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創造的田徑記錄(圖)

發表:2013-06-01 15: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誇父與日逐走。誇父追日的神話一直作為人向自然挑戰的英雄傳奇流傳至今。從另一個角度上看,或可認為那是誇父與太陽進行的一場長跑比賽。

                               
長跑個人賽  猛跑一天力竭而死的誇父
 
「誇父逐日」就是古代人民頌揚長跑英雄的富有想像力的神話。《山海經》、《列子》、《淮南子》上都記載了這個神話。
 
誇父族的部落住在北方,他們感到太陽走得太快了,沒有給他們留下足夠的溫暖,便派了一個叫「誇父」的善於長跑的小夥子,到天上去逮太陽,讓太陽永遠留在空中。
 
這個小夥子跟著太陽跑,從早上跑到傍晚,才在嵎谷的地方追上了太陽。
 
由於一天的長跑,他感到口乾舌燥,便到渭河裡去喝水,把渭河水喝光了,又喝乾了黃河裡的水。他想走回北方的大澤去喝水,走到半路便疲勞而死。他的毛髮變成了草木,膏血化作了河流,手杖變成了桃林。
 
因為他沒有完成族人交給他的任務,死後便把一切都獻給了大地,讓後人踏著他的骨血去完成宏願。
 
跟馬車賽跑賺十家奴隸的令與奮
 
古代曾有許多超乎尋常的長跑能手,如西周《令鼎》銘文記載,周成王率領他的臣下和奴隸,到淇田場進行春種,農事完畢後又進行了射箭比賽。
 
在返回王宮時,有一個叫令的小官吏和一個叫奮的奴隸,作為成王的隨從,跟著成王的馬車做護衛。周成王一時高興說,令和奮你們兩人如果能一直跟上我的馬車,跑回宮中,我就賞賜你們十家奴隸。
 
周成王的馭手謙仲快速驅馬,車子飛快地奔馳,兩個護車的人緊緊跟上,一直到了王宮。周成王如約賞賜,令用這筆錢鑄了一個鼎,並把事情經過銘鑄在鼎上。這個故事,說明令和奮能和馬車賽跑,是出色的長跑能手。
 
長跑團體賽  因跑得快「五戰五勝」的吳國步兵
 
戰國時,戰術已經改革,由車戰改成大兵團步兵作戰,「兵之情主速」。步兵移動主要是靠走和跑來完成,因此長跑訓練就成為軍事訓練的重要內容。
 
軍事家孫武被聘為吳王闔閭的軍師,他很重視軍隊長跑能力的訓練,命令士卒穿了全副甲冑,拿了作戰的武器,跑完三百里路,才准許宿營。通過訓練,他選拔了三千名長跑能力最好的人,組成先鋒部隊,進攻楚國。
 
由於運動速度快,「五戰五勝」,很快佔領了楚國首都郢城。
 
想當兵先過武裝長跑關的魏國步兵
 
戰國時的軍制是徵兵制。為了提高軍隊的作戰素質,許多諸侯國在徵兵時,就用獎勵的辦法選拔體質強壯的士卒。
 
吳起是戰國時的軍事家。他在魏國召募兵士時,就以武裝長跑作為選拔標準。被徵選的人,穿上胸、腹、腿三塊甲,戴上面冑,手裡提著戈,背上背著弓矢,腰懸短劍,帶上三天的乾糧,「日中而趨百裡」。
 
合格的人,被錄為常備軍,並免除他本戶的徭役和田宅的租稅。這樣厚重的獎勵,當然會吸引農民爭相入選,因而長跑練習廣泛地得以開展。所以,我國古代的長跑是與軍事訓練分不開的。
 
■長跑最高記錄:15000米/小時
 
元末明初人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中說:元代有一種長跑比賽叫「貴由赤」,「貴由赤者,快行是也。每歲一試之,名曰放走。在大都則自河西務起程。若上都,則自泥河兒起程。越三時,走一百八十里,宣抵御前,俯伏呼萬歲。」古代一天12個時辰,三時即現在的6個小時。6個小時跑完一百八十里,說明1小時跑15000米。
 
短跑  秦漢後偵察兵多是短跑名將
 
秦漢以後,步兵雖仍是軍隊作戰的主要兵種,但大兵團步兵戰鬥已很少見,而步騎的混合兵種作戰逐漸增多。
 
長途追擊由騎兵擔任,步兵主要是短距離的突擊,所以在跑動的訓練上就偏重於短跑訓練了。
 
唐代的兵書《太白陰經》上說:「探報計期,使疾足之士。」偵察敵情,傳遞情報,要求迅速,就要使用跑得快的人。
 
《宋史·兵志》上規定,召募新兵時要「先度人材,次閱走躍」,跑和跳都是召募新兵的必要條件。
 
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在他練兵經驗的《紀效新書》中說:「平時各兵須學趨跑,一氣跑得一里,不氣喘才好。」
 
這說明各個朝代的練兵都注意短跑的訓練。
 
訓練方法:負重
 
為了提高短跑能力,我國古代通過訓練積累了許多豐富經驗,創造了負重訓練的方法。
 
《宋史·岳飛傳》中說,岳飛非常重視軍隊的跑跳能力訓練,「每休舍,課將士注坡跳壕,皆重銷習之」,「注坡」就是上下坡跑,「跳壕」就是跳遠。為了鍛練腿部力量,平時訓練時,穿上雙重鎧甲,增加身上重量,練習跑坡和跳壕,到了上陣打仗時丟掉一層鎧甲,就能跑得快,跳得遠。
 
戚繼光在《紀效新書》中也提到,「古人囊砂,漸漸加之,臨敵去砂,自然輕便,是練足之力。」囊砂就是在腿上綁砂袋,這是訓練腿部力量的一種好方法,直到現在尚為許多田徑教練所採用。
 
武藝不足短跑拉風的北魏楊大眼
 
由於短跑是軍中作戰的重要技能,所以我國古代史籍中對有能力的戰將,常常加上「走及奔馬」、「馬馳不及」等評語。據《北史·楊大眼傳》記載,北魏孝文帝要南攻,命兵部尚書李沖「典選征官」。
 
楊大眼前去應徵,測試武藝後,他沒有被錄用。楊大眼又請求測試短跑,用三丈長繩繫在頭上,跑起來之後,「繩直如矢,馬馳不及」,這種驚人的短跑能力,使李沖讚嘆道:「千載以來,未有逸材若此者。」楊大眼被錄用後當了先鋒官。
 
由此可見,我國古代軍事訓練中極為重視短跑,確實出現了不少傑出的短跑能手。
 
■短跑最高記錄:100米/10秒
 
據《北史·楊大眼傳》記載,大眼「出長繩三丈許,系譬而走,繩直如矢,馬馳不及。」這裡雖然沒有具體成績,但可通過實驗得到。三丈長的繩子,跑起來使之拉成一條線,沒有十秒內跑百米的速度是不行的。
 
投擲  飛石百中可當火器
 
投擲在古代也是一種作戰的技能,也就相當於現在的鉛球或鐵餅項目。
 
石頭是作戰的武器,投石當然就是一種作戰的本領了。《史記》記載了,公元前224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的一次最重要戰役——秦楚之戰。
 
秦國大將王翦帶了60萬大軍,駐紮在天中山,連營十餘裡,堅壁固守,不與楚軍作戰;兵士們每天練習「投石、超距」,一連數十日。楚軍士氣低落,身體疲倦;秦軍的作戰能力卻大大地提高。這一次會戰就全殲了楚軍。
 
唐代時,高宗曾下令徵召「投石、拔距,勇冠三軍,具錄封進」。《水滸全傳》中寫了一個原是東昌府都監,後來投靠了梁山泊,成為馬軍五虎上將的張清,綽號「沒羽箭」。他「善會飛石打人,百發百中」,可見投石是作戰中一項很重要的技能,在火器沒有發明以前,它一直受到軍隊將領的重視。
 
六斤石頭投出28米的漢代大將甘延壽
 
《漢書·甘延壽傳》記載,延壽「投石拔距。絕子等倫,嘗超逾羽林亭樓,由是遷為郎。」張晏在引《范蠡兵法》說:「飛石重十二斤,為機發,行二十步。延壽有力,能以手投之。」
 
■投擲最高記錄:28米
 
甘延壽可以把重「十二斤」的石頭,投「二十步」遠。漢代一斤相當於今天258克,十二斤等於今天六斤多一點。一步約等漢代六尺四寸,漢代一尺,當今為0.231米,一步約合今1.40米;二十步等於今28米。這就是說,甘延壽能把重六斤的石頭投出28米遠。
 
跳高、跳遠  戰國敢死隊員練跳高
 
戰國時期,戰爭的防禦設施已經有了城堡壕溝,在攻城奪寨的戰鬥中就必須具有超越壕寨的跳躍能力,才能獲得勝利。《吳子》和《六韜》等兵書上都特別提到,要把具有「逾高超遠」能力的士卒編成一支特種兵部隊,作為戰術進攻的小分隊。
 
《左傳》上記敘了這樣一件事:吳王夫差想稱霸中原,於公元前487年率兵北上攻打魯國,軍隊駐紮在泗水之上。魯國的大夫微虎認為應當趁吳兵立足未穩,攻其不備,以挫敗吳兵的銳氣。但是魯君不聽這個建議。於是微虎便在自己的家兵中挑選人員,組成一支突擊敢死隊,自己帶領著他們去實現這個計謀。
 
因為是進攻營寨的戰鬥,挑選的辦法,就是在庭院中設下障礙,「三踴於幕庭」,即凡3次能跳過者才能入選。結果在700名家兵中挑選了300人。入選者裡也有當時正在微虎家中當家臣的孔子弟子有若。
 
由此說明春秋戰國之時,軍士中是十分重視跳躍的,同時也說明當時的儒士並不是文弱書生。
 
上跳前躥逃得死罪的晉國大將魏犨
 
跳躍既然是作戰中的一種重要戰鬥能力,各諸侯國君當然十分重視。在《左傳》上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公元前632年,晉文公率領三軍攻打曹國。在戰鬥中,大將魏犨和顛頡違犯了軍紀,放火燒了曹國大夫羈負僖的家,魏犨在縱火中還燒傷了自己的胸部。
 
晉文公見這兩人違犯了軍令,十分惱火,命令軍司馬趙衰將這兩人斬首示眾。趙衰說,一天殺死兩員大將於軍不利。魏犨作戰很勇敢,屢立大功。如果這次傷勢不重,就赦免了他吧。晉文公同意了趙衰的意見,並派趙衰去探視魏犨的傷勢。有人把這一消息通報了魏犨。
 
魏犨等趙衰來看他時,用布把身上的傷纏緊,忍住疼,「距躍三百,曲踴三百」,就是向上跳300次,向前跳300次。並說,托晉君的福,我的傷已完全好了。由於魏犨表現了很好的跳躍能力,晉文公便赦免了他,只將顛頡一人斬首,以正軍法。
 
從此事可以看到,春秋、戰國時期,軍隊對跳躍能力很重視。
 
■跳高最高記錄:1.77米
 
古代有記載的跳高記錄是1.77米。據《南史·周文育傳》記載:文育「義興陽羨人。少孤貧,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數里,跳高六尺,與群兒聚戲,眾莫能及」。周文育是陳朝人,陳朝因年代短,我們還沒有發現當時的尺子。按其前朝的梁尺計算,「六尺」等於今天的1.50米,以後朝隋尺計算,隋尺為當今0.296米,六尺則是1.77米了。
 
壕溝插竹籤練跳躍的小將卜天生
 
南北朝時期,宋朝有名作戰勇敢的將領叫卜天生,他年輕時只是一個10人夥的小隊長。他帶領自己的小隊在軍事訓練中跳越兩丈多寬的壕溝,10個人都跳過去了,只有卜天生幾次都沒有跳過。
 
第二天還是訓練這個項目,卜天生在壕溝底全部插滿了鋒利的竹籤,稍一失足跌落溝底就會被竹籤戳得皮開肉綻。10個人被這種危險嚇住了,都不敢跳。卜天生手拍胸脯說道:「我向已不渡,今者必墜此坑中。丈夫跳此不渡,又何須活!」他帶頭先跳,全隊在他的帶領下一連跳過了幾次。卜天生就是用這種辦法訓練士卒的勇敢和跳躍能力,使他率領的軍隊成為一支勇敢善戰的軍隊。
 
■跳遠最高記錄:7.5米
 
卜天生跳的是兩丈多寬的壕溝,事實上還有比他更高的記錄。《南史·黃法傳》記載,「法,巴山新建人也,少勁捷有膽力,日步行二百里,能距躍三丈。」距躍就是跳遠。據《中國歷代度量衡變遷表》,梁尺當今應為0.2505米,「三丈」就是7.5米。黃法的記錄是7.5米。

来源:中國網綜合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