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都在「問仁」 孔子給的答案為何都不同?(圖)

作者:中原 發表:2018-02-11 1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他們都在「問仁」孔子給的答案為何都不同?
孔子是站在比一般人更高的層次在看問題,他也會因材施教,因此答案是多元又具深意。(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有時候我們喜歡叫真,認為一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唯一的。其實不是,同樣一個問題,對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形下,會得出不同的結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人而異。曾有三人問孔子同樣一個問題,孔子卻給了他們三個不同的答案。

一、顏淵問「仁」

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歸於仁了。實行仁德,完全在於自己,難道還在於別人嗎?」

顏淵說:「請問實行仁的條目。」

孔子說:「不合於禮的不要看,不合於禮的不要聽,不合於禮的不要說,不合於禮的不要做。」

顏淵說:「我雖然愚笨,也要照您的這些話去做。」

二、仲弓問「仁」

仲弓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出門辦事如同去接待貴賓,使喚百姓如同去進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認真嚴肅。)自己不願意要的,不要強加於別人;做到在諸侯的朝廷上沒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裡也沒人怨恨(自己)。」

仲弓說:「我雖然笨,也要照您的話去做。」

三、司馬牛問「仁」

司馬牛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仁人說話是慎重的。」

司馬牛說:「說話慎重,這就叫做仁了嗎?」

孔子說:「做起來很困難,說起來能不慎重嗎?」

司馬牛問怎樣做一個君子。

孔子說:「君子不憂愁,不恐懼。」

司馬牛說:「不憂愁,不恐懼,這樣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嗎?」

孔子說:「自己問心無愧,那還有什麼憂愁和恐懼呢?」(出自《論語》)

一個問題,我們站在高處會一目了然,而在低處就龐雜繁亂。大概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層次問題吧。孔子站在高層次看問題,就變得非常簡單了。古籍中的孔子、鬼谷子、東方朔等人,看上去博學多才,其實就是站在了高層次在看問題。中醫的偉大在於它站在了信神的基點上;古人的高瞻遠矚都是如此吧。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来源:正見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