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英雄榜】大唐開國名相--宋國公蕭瑀(組圖)

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歷史系列文章之九

作者:雲中君 發表:2016-12-10 00: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唐太宗特賜蕭瑀詩一首,云:「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繪圖:看中國)

蕭瑀(575年—648年),字時文,其高祖父是南朝梁武帝蕭衍,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蕭統;祖父名鮞,是後梁宣帝;父親名巋,是後梁明帝。蕭瑀九歲那年,被封為新安郡王,年輕時以講孝道聞名。他幼時學習勤奮,很會寫文章,為人剛正不阿,光明磊落。(注1)他也愛好佛學,一向注重靜心養性,隋煬帝的蕭皇后是蕭瑀的姐姐,他作為外戚雖是隋煬帝的重臣,曾被任命為銀青光祿大夫、內史侍郎,後來卻因為反對出征高麗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之後受到薛舉進攻,奮力抵禦。唐高祖李淵在太原起兵之後,他歸附唐朝,善理行政,終生為李淵重用。他做事兢兢業業,又鐵面無私,無論誰犯有過失,必加彈劾,故而為人所憚怕。唐貞觀年間多次被罷相,卻仍為唐太宗所重視。唐太宗李世民評價他說:「性情耿直超過古人,但善惡過於分明,不免有時失誤。」後來唐太宗因為敬佩蕭瑀的忠誠與膽識,特賜他詩一首,云:「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唐貞觀初年,蕭瑀任尚書左僕射,仍為宰相。李世民同時又起用房玄齡、杜如晦和長孫無忌等人為相,與蕭瑀一起分理國事。蕭瑀由於出身顯貴,曾與唐高祖李淵同為隋朝大臣,因此他看不起出身低微的杜如晦、房玄齡、溫彥博和魏徵等人,在論政事時常與他們發生爭執,即使在唐太宗面前也經常對眾臣出言不恭。蕭瑀秉性鯁直狷介,難容他人之短,一見房玄齡等人有過失,就痛加彈劾,並時常貶低他們。李世民曾多次勸告,他則不以為然。李世民為此對他產生不滿,他任宰相期間,時而被罷免,時而又復職,先後曾被授予太子少師、太子太保、太子少傅、太常卿、晉州都督、河南道巡省大使等職。房玄齡、魏徵、溫彥博曾犯小錯誤,蕭瑀上表彈劾,但竟然沒有被追究,反給自己造成損害。為這事罷免了御史大夫,任命為太子少傅,不再參與朝政。唐貞觀六年(632年),授予特進這個閑散官銜,行使太常卿職務。貞觀八年(634年),任河南道巡省大使,有個應當審問判罪的犯人不肯交待犯罪情節,於是放在銅格上用火烤,用繩索捆綁吊打,一直整死了,太宗特地免於處分。貞觀九年(635年),調回朝廷任命為特進官銜,又讓他參與朝政。他的生性好鬥,經常和同僚們爭吵,多次觸怒太宗。但是,唐太宗尊重他的行政經驗,以及廉潔耿直的品質,數次被罷免或降職之後又重新啟用。

蕭瑀作為一個前朝亡國皇家的後裔,在唐朝的政治生涯,屢任宰相,與唐高祖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善始善終。他始終在朝廷的權力中心,其主要作用和功績是在唐高祖李淵為帝的武德朝。入貞觀朝後,五遭罷相,大起大落,都是以忠誠亮直,不徇私情,不越法度而屢罷屢起。以後,他的孫子、曾孫、玄孫輩以及從子(侄子)共有8人為相,與唐朝榮辱與共,可謂興旺發達,這個結果是歷史上罕見的。

壓轎郎官九歲送姐出嫁 受封為王聯姻大隋皇室

在大隋朝晉王王妃的送親隊伍中,有一個小孩,年紀只有九歲,他卻是使團中級別最高的「壓轎郎」官。他就是蕭巋的兒子蕭瑀,跟隨姐姐一起來到離家千里之外的隋朝都城長安。這一「行」決定了他與姐姐的光輝前程,對曾祖父昭明太子蕭統這一支蕭氏家族以後數百年的興旺發達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他和姐姐都成了這個家庭至關重要的人物。

作為皇子的蕭瑀在父母的呵護下,在無比優越的皇城江陵成長,他離家以「壓轎郎」官赴長安時,剛剛被封為新安王。晉王大婚熱鬧過後,獨孤皇后很快就瞭解到王妃兒媳婦孤寂的這種心情,很快就與丈夫皇帝隋文帝楊堅商定:把蕭瑀留下,一方面姐弟相伴,可以略免兒媳婦王妃的思鄉之情;另一方面,可以讓蕭瑀在隋朝皇室中成長、接受教育。於是,蕭瑀被留在長安,與姐姐和姐夫晉王楊廣一起生活。這樣生活了五年,蕭瑀與姐夫晉王楊廣也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後來,獨孤皇后還把她娘家兄弟的一個女孩嫁給了蕭瑀,使蕭瑀跟大隋皇室的關係更加親近。

隋煬帝楊廣當太子時,蕭瑀被任命為太子右千牛。楊廣登基為帝之後,蕭瑀改任煬帝主管衣服的尚衣奉御,加了個檢校左翊衛鷹揚郎將的頭銜。有一天他突然患風濕病,卻不讓家屬請醫生治療,還說:「如果老天給我一個晚年,就用這病作為退隱的理由。」他姐姐知道後前來開導他:「憑你的才智,完全可以播揚名聲光耀父母,怎能輕率地損害身體去求退隱呢?如果這事受到追究,那麼就會犯下不可推測的大罪。」疾病將要痊癒時,他姐姐又來鼓勵他,因此他再次立下了任職進取的志向。連續升任為銀青光祿大夫、內史侍郎。(注2)憑著皇后弟弟的親近關係,煬帝把機要政務都交給了他。


大唐開國名相──宋國公蕭瑀。(網路圖片)

獻計煬帝赦免高麗成功脫圍 被貶河池力戰盜匪順天歸唐

隋煬帝楊廣跟蕭瑀共同生活多年,從晉王到煬帝,他看著蕭瑀成長,跟蕭瑀感情很深,關係很好,蕭瑀長大成人了,一表人才,學問知識更是第一流的,就讓他官至內史侍郎。可是蕭瑀秉性耿直剛烈,對隋煬帝的驕奢無道,屢次勸諫,煬帝對此大為惱火。

隋大業十一年(615年)八月,煬帝巡行北部邊塞,突厥始畢可汗偵得此事,便親率幾十萬精銳騎兵圖謀襲擊隋煬帝。隋文帝年間以皇室宗女身份嫁給突厥可汗的義成公主暗暗派快使將此消息報告煬帝,煬帝趕忙避入雁門關內堅守該城。突厥大軍層層包圍雁門關,形勢十分危急。蕭瑀勸諫煬帝,赦免高麗,並求救於義成公主。然而,突厥大軍撤走之後,隋煬帝卻出爾反爾,懊悔聽取了蕭瑀公開宣布赦免高麗的建議,當即免去蕭瑀內史侍郎之職,貶他任河池(今陝西鳳縣東北)太守。並且要他立即赴任。

當天他離開京城到達河池之後,發現一萬多個山林盜匪搶劫姦淫,肆無忌憚,蕭瑀秘密招募勇士,定下奇計進行剿滅,當場制服了這些盜匪。所繳獲的財物,全部賞給有功人員,因此人人竭力為他效勞。叛軍首領薛舉派遣他的小兒子薛仁越率領幾萬兵眾到河池郡騷擾,蕭瑀迎頭截擊把他們擊潰,從此叛軍盜匪都不敢進犯,河池郡恢復了安寧。

蕭瑀的妻子是獨孤皇后的娘家侄女,李淵則是獨孤皇后的親外甥,李淵與蕭瑀之妻是姑舅表兄妹。當年兩人同在隋朝做官時交情也很好,當李世民帶兵進攻薛舉時,蕭瑀和妻子獨孤氏設家宴款待。席間,李世民恭敬地說:「表姑、姑父、小侄離京時父王特備家書一封,請姑父母赴京共商朝政。」說著將信取出,交給蕭瑀。蕭瑀拆信一看,只見李淵說道:「……瑀弟胸懷萬機,才智過人……請速來京師,共輔社稷……」蕭瑀放下書信,對李世民說道:「社稷危之,明主有出。表哥相召,怎敢違命……」。

家宴一結束,蕭瑀當即寫信派人快馬送往長安,說自己隨後就到。接著收拾行囊,立即啟程。河池所有兵馬,均交給李世民。李淵見蕭瑀夫婦來到,十分高興,盛宴款待。立刻授蕭瑀為光祿大夫,封宋國公,拜為民部尚書(即禮部尚書)。當時李世民擔任右元帥,進攻洛陽,任命蕭瑀為秦王府司馬。唐武德元年(618年),改任內史令。當時軍務國政處在開創時期,邊境還沒有平定,高祖竟把最機要的事情都委託給他,凡是各項政務,沒有不讓他參與主管的。高祖每當到殿前處理政務,一定會賜他坐上御榻。由於蕭瑀是獨孤氏的女婿,談話時就親切地喊他為「蕭郎」。(注3)國家的典章制度,朝廷的禮儀,也交給蕭瑀主持制訂,蕭瑀勤勤懇懇,毫不懈怠,揭露和糾正過失錯誤,人們都畏懼他。他經常提出幾十條建議,多半被採用。唐高祖親手寫詔令給他說:「您的意見,有利於國家。您貢獻機智的謀略,用才能幫助我成就好事;我採納批評意見,用金銀酬謝您的美德。現在賞賜一函黃金,來感謝您,不要推讓。」蕭瑀堅持推辭,高祖沒有同意。那年,要在七個州設置官署,必須選拔才能聲望都優秀的人擔任職務,太宗擔任雍州牧時,任命蕭瑀為雍州都督。(注4)

巧諫高祖用心良苦 善勸立賢力挺秦王

唐武德三年(620年),唐高祖草擬了一份政令,交給蕭瑀承辦。蕭瑀閱後,發現其中有幾處考慮不周,於是,就暫壓了下來,沒有發布。按當時朝中規定:「在皇帝命令執行過程中,如果發現不妥之處,臣僚應該向上奏明,加以改正」。蕭瑀的做法是符合上述規定的。但唐高祖聞後,心中不悅,於是召見蕭瑀,責問他為何不按時發布政令。蕭瑀慷慨陳詞,用隋朝「內史宣勅」、「前後相乖」,致使:「百司行之,不知何所承用」的史實,來說明唐高祖所擬政令「不經審勘」的危害。接著,蕭瑀又陳述了他在皇帝「每授一勅」之後,「必審勘,使與前勅不相乖背者,始敢宣行。遲晚之愆,實由於此」。李淵聽後,也只好說:「卿能用心若此,我有何憂!」(注5)

唐武德九年(626年),諸皇子間為繼承皇位明爭暗鬥,蕭瑀不顧個人得失,堅決支持天策上將、秦王李世民繼位。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密謀殺害李世民未成,就向李淵誣陷秦王李世民。兩個兒子都來告狀了,而且李淵本人偏心長子李建成,曾打算懲治李世民,由於蕭瑀的努力勸阻,才讓李淵打消了這個念頭。此後不久,李世民在玄武門兵變中成功,李淵雖然內心不太情願,但是在蕭瑀的勸解之下,還是把皇位傳給了李世民。

嫉惡如仇嚴厲清正 剛直不阿五次罷相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退位當太上皇,李世民即皇帝位,年號「貞觀」。前朝宰相,只有蕭瑀一人直到貞觀二十年還始終在權力中心活動。但也五起五落,即五次拜相,五次被罷相。

蕭瑀處事嚴厲刻板,剛直不阿,上朝言事言詞簡括直率,屢次逆忤聖意。一次,當朝論事,蕭瑀與陳叔達意見不合,在朝堂上憤怒地爭論,太宗幾次都制止不住,滿朝文武亂作一團。唐太宗初登帝位,有樹威震懾大臣的心理。二人如此放肆,頓時怒不可遏,推倒御案,拂袖而去,隨即傳出一道聖旨:「蕭瑀和陳叔達身居相位,然言語失態,皆有對皇上不恭之罪,一併罷免所有官職,回家閉門思過。」這是蕭瑀在唐太宗貞觀年間第一次被罷相。(注6)

蕭瑀本來心高氣傲,為唐朝籌劃多年,殊多建樹,罷官回家,越想越氣,悲傷不已,竟然大病不起。太宗聞知,也覺得自己有些過激,想到他們也是為了自己的社稷江山,當即傳下聖旨,任命蕭瑀為太子少師。蕭瑀病情好轉,入宮謝恩,唐太宗也好言寬慰,又把女兒許配蕭瑀之子蕭鏡。皇帝和大臣成了兒女親家。貞觀元年(627年)六月,尚書右僕射封倫病故,蕭瑀被罷尚書左僕射之後,此位也一直空著。至此,尚書省二僕射之位皆虛,百官無首。太宗詔任蕭瑀恢復尚書左僕射。這是蕭瑀在貞觀年間第二次出任當朝首相。

蕭瑀嚴厲清正,不肯容人之短,不善處理人際關係。貞觀元年十一月末,復出後來滿五月就再度罷相。原因是唐儉出使突厥,蕭瑀請他藏封家書給避難突厥的姐姐蕭皇后。唐儉走後,嫉恨蕭瑀的人告發蕭瑀私通書信於亡隋皇后。查明情況後又第三次出任宰相。

兵部尚書衛國公李靖帶兵征討突厥,殺了突厥頡利可汗的妻子──隋室的義成公主。蕭後感念她的恩情,悲痛不止。蕭瑀上奏彈劾李靖。有人乘機進言,說蕭瑀彈劾李靖不當。貞觀四年七月,太宗任命蕭瑀為太子少傅,免去御史大夫,不再參議朝政,蕭瑀第三次被罷相。

唐太宗曾經親切隨和地對房玄齡說:「蕭瑀在隋朝大業年間,勸阻煬帝征討高麗,被趕出京城任河池郡太守。本應陪同煬帝遭到殺身之禍,反而遇上了平安的機會,這真是塞翁失馬,禍福無常啊。」蕭瑀聽到這番議論,對著太宗叩頭感謝。太宗又說:「武德六年以後,太上皇有廢除建成立我為太子的想法又拿不定主意,在這期間,我不被建成、元吉寬容,確實產生了功勞豐偉而得不到獎賞的憂慮。蕭瑀不被他們的豐厚財物所引誘,不被他們的嚴酷威脅所嚇倒,真是一個關心國家安危的大臣。」接著寫詩賜給蕭瑀說:「疾風知勁草,版蕩識誠臣。」又對蕭瑀說:「您守志不移剛正不阿,古代聖賢也不能超過。但是善惡分得太仔細了,也有失去分寸的時候。」蕭瑀拜了兩拜感謝說:「我特蒙皇上教導,又肯定了我的忠誠,雖然到了快死的年齡,卻如新生一樣。」(注7)

唐貞觀八年,太上皇李淵中風,於第二年五月去世。李淵的喪事辦完後,李世民頒詔,起用蕭瑀為「特進」,參與政事。這是蕭瑀第四次拜相。蕭瑀第四次出任宰相一年以後,因急躁、偏狹再次被罷相,並且貶出京城,出任歧州刺史。這是第四次罷相。

貞觀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謀反。李世民命長孫無忌、蕭瑀、李勣等審理此案。李承乾被廢為庶人,冊立晉王李治為新太子。以蕭瑀、李勣為相,這是蕭瑀第五次拜相。同年,蕭瑀同長孫無忌等二十四人一起繪製肖像陳列在專為表彰功臣而建造的凌煙閣。當年任命蕭瑀為太子太保,仍舊參與朝廷政務。唐太宗御駕親征高麗時,因為洛陽是軍事交通要地,關隘、黃河環繞,就安排蕭瑀擔任洛陽宮留守。太宗從遼東回朝後,批准蕭瑀的請求免去太子太保職務,保留同中書門下職位。因為蕭瑀喜愛佛學,太宗就賜給他一幅彩絲繡成的佛像,並把蕭瑀的形象繡在佛像旁邊。又賜給王褒書寫的《大品般若經》一部,同時賜給袈裟,作為講述佛經的服裝。(注8)

唐貞觀二十年,蕭瑀與同僚多不合,關係緊張,並且屢屢逆忤聖意,李世民極為怨憤。因念他忠誠耿直,不忍再度廢黜他,希望他能自動辭職,以保全面子,他卻不肯辭職。最後惹怒了李世民,李世民親寫詔書罷免了他的相位和倉部封爵,並且貶出京城,(注9)這是蕭瑀第五次罷相。

大唐明君賢臣善始善終 蕭門博學才子綿延後福

蕭瑀被貶出京之後,他的姐姐蕭皇后也受到了沈重的打擊,竟然一病不起,與世長辭。74歲的蕭瑀送走了最後一位同胞、從小就相依為命的姐姐蕭皇后之後感到無比孤苦和寂寞。貞觀二十一年,太宗再次授給他金紫光祿大夫,恢復了宋國公爵位。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六月,蕭瑀隨唐太宗前往玉華宮,病情突然加重。不幾天便去世了,終年74歲。

唐太宗知道蕭瑀去世後傷心得停止進餐,太子李治為他舉行悼念,派遣使者弔唁祭奠。太常寺擬定謚號叫肅。太宗說:「為死者確定謚號,一定要考察他的品行特點。蕭瑀的習性是猜忌過多,肅這個謚號不恰當,要重新據實確定。」於是改謚號為貞褊公。行文追認為司空、荊州都督,賜給棺木,安葬在太宗為自己預先修造的昭陵墓地。蕭瑀臨終寫遺囑說:「有生必然有死,這是不變的規律。我死後可穿一套單層的衣服,算作換衣儀式。棺內鋪一張席子就行了,巴望盡快腐爛,不准再多一樣東西。埋葬不要選擇日期,只是要從速辦理。自古以來賢能明智的人,不是沒有同樣的事例,你們要努力照辦。」(注10)兒子們遵照他的遺願,裝棺安葬都很節儉。

蕭瑀的兒子蕭銳繼承官職,娶太宗的女兒襄城公主為妻。蕭銳官至太常卿、汾州刺史。襄城公主很講禮儀,太宗經常告誡各位公主,所作所為,都要把她作為榜樣。還命令有關部門另外為他們建造宅第,襄城公主辭謝說:「媳婦伺候公公婆母,如同伺候父親母親,如果分開居住,那麼早晚問安常會耽誤。」再三堅決辭謝,才算作罷,命令對老住宅進行改建。永徽初年,襄城公主去世,高宗命令安葬在昭陵。

蕭瑀的哥哥蕭璟,也有學問德行。高祖武德年間任黃門侍郎,連續調任到秘書監,封為蘭陵縣公。太宗貞觀年間去世之後,被追認為禮部尚書。蕭瑀的侄兒蕭鈞,是他哥哥——隋朝遷州刺史、梁國公蕭珣的兒子,學識淵博而且很有才能名望。太宗貞觀年間,官至中書舍人,很得房玄齡、魏徵看重。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官至諫議大夫,兼任弘文館學士。蕭鈞於唐高宗顯慶年間去世,他著有《韻旨》二十卷,有文集三十卷流行於當代。

注1.《舊唐書.列傳第十三》:瑀年九歲,封新安郡王,幼以孝行聞。姊為隋晉王妃,從入長安。聚學屬文,端正鯁亮。

注2.《舊唐書.列傳第十三》:煬帝為太子也,授太子右千牛。及踐祚,遷尚衣奉御,檢校左翊衛鷹揚郎將。忽遇風疾,命家人不即醫療,仍云:「若天假餘年,因此望為棲遁之資耳。」蕭後聞而誨之:「以爾才智,足堪揚名顯親,豈得輕毀形骸而求隱逸?若以此致譴,則罪在不測。」病且愈,其姊勸勉之,故復有仕進志。累加銀青光祿大夫、內史侍郎。

注3.《新唐書.卷一百一.列傳第二十六》:高祖入京師,招之,挈郡自歸,授光祿大夫,封宋國公,拜民部尚書。秦王領右元帥,攻洛陽,署瑀府司馬。武德元年遷內史令,帝委以樞管,內外百務悉關決。或引升御榻,呼曰蕭郎。

注4.《舊唐書.列傳第十三》:國典朝儀,亦責成於瑀,瑀孜孜自勉,繩違舉過,人皆憚之。常奏便宜數十條,多見納用,手敕曰:「得公之言,社稷所賴。運智者之策,以能成人之美;納諫者之言,以金寶酬其德。今賜金一函,以報智者,勿為推退。」瑀固辭,優詔不許。其年,州置七職,務取才望兼美者為之。及太宗臨雍州牧,以瑀為州都督。

注5.《舊唐書.列傳第十三》:高祖常有敕而中書不時宣行,高祖責其遲,瑀曰:「臣大業之日,見內史宣敕,或前後相乖者,百司行之,不知何所承用。所謂易必在前,難必在後,臣在中書日久,備見其事。今皇基初構,事涉安危,遠方有疑,恐失機會。比每受一敕,臣必勘審,使與前敕不相乖背者,始敢宣行。遲晚之愆,實由於此。」高祖曰:「卿能用心若此,我有何憂?」

注6.《資治通鑒》卷192【唐紀八】:初,蕭瑀薦封德彞於上皇,上皇以為中書令。及上即位,瑀為左僕射,德彞為右僕射。議事已定,德彞數反之於上前,由是有隙。時房玄齡、杜如晦新用事,皆疏瑀而親德彞,瑀不能平,遂上封事論之,辭指寥落,由是忤旨。蕭瑀與陳叔達忿爭於上前,庚辰,瑀、叔達皆坐不敬,免官。

注7.《舊唐書.列傳第十三》:太宗嘗從容謂房玄齡曰:「蕭瑀大業之日,進諫隋主,出為河池郡守。應遭割心之禍,翻見太平之日,北叟失馬,事亦難常。」瑀頓首拜謝。太宗又曰:「武德六年以後,太上皇有廢立之心而不之定也,我當此日,不為兄弟所容,實有功高不賞之懼。此人不可以厚利誘之,不可以刑戮懼之,真社稷臣也。」因賜瑀詩曰:「疾風知勁草,版蕩識誠臣。」又謂瑀曰:「卿之守道耿介,古人無以過也。然而善惡太明,亦有時而失。」瑀再拜謝曰:「臣特蒙誡訓,又許臣以忠諒,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注8.《舊唐書.列傳第十三》:是歲,立晉王為皇太子,拜瑀太子太保,仍知政事。太宗之伐遼東也,以洛邑衝要,襟帶關、河,以瑀為洛陽宮守。車駕自遼還,請解太保,仍同中書門下。太宗以瑀好佛道,嘗賚繡佛像一軀,並繡瑀形狀於佛像側,以為供養之容。又賜王褒所書《大品般若經》一部,並賜袈裟,以充講誦之服焉。

注9.《全唐文.卷八貶蕭瑀手詔》:……而太子太保宋國公瑀,踐覆車之餘軌。襲亡國之遺風。棄公就私,未明隱顯之際;身俗口道,莫辨邪正之心。修累葉之殃源,祈一躬之福本,上以違忤君主,下則扇習浮華……朕猶隱忍至今,瑀尚全無悛改。宜即去茲朝闕,出牧小藩,可商州刺史,仍除其封。

注10.《全唐文.卷一三三5臨終遺子書》:生而必死,理之常分。氣絕後可著單服一通,以充小斂,棺內施單席而已,冀其速朽,不得別加一物。無假卜日,惟在速辦。自古賢哲,非無等例,爾宜勉之。

主要參考文獻:

劉昫等,《舊唐書》,後晉

吳兢,《貞觀政要》,唐

歐陽脩等,《新唐書》,宋

司馬光等編,《資治通鑒》,宋

董誥等編,《全唐文》,清

王壽男,《隋唐史》,現代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