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是現在進行式」台灣訴求「捍衛人權」(圖)

發表:2019-05-09 12:4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六四
六四天安門事件30週年之際,各界關注中國人權。(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国2019年5月9日讯】回首六四天安門事件已過去30年,多年來臺灣不斷發聲為六四死難者聲援,30年後的今天,臺灣的視角卻與當年不復相同,從「血脈相連」變為「捍衛人權」,從擁抱「民族情懷」,轉為「普世價值」。

六四事件對台灣民主化的影響

中央社報導,1989年6月3日的深夜,上萬名來自全臺各地的民眾聚集在中正紀念堂廣場,參加「血脈相連,兩岸對歌」活動。

人們藉由衛星電話與在北京天安門聚集的學生連線,直到凌晨0時20分,電話那頭傳來「現在解放軍開槍了…」隨後連線中斷,中正紀念堂廣場哭聲一片。

回想起這段過程,華人民主書院董事主席曾建元說,六四事件爆發時,他還是大學生,對當時的氛圍格外有感。

曾建元透露,當時臺灣解嚴近兩年,報禁也解除一年半,社會追求言論自由與天安門學生訴求不謀而合,加上當時臺灣社會的民族情感認同,格外能產生共鳴,所以聲援人潮踴躍。

曾建元表示,中共當年鎮壓六四事件引發國際社會譴責,使得當時的臺灣政府在面對1990年爆發的「野百合學運」時,決議避免武裝衝突、和平處理。

當年,政府甚至願意採納學生意見,陸續終止動員戡亂、廢除萬年國大代表。凸顯「六四事件」對臺灣民主化具有一定影響。

不過,隨著民主轉型開始,臺灣政壇的政治訴求也漸漸分為統、獨兩派。曾建元認為,這是臺灣對六四產生不同聲援態度的轉折點。

他表示,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後,本土意識抬頭,「大中國」國族認同感在臺灣漸漸流失;但中共經濟實力也在這段時期崛起。

過去聲援六四的統派人士漸漸朝北京當局靠攏,這一度使得「六四」在臺灣被忽略。

曾建元說,直到2009年,六四學運領袖來臺任教,才漸漸凝聚港臺灣學生,重新聲援六四;而訴求也從「民族情懷、拯救同胞」,轉變為「捍衛人權、擁抱普世價值」。

中共不願為六四正名

臺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長楊憲宏則指出,六四議題是臺灣「統獨左中右」各陣營,在不同時間都曾關注過的議題。

30年以來,中共透過統戰手法,利用部分臺灣政客淡化對六四事件的關注,甚至延攬他們成為座上客,收編來為中共宣傳。

楊憲宏說,中共至今不願為六四正名,且持續加強社會控制鎮壓異己,「六四並未結束,不是歷史,而是現在進行式」。

「中共作為只會更加深臺灣人對中國大陸的反感,面對一個不能善待中國人的中共政權,憑什麼能相信,他們會對臺灣好?」

楊憲宏強調,對臺灣而言,聲援六四最大的意義在於告訴更多人,六四不是歷史故事,而是真實且持續發生的問題,這也是臺灣做為國際民主社會成員的一大責任。

責任編輯:沐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