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回望哥倫布廣場

作者:觀雨堂主 發表:2020-01-08 01:5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內容:一

離別巴塞羅那返回上海,不覺已逾兩個月之餘。一直想寫點哥倫布廣場隨想之類的文字,卻遲遲未動筆。回想起來,那是去年10月28日下午,我和內人隨著由25人組成的旅遊團告別馬德里,乘坐高速列車抵達巴塞羅那。當我們拉著拖竿箱走出車站的時候,已是傍晚。巴塞羅那是加泰羅尼亞首府,素有「地中海上的明珠」之譽。在前往賓館的路上,我坐在大巴內朝窗外觀望路燈下巴塞羅那街景。老實講,巴塞羅那給我最初的印象,豈止是不張揚,甚至近於簡樸,全無馬德里那樣大都市富麗豪華的派頭,由此反令我萌生起一種親切感。巴塞羅那新城區的擴建,與鴉片戰爭後上海開埠的時間差不多。我們的大巴所經過的並不繁華的街區,讓我聯想起民國時上海的尋常市井風貌。這是我在馬德里或歐洲其他大都市從未有過的心理體驗。說來荒唐,民國時的上海僅止於民國38年,那年我3歲,哪裡知道民國的上海呢?不過1950年代我進小學讀書,那時上海街頭還留著民國的氣息與痕跡,這在我依稀的記憶中並未完全抹去。

次日早餐後,我們開始流連在充滿雕塑感的米拉公寓與巴羅特公寓一帶,然後沿格拉西安大街南行。巴塞羅那終於撩起面紗,開始顯露出她的靚麗與燦爛。街旁花園的噴水池展現出城市的活力,綠樹叢中的精美群雕,承載著巴塞羅那人鍾情的故事。兩旁的商業建築丰姿多採又錯落有緻,卻無暴發戶那樣的賣弄。這是一個既充滿浪漫情趣,又兼富理性的大都市。舉世聞名的聖家族大教堂,顯示出高迪的天才與天主教建築美學傳統的分道揚鑣。遠處觀望,可見大教堂整體由12座尖頂高塔,簇擁著一座主高塔組成。12座高塔象徵耶穌的12門徒,而教堂內神奇變幻的光影效果,更是超出人們的想像。教堂南面外牆的大型浮雕群,用簡潔的幾何線條造型,顯示出現代主義宗教藝術的獨領風騷。高迪的另一傑作是奎爾公園,公園內夢幻般的視覺效果,化解了藝術與自然的邊界,由此成為人類極珍稀的文化遺產。

巴塞羅那與500年前哥倫布的名字無法分開。直至第三日,團隊中有4人與我們結伴,隨大巴遊覽老城區。第一站是建造在猶太山上的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館。站在藝術館大門前,可以俯瞰巴塞羅那的全景。在藝術館內遊逛了約2小時後,我們驅車前往哥倫布廣場。

哥倫布廣場位於拉普拉斯大道的終點,緊臨地中海最西端。凡來巴塞羅那遊覽的旅人,誰不想一睹哥倫布廣場的風采呢?廣場中央高高聳立著的哥倫布青銅鑄像,不僅是巴塞羅那的標誌,甚至是歐洲人發現美洲大陸並由此改變人類航程的標誌。馬德里的鬧市區也有哥倫布廣場,我在那裡看到附近高樓林立的廣場中央,豎立著高達17米的紀念碑,最高端也是哥倫布塑像。但就氣勢與文化的滲透力度而言,無法與巴塞羅那哥倫布廣場比肩。我自小唸書的時候,常常忘記老師的教誨,唯地理課上第一次聽老師講「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便永久銘記至今。這次游西班牙之前,數次叮囑內人:「我要在哥倫布紀念碑前留影,拍攝時要留意畫面整體的布局。」

哥倫布廣場洋溢著令人陶醉的地中海風情,井然有序的港口近在眼前,廣場周圍有經典建築的烘托,包括西班牙中央銀行的金庫、藝廊等文化設施。拉普拉斯大道與廣場相連處,保存著一段古城牆,這是古羅馬人留下的遺蹟。緊靠港灣有一寬敞的碼頭伸向地中海,這個碼頭既方便遊客眺望地中海遠景,又有餐館提供豐富的海鮮餐飲。中午我們在此靜靜地用餐,貪婪地享受著窗外藍天白雲下地中海的迷人景致。碼頭左側,一眼望去是一大片呈園弧形的金色沙灘。時值10月金秋,海邊游泳的人不多,穿著泳衣躺在沙灘上自由享受陽光的人卻不少。離海岸線稍遠,有人穿著泳裝玩沙灘排球。目光越過沙灘,遠處可見巴塞羅那新城區起伏的現代化高樓。廣場中央,聳立著高達60米的哥倫布紀念碑,紀念碑的底座碑臺,四週全是精美的石雕與浮雕,每座石雕與每一面浮雕,都寓有與哥倫布海航相關的故事。紀念碑的頂端,是用青銅鑄造的哥倫布塑像。塑像上的哥倫布意氣風發,雙腳踏在一個羅盤上,羅盤直徑約0.5米,下面藉助框架固定在地球儀上。哥倫布身體朝著美洲大陸,臉向著右手所指的直布羅陀海峽,彎曲著的左臂上停著一隻海鳥,似乎令人感受到歷史的蒼桑,以及只有極少數英雄人物才特有的那種孤獨感。在選擇了以紀念碑為背景的合適角度後,內人一連為我攝下幾張影像。

1451年,哥倫布出生於亞平寧半島西北部緊靠地中海的港口熱那亞。熱那亞是十字軍第一次東征的出發地,在中世紀貿易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哥倫布14歲起,長年在地中海與大西洋邊緣飄泊,同時熟讀《馬可.孛羅遊記》一書,並深深迷醉其中。據說出生於威尼斯商人之家的馬可.孛羅,1271年(這一年孛羅17歲,正值蒙古侵略者奪取南宋江山,建立元皇朝)隨父親與叔父由陸路經小亞細亞與中東,用4年時間抵達元大都(北京),並在中國生活、遊歷17年,甚至與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誼,還任朝廷官員。回威尼斯後在與熱那亞的海戰中,孛羅被俘入獄。《馬可.孛羅遊記》一書就是他在獄中口述,別人記錄整理而成。

《遊記》還在孛羅生前已廣泛傳播,並引發了無數歐洲人的夢想。《遊記》記錄的亞洲國家除中國外,還有印度與日本,都是富得流油的地方。印度不僅盛產各種豐富的香料,黃金與寳石之富足更令人垂涎,日本甚至連王宮都用黃金建造。至於中國的繁榮昌盛的市場、文明富裕的社會秩序、宏偉的都城與華美價廉的絲綢錦緞、工藝高超的瓷器裝飾等等,更令讀過或聽說過《遊記》的歐洲人無限神往。然而從15世記中葉起,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切斷了從地中海到亞洲的陸路要道,要想追尋到東亞與中國來發財,只能開闢海上航線。哥倫布是無數做著發財夢的歐洲人中的一名,但除了哥倫布先後6次向葡萄牙、西班牙與法國國王提出大膽的海航意圖之外,所有的人僅沉睡在夢中。

其實自19世記初以來,《馬可.孛羅遊記》的真實性就不斷廣遭學者們的質疑。上世記晚期,英國學者直擊《遊記》要害:長城、筷子,以及女人的三寸金蓮等,可算中國最具特色的標誌,《遊記》卻隻字未提,孛羅是否到過中國?直至1792年英國公使馬噶爾尼率團來中國後,上述種種標誌才在西歐傳開。況且元代社會極端黑暗,人被分成四等十級,蒙古人享有最高社會地位。這個馬背上的民族,原是遊牧與掠奪兼顧,奪取政權後突然轉向瘋狂的腐敗。漢人與南人被踏在最底層,從蒙古鐵騎侵入長江流域起直至元政權滅亡,前後100年不到,各地農民暴動從未停止過。孛羅在中國生活17年,《遊記》對此同樣毫無反映,這是無法解釋的。本世記初,義大利考古學家提供的報告認為:孛羅根本沒到過中國,《遊記》中的記述,是孛羅在波斯所獲傳聞的彙集,其中自然也夾帶著「想像」的成份。

有趣的是,《遊記》的真實性雖遭顛覆,但《遊記》對歐洲曾產生的影響卻令人驚訝。我猜度,在歐洲文化史上,萊布尼茲、伏爾泰直至李約瑟,都不同程度地受孛羅《遊記》的誤導。比孛羅遲出生兩個世記的哥倫布,正是堅信《遊記》對中國與東亞的描述,才決心橫穿大西洋企圖抵達中國。其中當然也包含著哥倫布對地圓說的深信不疑。因為大地是圓球形,哥倫布確定一直向西必能到達中國、印度與日本。概言之,哥倫布原打算從西歐開通抵達中國的航線,結果歪打正著,獲得意外的偉大發現。而哥倫布的原始動力,竟來自200年前威尼斯的那位二道販子。

應當感激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對哥倫布的知遇之恩,沒有伊莎貝拉的鼎力支持,同樣沒有哥倫布的偉大發現。女王為哥倫布跨洋遠航的計畫,掃除了全部障礙,並與哥倫布簽署契約,同意哥倫布的航海發現,將獲得所發現全部財富的十分之一,並對哥倫布冊封貴族爵位。顯而易見的是,如果西歐文明中缺乏源遠流長的契約精神,女王與國王的承諾不可信,哥倫布又何必拿生命去冒險?如此,美洲大陸的發現,真不知還要等幾百年?從這一點上看,哥倫布作為個人,又必需具備賭徒的品質——真正的賭徒堅守誠信,只要自己評估有某種程度的勝算,就決心一博。

1492年8月3日清晨,哥倫布率領三艘船共86名成員開始啟航,其中最大的「加利西亞」號是一艘兩層四桅帆船。這是人類首次在歐美大陸之間來回橫行,歷時7個月之餘。其間遭遇各種風暴、巨浪與凶險,長時間因大西洋的深邃無際引起的恐懼,我們根本無法想像,連哥倫布自己也有過陷入絕望的時候。哥倫布畢竟出類拔萃,他不僅具備豐富的海航知識與經驗,更潛藏著超人的意志與魄力,有時還不得不與船上幾近崩潰邊緣的水手們委婉週旋。出航兩個多月後,其他船長開始流露出失望與悔意,哥倫布迫不得已與他們搭成協議:再給三天時間,三天內未能抵達陸地,立即返航。第三日凌晨,另一艘「平托」號上的值班水手,終於在月光下發現時隱時顯的陸地,這就是中美洲巴哈馬群島的一個小島。哥倫佈成功了!幾個禮拜後,哥倫布又發現海地與古巴。

世界上曾有16個城市,為爭搶哥倫布出生地的殊榮而吵鬧不休,其中包括巴塞羅那在內。巴塞羅那既非哥倫布的出生地,甚至也非哥倫布啟航港口,但在巴塞羅那修建哥倫布廣場,卻是再合適不過了。許多人以為哥倫布從大西洋首航歸來,在巴塞羅那登陸。這是巴塞羅那建造哥倫布廣場的原因,網上許多文字也以訛傳訛。哥倫布啟航地,是西班牙西南部一條河流入海口的帕羅斯(Palos)港。當初哥倫布離開葡萄牙進入西班牙,也是由帕羅斯上岸。我們這次西班牙之旅,帕羅斯不在行程之內,但我猜度帕羅斯大概也有與哥倫布相關的紀念建築。1493年3月下旬的某日,哥倫布首航到達中美洲後回到西班牙,依然是在帕羅斯港登陸。為迎接英雄凱旋,熱情的帕羅斯人奔走相告,碼頭上擠滿了貴族、官員與平民,哥倫布的妻、兒也夾在歡呼的人群中。

哥倫布登陸的第一件事,是向在巴塞羅那國王與女王發出信件。這是是人類首次橫穿大西洋到達中美洲的一份探險報名。4月7日,哥倫布收到伊莎貝拉女王與國王的回信,信中掩抑不住女王與國王的興奮之情,他們邀哥倫布盡快到巴塞羅那見面。那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時刻,那一刻巴塞羅那注定將成為世界瞻目的中心。從哥倫布與西班牙王室簽署契約起,哥倫布首航便不再屬個人行為。在哥倫布身後,第一代海上強國即將崛起。巴塞羅那披上節日的盛裝,宮廷儀仗隊傾巢出動,歡慶的人群擠滿在迎接哥倫布的大街上。據記載,這一天哥倫布容光煥發,他熱血沸騰、款步前行,不時向人群揮手致意。國王與女王一反慣例起身迎接。沒人知道哥倫布發現的其實不是印度西部的小島,而是新大陸的邊緣——巴哈馬群島。

哥倫布以為這裡屬印度西部沿海,於是人們將這一帶冠名以「西印度群島」,這顯然又是一大錯訛。然而這又是一個從未有人在乎的錯訛。多年前,我看世界地圖上的西印度群島總覺得奇怪。東印度群島在印度東面的太平洋,西印度群島為什麼會遠離印度,跑到美洲的邊緣來呢?究竟是因6年後伽瑪率船隊沿非洲海岸繞過好望角,經印度洋到達印度後,還是因麥哲倫首次實現環球航行後,人們才發現西印度群島其實與印度無關?這一點我不清楚。不過人們明白,若欲糾正這一錯訛,實在無意義。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就讓「西印度群島」這一錯誤的名稱永久流傳吧!

1506年哥倫布逝世,登上南美大陸是哥倫布第3次出航的業績。哥倫布對人類與世界的短期影響很快彰顯。在他逝後約20餘年,西班牙人在後來被稱為的墨西哥、秘魯的地方開始獲得金銀,方法是開採與掠奪並舉。16世記後半葉,西班牙迎來收穫黃金的第一個高峰期,塞維利亞迅速成為世界黃金交易的中心。西班牙人對哥倫布的崇敬,大概也從此快速上升。我估計,巴塞羅那建造哥倫布廣場的打算,正萌生於此時。我們在塞維利亞遊覽的時候,見到瓜達爾基維爾河畔著名的黃金塔。這個原由摩爾人在13世記建造的軍事瞭望塔,帶有濃厚的阿拉伯文化色彩。16世記後期,由美洲運回西班牙的黃金必須在此登記,從此獲「黃金塔」之稱。緊接著葡萄牙人也不甘落後,他們在後來被稱作巴西的地方,同樣攫取金銀寳藏。大量的金銀財富經大西洋流入伊比利亞半島。第一代海上強國迅速崛起,又引起西歐近鄰的虎視眈眈,於是摧生了英國、荷蘭及法國的海盜。

為了防範北方的海盜,西班牙人於16世記創建了「無敵艦隊」,為運送金銀的船隻護航。隨著英、荷、法等國向美洲殖民的開始,「無敵艦隊」的護航漸漸顯得力不從心,英、荷、法三國海軍從17世記起快速發展,西班牙海上霸主的地位從此動搖。然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這件事本身,給人類帶來的巨大影響遠沒有終止。就在哥倫布離開人世114年後的1620年,一艘名為「五月花號」的航船,載著102名乘客從西歐向北美進發,最終在馬薩諸塞的普利茅斯停泊。「五月花號」上的41名乘客,在靠岸前擬訂了一份《五月花號盟約》。這是逃往北美的蘇格蘭長老會清教徒,在不受王權控制的自然狀態下締結的一份世俗契約,並獲得船上所有成年男子一致簽名認可。簽約者們登陸後創立了第一個公民自治政體。根據《五月花號盟約》的精神,這個自治政體必須基於被管理者的同意,必須依法治理。

一個公民自治政體的偉大典範,就此在北美開創,「五月花號」也被世人稱為一次「改變世界的航行」。固然,沒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就沒有西班牙、葡萄牙在經濟與軍事上快速崛起;同樣,沒有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西歐追求宗教自由的清教徒怎麼會向北美移民?1620年的《五月花號盟約》又從何談起?當然,五月花號的乘客中,清教徒佔1/3。參與擬訂《盟約》的清教徒中,有4人是劍橋大學蘇格蘭長老會成員。據我所知,這些清教徒在自己的聖約觀裡,已溶入自然法—社會契約理論。他們明白:人民面對暴政完全擁有反對的權力,這個權力的正當性直接由聖約賦予。從這一點上看,他們超越了加爾文主義新教,他們是「五月花號」的靈魂。沒有他們,以追求公民自治與法制為目標的《五月花號盟約》,同樣無法誕生。

《五月花號盟約》是人類文明史上第一部成文憲法,儘管缺乏完整憲法應有的要素,但那些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們,沿《盟約》所指引的路徑,於1776年建立的一個強大的民主國家,終於屹立在太平洋東岸,並成為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圈對抗乃至最終剷除極權主義的中流砥柱。未來人類的航向終將由此決定,這在整個20世記內已獲得無可置疑的明證。今年是《五月花號盟約》誕生400週年,然而人們永遠不會忘記哥倫布,以及因他發現新大陸的而帶來的深遠意義。

告別哥倫布廣場的那一刻悄然逼近。再度回首,我仰望著這位發現新大陸的偉大探險家,感覺電影《哥倫布傳》中那首雄渾厚重的主題曲,彷彿挾帶著震動心魄的氣勢滾滾而來,心裏想起哥倫布研究的權威學者薩繆爾.莫裡森(美),在上世記留下的一句話:

自奧古斯都.愷撒以來,引導歷史潮流的極少數精英中,唯哥倫布首屈一指。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