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畏死,湖南「生死狀」PK「國家掠奪」(組圖)

發表:2013-07-31 21:2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民不畏死,湖南 「生死狀」PK「國家掠奪」

【看中國2013年07月31日訊】近日,湖南安化百位村民簽下「捍衛土地生死狀」,討還該村從70年代起即失去的5畝集體土地,官方作出妥協和解決。事件雖小,卻在暴力強徵引發激烈社會矛盾的當下,呈現標本意義。

中國媒體「財經網」等報導,7月26日,湖南安化縣樂安鎮蚩尤村夏家組近百名村民在一份「捍衛土地生死狀」簽名,以討還自上世紀70年代即被國家劃給當地供銷社無償使用的5畝集體用地,該供銷社因負債纍纍,私自將該土地使用權和房產以70萬元賣與他人。村民知曉後遂簽下「生死狀」,表示要「土地是生存希望,誓死保衛自己的土地」;鑒於層出不窮的因土地維權而發生的被政府暴力打壓事件,村民在生死狀中約定如有負傷或犧牲,全組為其安葬、應贍養、撫養義務及墊付醫療費,並且要求籤署者永不叛變。

這份現代社會中的有著古時歃血同盟儀式感的「生死狀」,在網上曝光後引發公眾討論;新浪微博「第五媒體專家團」表示「這份抵制強征的生死狀,壯烈之下隱不住深深悲哀」;網友「走過冬天ls」也表示:「強拆、強征折射出強暴執政,百姓的忍耐也有侷限性,不是在忍耐中滅亡,就是在忍耐中暴發」;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問題社會學者於建嶸認為:「民不懼死,皆因強權逼之;民要聚眾,才能抵禦強權。」

7月28日,湖南安化宣傳部向媒體表示,政府已經妥善解決「生死狀索地事件」:認定涉事供銷社房是非法轉讓房地產行為,解除該交易並退還款項。至此「生死狀」事件依然餘波未止,不斷有學者和網友探究這起訴求標的僅有5畝土地,並不太大的一起土地事件的標本意義。

「一幫農民勝過一車皮理論和一車皮專家」

有學者和網友將該事件和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末的「小崗村生死狀」事件相聯繫。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18位村民以「託孤」方式,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紅手印,小崗村也成為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

專欄作家、凱迪網首席評論員黎明以「非法的'捍衛土地生死狀'值得封存」為題,發表評論認為:「這份生死狀上留下一群農民的紅手印,其中協議的內容更像誓言,這比那種革命誓言還更嚴密、踏實一些。它建立了革命或玩命的後勤保障機制,制定了對個人犧牲的具體補償辦法。即使簽生死狀的人數沒那麼多,那文書代表村民集體意志的事實仍然存在。」

黎明也指出與「生死狀」對應的是「國家掠壓史」:「眼下許多農民面對的是國家掠奪史,是整個攪不清的國家理論,國家已經吞到肚子裡的肉,不會吐出來,至少,也不能承認前幾十年全是強搶硬奪。」

但並不「合法」的生死狀,贏回了權利,因此黎明也認為「湖南農民」生死狀事件「之學術價值或者社會學意義在於,在無理橫行天下的年代,做‘改革先驅’並不需要什麼理論修養。小崗村曾出現驚天動地的生死狀,那是一群抱著‘寧被殺頭不做餓死鬼’信念的叫花子。可知,危難之際緊要關頭,一紙生死狀,往往勝過一車皮理論;一小撮簽下生死狀的草民,或勝過一車皮理論家。」


袁裕來:現有集體土地制度,農民幾乎沒有任何權利

「農民在中國的土地制度中幾乎沒有任何權利」

知名律師袁裕來向德國之聲表示,從「生死狀」之初再到其後的勝利,他有著極為複雜的心情,為「民不畏死爭取權利」擊掌讚嘆的同時,也在思考失去農民的困境,必須看到這是農民普遍性的困境:「很多農民面臨狀這樣的現狀,特別是沿海開放的地方,農民剩下的土地本來就不多,事實上也面臨著隨時隨地土地就會被奪走的情況,面對政府和開發商征地時,一般的抗衡都很難有力度的保護自己的權益,這些農民能夠下這麼大的決心,一方面我們很沈重看到他們以生命為代價保護自己的財產,這和當年小崗村生死狀時相比更嚴重;另一方面也覺得有必然性,農民要保護自己的土地權益必須得走到這一步。」

袁裕來認為透過該事件,也要思考將農民推向簽署「生死狀」背後的制度因素?這群農民為何要擔負對抗整個制度中舊有和現行「掠奪性」法律的使命:「我們的土地制度存在著非常嚴重的問題,一方面用途的控制不嚴格,大量的土地徵收不是用於公共利益,就是土地開發商為了賺錢,這裡面產生大量官商勾結;集體土地所有制完全和正義、公平等完全相牴觸,你想像不到會有這樣的制度,農民在這裡面幾乎沒有任何權利。學者和社會都在呼籲,這些問題能不能從制度層面解決掉?政府不能靠掠奪農民的方式進行下去。」

来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