亡而已,自古以來誰都免不了死亡。但如果人民對政府缺乏信心,國家是站不起來的。"
《死而後已》: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 章武三年春,劉備在永安病危,在成都召見諸葛亮,向他囑託後事,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比曹丕強許多,一定能治理好國家,完成大計。如果我的後代劉禪可以輔佐那麼就輔助他,如果他不是那塊材料,先生可以自做主張。」諸葛亮哭著對劉備說:「臣一定竭盡全部力量,效守忠貞之節,輔助漢室直到我死去為止!」建興元年,後主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開建府署,處理軍機大事。時間不長,諸葛亮又受領益州牧。軍政之事不論大小均由諸葛亮處理。後來他派使節出訪東吳,結為親緣,成為親善友好之國。建興三年春,諸葛亮率軍南征,七擒孟獲,平定益州、永昌、越軍雋等郡,使出師北伐無後顧之憂。此時糧餉充足,國富民安。建興五年, 諸葛亮率各路兵馬北駐漢中,臨行前,給後主呈上《出師表》。輔佐後主之初,諸葛亮就向後主自亮家底:「成都有桑樹約八百多棵,薄地十五頃,家裡的老老少少夠用了,還略有剩餘。至於臣在成都以外的差任,除了國需所用,沒有多餘的支配稅賦,隨身帶的衣物糧食都是朝廷的正常供給。我不會去經營自己的產業以增強自己的勢力。假如到臣死的那一天,我的居室中不會有多餘的布帛,外面不會有自己的富裕財產,否則,我會辜負陛下的重托。」直到諸葛亮去世,正像他說的那樣。
《信為國寶》:春秋時代,晉文公伐原,下令三軍備好三日用的糧草,如果三日內,原不降,就立即撤兵。結果,圍滿三日,原仍不肯投降,晉文公果然撤兵了。撤兵前,他的部下請求再等一等,原就會降的。 晉文公說:「信譽,是國家的至寶,是天下百姓得以庇護的關鍵。儘管我們得到了原,可我們會失掉信譽,那麼天下百姓用什麼庇護呢?」
《千古一朋》:管仲(春秋時齊國相)年輕時就經常與鮑叔牙交遊,鮑叔牙(春秋時齊國賢大夫)知道管仲是個賢士。起初,管仲家境貧寒,鮑叔牙總是很好地待他。管仲曾這樣描述鮑叔牙是如何善待他: 「在我困難的時候,曾與鮑叔牙一起做買賣,分配財利時,總是讓我自己拿,他知道我家境貧寒;我曾經替鮑叔牙謀事而變得更加貧困,他卻不認為是因為我愚笨, 而是因為有利與不利的原因;我曾經三次做官三次被驅逐,鮑叔牙卻不認為我無德無才,他知道我沒有遇到好的時機啊;我曾經三戰三次逃跑,他不認為我怯懦,是因為我家中有年邁的老母;我身陷囹圄受辱,鮑叔牙不因為有我這樣的朋友而感到羞恥,知道我這個人向來不把小節看得很重而因不能為天下所公認感到羞愧。唉, 生我的是父母,而最懂我心的是鮑先生啊!」後來,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為齊相,自己甘居管仲的下臣,被後人廣為讚頌。
《季札挂劍》:一次,吳國派季札(春秋時吳國君壽夢少子)去魯國、齊國、晉國出使訪問,季札出發不久,向北正路過徐這個地方,徐君非常喜歡季札的寶劍,只是嘴上沒敢說。季札心裏知道徐君非常喜歡自己的寶劍,只是為了出使北方諸國,暫時沒有獻給徐君。等季札出使訪問回到徐時,徐君已經去世了。季札就將自己的寶劍解下來,將它掛到了徐君墳旁的一棵樹上,就返回了吳國。季札的隨從不解地問他:「徐君已經去世了,寶劍掛到那裡準備贈送誰呢?」季札回答說:「不是這個樣子。當初我內心已將寶劍送給了徐君, 我怎麼能因為他去世了就違背自己的心願了呢?」
《範式交友》:山陽金縣人範式,年少時在國學學習,因身體弱小,常常被人欺負,幸得汝南的張劭幫助,兩人因此結為好友。學成返鄉時,範式將平日最喜歡的笛子送給張劭,兩人相約10年後在學堂前的竹林相見。10年後,範式做了太守,為官清廉,替百姓做了不少好事,這日,範式受理一案,被告竟然是張劭,範式大驚,馬上跑到牢裡找張劭,見面後,範式生氣的質問張劭:「我們自小結交,一直以為你是個品德高尚的人,為何做出姦邪的事來?」 張劭怒道:「枉我們相交一場,難道連你也不相信我嗎?」範式讓張劭道出事情經過,張劭言道,他平日為人行俠仗義,得罪不少鄉紳市井,這次,他見有人當街強搶良家婦女,上前相助,言語不合,打了起來,混亂中,那女子竟被惡霸的家人打死。事後惡霸反咬一口,說他強搶民女,傷人性命。範式聽後,頻頻點頭,道:「我不能只聽你的片面之詞,回府後我會徹查此事,如果你是冤枉的,我定會為你昭雪。」此後,範式四方取證,幾經徹查,發現事實果然如張劭所言,正當他要平反此案時,朝廷的昭令下來了,要範式停職查辦,原來惡霸聽說新來的太守是張劭的舊友,怕他查出實情,便使人賄賂京官,誣陷範式包庇犯人,徇私枉法。範式接旨後,義憤填膺,他寫了一篇奏折上書朝廷,陳述了張劭的冤情,朝廷為此要新任太守繼續督辦此案,終於,張劭冤屈昭雪,惡霸被斬當街,得到了應得的下場。案情已了,範式收拾行囊踏上返鄉之路,行至國學舊處,範式想起了與張劭的10年之約,暗道「張兄經此變故,可還記得我們的約定?」信步來到竹林,見眼前的竹比十年前更多、更高大了,可林前的人卻少了一個,「張兄,你來了嗎?」範式唏噓不已,他倚住一棵樹,閉上雙眼,任腦海中回憶著兩人10年前在林中讀書、吹笛、嬉戲的場景,不禁間,淚水已在眼中打轉,這時一陣悠揚的笛聲從林中響起,回頭看時,張劭持著有些發黃的竹笛翩翩而至……。兩人在林中盡吐心中思念,互道別情,對於張劭冤案一事竟是隻字未提,臨分手時,範式對張劭說:「兩年後,我將到你那裡拜見你的父母。」兩人還共同約定了日期。兩年後,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張劭將這件事告訴了母親,讓家裡準備一些酒食來迎候好朋友範式的到來,母親有些不解地說 :「都分手兩年了,千里迢迢說的話,你怎麼能信以為真呢?」張劭回答說:「範式是一個信人,一定會來的。」母親說 :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就為你們釀酒。」約定的日期終於到了,範式果然來了,於是張家隆重地歡迎範式的到來,範式拜見張劭的祖輩父母,與張劭一家歡飲而 別。後來,張劭得了重病,臨終時,長嘆:「恨不見吾死友!」他身邊兩個朋友說:「我們盡心的服侍你,不就是你的死友嗎,你還想要見誰呢?」 張劭道:「你們兩個,是生友。山陽範式,才是所謂的死友。」不久,張劭死了。範式一日忽然夢見張劭帶著垂穗的黑帽穿著屣履對著自己哀哭:「巨卿,我已經於某日死了,將永歸黃泉,沒有見到你最後一面,真是遺憾!」式驚醒後,悲泣長嘆,他將此事報知上司,請求前往奔喪,上司雖然不信,但不忍心違背他對朋友的至 誠,就答應了。範式身著喪服,日夜兼程,希望趕在入葬之前到張劭宿處。可惜,範式未及趕到,發喪已經開始了,發喪的隊伍到了墓地,將要下葬時,棺木竟然不肯進入。張母撫著棺材說:「兒啊,難道你還有什麼未了的心願嗎?」因此停下了一會,這時,遠遠見到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張母望之曰:「這肯定是範式來了。」範式到後,趴在棺木上痛哭不止:「元伯(張劭的字)你走得太匆忙!從此死生路異,永遠不能相見了。」會葬者千人,無不感動流涕。範式執魂幡於前領路,棺木方始肯入墓地。發喪後,範式留在墳邊整理草樹,守墓三月後,才依依而去。
《封金還漢》: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建安五年,曹操東征,劉備投靠袁紹。曹操擒獲關羽後返回,授予偏將軍官銜,十分厚待於關羽。關羽為曹操解除白馬縣郡圍困後,被封為漢壽亭侯。然而,關羽「身在曹營卻心在漢」,起初,曹操十分器重他的為人,後來覺察到關羽並無久留之意,於是等到關羽殺了袁紹大將顏良之後,對關羽重加賞賜。然而,關羽將曹操賞賜給他的金銀財寶全部封留在曹營,恭敬地給曹操寫了一封書信,便隻身返回處境十分困難的劉備身旁。
《不棄盲妻》:朝廷官吏劉廷式,本為農家。 鄰居老伯有一女與他相約為婚。後來離別數年,劉廷式讀書做了官吏重返故里,得知鄰居老伯已去世,那女子因病雙目失明,家境十分貧寒。劉廷式派人去提起先前約定的婚事,鄰居家就以有病相推辭,覺得一個小農家怎麼能敢與士大夫聯姻呢?劉廷式堅持己見,認為與老伯有約,豈能因為老伯去世,女子有病就違背當初的諾言呢?於是就同盲女結婚了,家庭和睦,成為美談。
《冒死護友》:東漢桓帝時有個義士叫荀巨伯,有一次,他到很遠的地方去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巧趕上賊兵攻打那個縣郡。病友對他說:「我是活不成了,您還是快走吧!」荀巨伯說:「我千里迢迢來看您,您卻讓我離去,敗壞信義以求得餘生,那哪裡是我荀巨伯所為呢?」不久,賊兵進來了,對荀巨伯說:「大兵壓境,全城皆空,你是什麼人,竟敢獨自留在這裡?」荀巨伯回答說:「我的朋友有病,不忍心丟下他不管,寧願用我的身體來換我朋友的命。」賊兵互相看了看,說道:「我們這群不義之輩,來到了一個講求信義的國度。真是自愧弗如啊!」說完,兵馬全部撤還,全城無恙。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