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日本畫裡是什麼樣的?(圖)


自奈良時代以至江戶時代,中國題材一直貫穿日本繪畫史,除了唐繪和後來形成的日式水墨畫「漢畫」外,和繪中也常見,在繪卷、繪本、屏風畫、浮世繪中屢屢出現。尤其以受明清仕女畫影響而生的唐美人最多,唐子(嬰戲)、楊貴妃與唐明皇、古賢、山水圖也都是日本人感興趣的題材。歌川國芳繪製的中國水滸,加入了很多和風的元素。

日本當代畫家正子公也歷時9年,繪製了《繪卷水滸傳》、《繪卷三國誌》。正子公也具體說明,第一次讀《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就影響了他的一生。他參照中國的小說、戲曲,以及有關繪畫等資料中的人物形象和風情,運用日本畫塗染方法和「浮世繪」表現方法,加入新時代的元素,充分運用當代電腦高科技的手段對作品加以處理。

中國的百子圖在日本叫唐嬰圖。日本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漫長而複雜。它有兩大特點:具備2000年以上延續不斷的歷史;在古代和近代先後受到中國繪畫和西方繪畫的強烈影響。日本畫起源於原始社會,在古墳壁畫中得到發展。

飛鳥時代,中日繪畫交流,尤其是來自中國的畫工傳播了先進的中國繪畫。奈良時代起,因唐朝繪畫的影響而產生了唐繪。平安中期以後,出現了日本畫的第1階段──大和繪。

大和繪採用唐繪的材料,開始確立植根於日本風土人情的畫法和風格,產生了繪卷物、繪草紙等門類。鐮倉至室町時代,南宋水墨畫傳入日本,雪舟將其發展為民族化的漢畫。安土桃山時代,狩野派吸收大和繪與漢畫的長處,創出金碧輝煌的障屏畫,形成日本畫的第2階段。

唐美女圖是非常熱捧的題材。或琴棋書畫,或翩翩起舞,或閱讀詩文。

江戶時代,受明清水墨畫影響而產生的日本文人畫家池大雅、與謝蕪村,豐富了日本畫的表現形式和內容。

表屋宗達、尾形光琳發展裝飾畫,使日本畫與工藝更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以鈴木春信、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安籐廣重為代表的一批畫家,創造出表現豐富變幻的現實生活的浮世繪,並對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產生了影響。

京都的圓山四條派則立足傳統,兼用西法。日本文人畫、宗達光琳派、浮世繪、圓山四條派,共同匯成日本畫的第3階段。

此時,西方繪畫的透視法、明暗法已被日本畫家採用。



責任編輯:傑夫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