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戰的謀劃者

——晉康帝司馬岳的皇后諸蒜子

發表:2011-02-15 22: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東晉時期的皇后大多無聲無息,最有名的是晉康帝的皇后諸蒜子。

不管強敵壓境、人民受苦,只顧自己偏安偷生的司馬子孫幾乎都是庸夫。這一時期的皇帝大多短壽,無所作為,頻頻更換。但是諸皇后作為一個女人卻具有遠見卓識,富有藝術的政治手腕。她共經歷六代皇帝,屢退屢進,臨朝聽政,許多重要的軍政大事,包括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戰亦出自她之手。是她的才幹,才維持了小朝廷不致很快敗滅的命運。

藝術的政治手腕

晉成帝死時,他的兩個兒子都在襁褓之中,無法繼承皇位。當時執掌朝政的是中書監庾冰,為成帝母親、皇太后庾文君的弟弟。庾冰認為,立年長的君主有利社稷,可從容對付北方的胡人,便勸說病危的成帝將皇位讓給自己的同胞弟弟琅琊王司馬岳。成帝點頭同意。於是就在病榻邊,成帝召入中書監庾冰、中書令何充起草詔書,立司馬岳為儲君。三天後,成帝駕崩,二十一歲的司馬岳登位,為晉康帝。康帝封兩個侄子,成帝的長子司馬丕為琅琊王,次子司馬奕為東海王,庾冰和何充則分別晉升為車騎將軍和驃騎將軍,共同輔政。

庾冰請立司馬岳,有自己的私心。他是成帝司馬衍和康帝司馬岳兩人的親舅舅,立康帝利於鞏固他的權位。成帝的兒子太小,若即位,長大後大權會落到其生母周貴人的外家手中。康帝登位之後,庾冰果然處處以貴戚身份,獨攬朝政,把中書令何充排擠到徐州去當刺史。

康帝的皇后諸蒜子,是以原琅琊王妃的身份進位中宮的。她是河南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曾祖父為晉武帝的安東將軍,祖父做過武昌太守,父親諸裒以「皮裡春秋」之稱聞名江南。諸裒表面上謹慎寡言,從不議論人之好壞,而內心褒貶是非分明。他因參與平定蘇峻之亂,封都鄉侯,累遷為司徒、左將軍、兗州刺史,都督兗、徐、琅琊諸軍事。諸蒜子是以出身、美貌、聰明又有才識而為晉成帝所親自選中,聘為同胞弟弟琅琊王的王妃的。

誰知康帝司馬岳也很短命,即位的第二年就一病不起。選什麼人繼承帝位呢?庾冰仍主張立年長之君,建議推會稽王司馬昱為嗣君,因為此時,康帝長子、諸皇后所生的司馬聃只有兩歲。庚冰這樣做,仍是為了保持庾家的權位,因為皇帝年幼,太后臨朝,必然由太后的外家專權,這是前朝的慣例。但是,這時何充已回朝任職,他同庾冰不和,建議立康帝兒子司馬聃為太子。康帝答應了。

康帝死後,司馬聃即位,稱晉穆帝。諸蒜子做了兩年皇后,就被尊為皇太后。兩歲的嬰兒怎麼管事?何充與司徒蔡謨一起,請求諸蒜子臨朝聽政。他倆在奏章中說道:「社稷危急,百姓懸命,希望太后效法漢之和熹皇后(指漢和帝皇后鄧綏)及近代明帝庚皇后的做法,上順祖宗,下念臣吏。」而大臣們對這位皇后的政治才能是有信心的,因為康帝在位時,她曾幫助處理了不少軍政大事,都很有分寸。

諸蒜子閱罷奏章,又下了一道詔書,寫得很感人,意思說:皇帝年幼,應賴公卿大臣同心輔政,今大家既然懇切上詞,應不辭眾請,只是心頭難免又悲又怕,自當勉力從事。

這樣的批答,恰到好處,表現了諸太后很有一些藝術的政治手腕。於是,就在太極殿上設下白紗帷帳,太后抱著三歲的穆帝垂簾聽政。這一年,是晉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年),諸太后二十二歲。何充又投太后所好,上表推薦太后父親諸裒入朝總攬朝政,但是諸裒堅決不肯,認為外戚應避嫌,不應重演前朝故事,堅持仍領兵鎮守京口(今江蘇鎮江市)。諸太后決定仍請庚冰入朝,但庾冰已患重病,不久就死了。

庾冰這人雖有較強烈的權欲,但為官廉潔清正。他死後,家無私財,室無姬妾,連裹屍身用的絹帛都拿不出來,時人傳為美談。

當時的東晉小朝廷,只佔有江南一隅,中原和關中以及川蜀的大片土地都被少數民族佔領。有佔據洛陽、鄴城一帶的後趙石虎(羯人);佔據遼寧朝陽地區的前燕慕容皇光(鮮卑人);佔巴蜀一帶的成國李勢(氐人)。後來,又在關中、隴西一帶出現了前秦的符健(氐人),還有佔據隴西、西域大片土地的前涼張駿(漢人)。北方百姓長期遭受戰亂之苦,翹首盼望東晉朝廷能早日北伐,收復失地。東晉一些將領如祖逖、庚亮、諸裒等都做過這方面的努力,但一些大臣往往力加阻撓,一方面是害怕北上將領因此獲得成就和威望,影響這些大臣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怕北進中原要支出大量國庫財富,失去自己在江南的經濟利益。所以,幾次北伐沒多大進展。但是在諸蒜子臨朝的十二年裡,卻有了較大的作為。

晉穆帝即位的第三年,荊梁都督桓溫出兵攻蜀,成漢皇帝李勢昏庸無能,很快就失敗,投降了東晉。桓溫是宣城內史桓彞的兒子,桓彞同晉明帝時的重臣溫嶠是好友。桓溫出世時,溫嶠說此兒生有奇骨,哭聲洪亮,將來必成大器。桓彞見兒子為溫嶠所賞識,十分高興,便替兒子取名為溫。後來,桓彞在蘇峻叛亂時被殺害,十五歲的桓溫枕戈泣血,誓為父親報仇。三年之後.他終於尋到機會,殺了仇人的三個兒子,自己去官府自首。皇帝讚賞他的孝義之心,沒有加罪,從此,桓溫名聲大震。

桓溫是個豪爽不羈、睥睨一切的人物,素有野心。他既然手握重兵,便想做些大事。平定成漢之後,便上表請求北伐中原。永和十年(公元354年)二月,他統率四萬兵馬渡江北征,直搗北方前秦的首都長安。這次北伐因前秦採取了堅壁清野的辦法,桓溫的軍隊給養不足,只能退兵。兩年後,桓溫再次北伐,收復了洛陽一帶。

升平元年(公元357年)春正月,晉穆帝司馬聘已十五歲,諸太后為他舉行了冠禮之後,便提出歸政給穆帝。她在手詔上說:皇帝雖已成年,但國家面臨艱危,四海未統一,百姓仍困苦不堪,希望大臣們看得遠一點,戮力同心,匡扶幼主,我這未亡人能回歸別宮,了此殘生,也安心了。這份手詔寫得委婉動人,滿朝大臣聽了之後無不感動泣下。從中可看出,諸蒜子既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太后,也是一位慈愛的母親,為兒子深深地憂慮。

偕名相謀劃淝水之戰

升平五年(公元361年)夏五月,穆帝得暴病而死,年僅十九歲,穆帝沒有兒子,輔政大臣司馬昱請立成帝長子、琅琊王司馬丕為帝,詢問諸太后的意見,諸太后表示同意。司馬丕即位為晉哀帝,二十一歲的他,正應勵精圖治,振興社稷,完成北伐大業。但他是個昏庸糊塗的皇帝,對政事不感興趣,卻迷信方士,成天不吃飯,只吃金石藥餌,日久下來,毒性侵蝕肌體,得了一種慢性痼疾,病倒在床。拖了一年,仍不見好。大臣們憂急異常,只得再次請出諸太后臨朝攝政。

不久,哀帝病死,在位四年,才二十五歲。哀帝無子,司馬昱又與太后商量,迎哀帝弟弟司馬奕入承大統。司馬奕也已成人,諸太后便還居崇德宮,每天吃素拜佛,過著清靜無為的日子。誰知,大將軍桓溫因權勢日隆,起了謀逆之心,想藉故廢掉司馬奕自立為帝。他先派人四出造謠,說當今皇帝患有性病,不能生育,後宮田美人和孟美人同嬖男通姦,生了三個兒子,將要冊立三子中一個為太子,晉室將被偷偷移作別姓。一時間,京城內外謠言蜂起。桓溫親自從駐地廣陵趕往建康見諸太后,請求廢司馬奕,改立會稽王司馬昱為帝。

這天,諸太后正在佛堂燒香,靜心祝禱,忽有一名內侍拿著桓溫的奏章急步走入,捧給太后,太后倚窗展讀,讀至一半,悵然嘆道:「我早就料到會有這種事發生。」她默默想了一會,便提筆批示道:「未亡人不幸遇上這類事,心如刀割,社稷大計,由公卿們作主了罷!」她內心並不同意桓溫的做法,因為司馬奕無辜,不應廢黜,但是,桓溫的野心與為人,她是深知的,假如不同意廢立,晉室又將遭受大難了!

来源:中國歷代皇后正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