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問龍何處來(組圖)

龍的起源與身世之謎

發表:2011-03-06 15:1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對龍的敬仰有許多的想像空間(網路圖片)

兩千三百年前,一位詩人同時又是哲人的士大夫在洞庭湖畔徘徊。他時而低首思索,時而仰天詠嘆。在珠走玉盤級的詩句中,他把積鬱在心頭的那種疑惑一瀉而出:

那遠古的初態,是誰傳告下來?
天地還未成形,憑什麼來考證?
日夜水分,一片黑暗。
有誰能分辨極限?
天氣運動,克盈無形。
如何可以識得天地?
禹用應龍。
如何溝通江海?
應龍怎樣以尾劃地?
江河流向海洋,有何經歷?
日光無處不到,
燭龍如何再照?
太陽尚未升起,
神樹為何閃耀光華?

這位士大夫就是春秋時期的著名詩人屈原。

上面的詩句來自他的《天問》。在詩中,屈原一口氣提出了百餘個問題,從自然到社會,從歷史到傳說。傳說當年大禹治水時,曾有應龍(一種有翼的龍)以尾劃地,為禹指出疏導洪水的路線,於是才有後世江河的浩蕩。

古書對龍的形象的記載

各式的龍紋(網路圖片)

當我們倘佯於九龍壁前,漫步於紫禁城中,或仁立在太和殿內時,威武神奇、神態各異的龍的形象,使人有一種栩栩如生的感覺,真像它們就要噴雲吐霧、騰空而去。漢代學者王充就曾指出過,龍的角像鹿,頭如駝,眼睛如兔,頸如蛇,腹似蜃,鱗如鯉,爪似鷹,掌如虎,耳朵像牛。

原始宗教認為自然萬物都是有靈的,而且冥冥之中,還有主宰自然界的「神」。這個(或多個)神掌握著宇宙間的一切權力,可以福佑人類,也可以懲罰人類。但人們可以通過巫與神相通,求得神的庇護和幫助。

古人祭拜上天時出現龍的圖騰

   

龍圖騰(網路圖片)   

人類往往把狩獵的成功與失敗、是否遭到猛獸的危害與主宰自然界的神聯繫起來,看作是神意志的表達,而這些動物就成了神意志的體現。由此產生了人的獻祭活動,即在狩獵歸來後,先要以獵獲動物的一部分祭神,對神的賜予表示感謝,然後才食用。

1987年,考古學家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的一處距今6500年左右的古墓中,發現了墓主身旁有一具用白色蚌殼擺塑的「龍」的圖案。在甘肅也出土過繪有鯢紋的彩陶,在東北的遼河流域發現過距今5000年的玉「龍」,山西出土過帶有「蟠龍紋」的彩陶。當然,這種「龍」與今天我們見到的龍形象還有很大的差距。

「龍」的文書正式記載始於商

 
青銅器上的龍紋(網路圖片)

遠古「龍」的起源,除了上述原始宗教與巫術的原因外,還與圖騰崇拜有一定的聯繫,圖騰是原始社會中一個氏族的標誌,又稱為族徽。據古代文獻記載,中國不少氏族曾以龍為圖騰,如遠古的黃帝、炎帝的氏族,共工氏、祝融氏、堯、舜、禹的氏族,以及吳、越等氏族。但是,這些文獻成書較晚,屬後人的追述,文獻產生時,龍的觀念已經形成,因而不可避免地在記述上有附會和渲染加工的可能性,古代氏族的圖騰傳說往往變成了神話故事,不過還是留下了一些蛛絲馬跡。

「龍」脫掉「原始」二字,即由原龍紋變成真正的龍紋,約在商代。約公元前21世紀,中國產生了第一個國家政權——夏王朝。夏之後是商王朝。商的國勢強大,空前繁榮,《詩經•商頌》中說,商「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彼四海,四海來假,來假祁祁。」譯成現代漢語,就是「商的國土千里之廣,廣大的國土上到處都有民居住,商的疆域達於四深,四海中的人都來讚美商王朝,人數眾多熙熙攘攘,車水馬龍」。商王朝的強盛和一統,推動了不同區域問的文化交流,如百川歸海,文化在商代出現了空前的融和。商人在文化上比較開放,肯於接納其它類型的文化,有利於文化的融和。商王朝非常重視宗教,也就十分重視宗教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禮器——青銅器的鑄造。青銅器作為溝通天他的禮器,本身就有宗教的意義,青銅器上的紋飾則有更濃郁的宗教色彩,即通過各種象徵性的紋飾,向人們展示應崇拜的神靈,求其保護,免受怪物的侵害。這種紋飾中,原龍紋成為主要的部分。

天地現象與龍的聯想

 

 

古人對天象的變化多與龍有關(網路圖片)


商代對角的崇拜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但祭祀的犧牲必須有角,而且依場合的不同,角的大小形狀也有不同。祭天地時用作犧牲的牛,角要如繭栗大小;祭拜祖先時用作犧牲的牛,角以能握在手中而不出把才算合適;宴請賓客用的牛,角要一尺長;有時用來祭把的牛,還要求兩角要平齊,絕對時稱,要有光澤。《詩經•周頌》中曾有讚美角的句子:「殺時惇牡,有俅其角,以似以續,續古之人。」詩句的大意是:「殺了那頭公牛吧,它的角又彎又美,用它來祭把天地社稷,就可以繼承祖先的神力。」

《山海經》中記載說,在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一座山,稱為章尾山,山上有一條「燭龍」,這條龍人面蛇身,體長千里,兩眼立生,就如兩條直縫。它以眨眼來控制晝夜的變化和時光的流轉,閉目為夜,睜眼力晝。晉人曾有詩云:「天缺西土,龍銜火精,氣為寒暑,眼作昏明,身長千里,可謂至靈。」燭龍的居住地是日光照不到的「寒澤」。此外,巨大的龍捲風、雷雨天氣中的霹靂閃電,都被古人當作是龍或龍的活動。

来源:中國藝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