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明專欄】人能百忍自無憂(圖)

作者:貫明 發表:2018-03-22 11: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人生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 關鍵在於忍耐。
人生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 關鍵在於忍耐。(圖片來源:pixabay)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脾氣粗暴,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有些人則慈眉善目,忍辱禮讓,有一副謙恭待人的好氣度。修心必先修德,養身須先制怒。也許有人會說,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生活在充滿矛盾的世界上,誰不曾遇到過生氣彆扭、令人氣憤發怒的事呢?然而,生氣發怒無論從人體養生還是修心養性上講,都是有百害無一利的。古人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一個人如果能做到寬懷大度,忍辱不辯,自然就能遠離是非,無憂無慮,度過一個逍遙自在的人生。

《論語衛靈公》中說:「小不忍,則亂大謀」;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小不忍害大義」;民間也有「忍能生百福,和可致千祥」、「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養太和」的諺語。唐代張公藝寫的《百忍歌》中說:「仁者忍人所難忍,智者忍人所不忍。思前想後忍之方,裝聾作啞忍之準。忍字可以走天下,忍字可以結鄰近。忍得淡泊可養神,忍得飢寒可立品。忍得勤苦有餘積,忍得荒淫無疾病。」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的大堂上也曾高懸著「制怒」的警言,這說明中國的古人們對發怒的危害性早有認識。

林則徐官至兩廣總督,一次他在處理公務時無法克制,盛怒之下把一隻茶杯摔得粉碎。當他抬起頭,看到自己的座右銘「制怒」二字,意識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因此立即謝絕了僕人的代勞,自己動手打掃摔碎的茶杯,表示悔過。與人相處時,不分是非曲直、話不投機動輒發火,這是一種沒有涵養的表現。火氣太大的人,應該像林則徐那樣,要有自知之明,加強修養,注意「制怒」,心平氣和,以理服人,不可放縱心頭無名之火,否則既傷害他人又傷害自己。

中國古代的中醫,對於「怒」有著精闢的論述。中醫認為,怒皆由氣而生,氣和怒是兩個孿生的兄弟。由怒忿不平,而怒火勃發。怒氣會使「血氣耗,肝火旺,怒傷肝」這些常識早巳被人們所熟知。而在現實生活中,也不乏生氣、盛怒而身亡者。俗話說:「一碗飯填不飽肚子,一口氣能把人撐死」。世人的許多怒氣大都來自貪慾與私心,鄰里之間的爭吵,馬路上的爭吵無非為了一點小利,或受了一點小損害。如果能用一顆淡泊的心對待世上的功名利祿,怒氣自然就小了,也就不會為了一點小小的得失而大發雷霆。

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很多讓一般人感到生氣的事。但是如果我們能把發怒的心態轉換為感激的心態,就能化怒氣為祥和,到達高尚的精神境界。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長了你的智慧;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讓你學會了忍耐;感激生命中所有結緣的眾生,因為他們的存在使你的人生豐富多彩。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