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一年有113天的休假,可過過五個「黃金週」。(網絡圖片)
不知道您會不會好奇:古人是不是也能享受「黃金週」(七天長假)?許多朋友可能以為休假制度是到了現代社會才出現的。其實不對。中國早在漢代,便有完整的休假制度:每年的夏至、冬至,朝廷都要給公務員放假若干天;此外,公務員每上五天班,可以輪休一天,叫做「休沐」,因為漢代公務員上班,食宿都在政府機關大院內,大概當時也沒有什麼公共浴堂,所以每隔五天,便要放公務員回家洗澡、省親。
到了唐朝,休假制度已經非常完善:每年的傳統節日、節令,如新年、元宵、清明、夏至、臘日等等,國家都要給公務員放假,其中新年與冬至各休假七天,所以我們不妨說,唐朝人可以享受兩個「黃金週」。每個月的上旬、中旬、下旬,也各休假一日,這叫做「旬休」,相當於今天的周假。另外,唐朝官員還享有田假、授衣假、探親假、婚假、喪假等休假福利。一年算下來,唐朝官員的節假日,至少在100天以上。
節假日天數可以跟唐朝媲美的,是宋朝。
宋朝人一年有113天的休假,與今日中國大陸的節假日天數差不多。其中七天長假共有五個,分別是元日(新年)、元宵節、寒食節、天慶節、冬至。換言之,宋朝人可以過五個「黃金週」。
「黃金週」的說法,據說最早由日本傳入,意指國家通過給國民放長假的方式,刺激旅遊、餐飲、購物、娛樂等節日消費,從而達到拉動經濟的目標。如果以這個涵義相衡量,宋代的七天長假符合「黃金週」的定義嗎?
不太嚴格地說,符合。宋朝的五個七日長假,至少有三個就是旅遊旺季與購物旺季:新年、元宵節、寒食節。比如在寒食節「黃金週」,為鼓勵市民出遊,宋朝政府還「立賞格,競渡爭標」,在郊外舉辦龍舟錦標賽,比賽之時,「都人士女,兩堤駢集,幾於無置足地。水面畫楫,櫛比如魚鱗,亦無行舟之路,歌歡簫鼓之聲,振動遠近,其盛可以想見」。
而從元代開始,法定節假日出現銳減,元朝的節假日只有52天:「若遇天壽(皇帝生日)、冬至,各給假二日;元正(新年)、寒食,各三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立春、重午、立秋、重九、每旬,各給假一日。」明代的法定休假日更少:「國朝正旦節放假五日,冬至三日,元宵十日。」只在元旦、元宵、冬至三個節日休假,共放假18天,每月三天的旬休也取消了。大概朱元璋認為,閑適並不是一種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清代的休假制度則跟明朝的差不多,到1880年代,清政府才在個別新式學堂試行西方式的星期日休息制度。
民國時,曾有「公知」大發感慨,批判中國人缺乏西方的「星期文明」:「西人星期日不做事,盡興游息,然及做事則聚精會神,不或稍苟。吾國人最大弊端,即做事與不做事,往往分不清楚。要做不做,不做之做,萎靡苟且,不見精神,至於星期日亦然。」他可能不知道,中國早在唐宋時期,就已產生了跟西方「星期文明」類似的旬休制度。
責任編輯:李曉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