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正解」 更該教會孩子「怎麼解」(組圖)

作者:王莉 發表:2021-02-26 21: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快樂 成長 幸福 王莉
比起正解,更該教會孩子「怎麼解」。(以下圖片來源皆為Adobestock)

很多父母在孩子還沒上學的時候,會充滿期望地說:「我只希望他能快樂成長。」這是多麼美好的願望呀,一個人如果一生擁有了快樂,還能說是不幸福的嗎?

當孩子進入學校大門的一瞬間,父母們會這樣描述孩子的未來:「我不奢求他學習多麼優秀,維持中等就可以,只要他做一個正直、善良、誠實的人。」然而孩子進入學校後,開始有了分數的評比,做為父母最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不是最優秀的那一個,所以他們滿心憂慮,目標定在中等,是為了讓自己的內心壓力不會太大,只是一種心理防衛機制。

當孩子在學校裡學習了一段時間後,孩子的學習狀態昭然若揭,父母們又會說:「他成績好不好我從來不在意,只要他健康、快樂、誠實就可以。」其實是因為父母們已經多次被孩子的成績打擊,為了讓自己的心情能夠保持平靜,先表態不在乎,以便讓自己可以面對更多的壓力和挑戰。當然,隨著孩子年級的升高,當孩子面臨會考、學測的時候,父母們對成績的要求也越來越清楚了。

當一個生命誕生於一個家庭的時候,在那一瞬間,所有的父母都會認為自己的結晶是最優秀的,他們承襲一切的聰明和智慧,他們的孩子會比所有的孩子都優秀。這是人正常的心理,我們都期望自己的下一代超越自己。

華人天性內斂,有的父母把這種期望深深隱藏,不願袒露真實想法。在華人家庭中,投資金額最高的一項就是子女的教育,父母為了孩子的明天願意傾其所有。一出生就讓孩子去學游泳、學社交、學手眼協調;小時候讓他們上最好的幼稚園;孩子進入小學,許多父母甚至放棄工作,專門陪伴,讓他們參加各種才藝班,參加種種測驗;到了國中、高中階段,更是全年無休地讓他們上補習班。父母所做的這一切就是希望孩子比自己更加優秀,生活更加幸福

很多父母在孩子還沒上學的時候,會充滿期望地說:「我只希望他能快樂地成長。」
很多父母在孩子還沒上學的時候,會充滿期望地說:「我只希望他能快樂地成長。」

所以哪怕再忙,父母們都會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寫作業,並且在陪伴的過程中,願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孩子掌握更多知識,提升學習成績。

麗麗是一名四年級的小學生,她性格乖巧,為人熱情,總是喜歡幫助人。她的個子是班上最小的,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她就坐在前排。她上課的時候,也許是看不到後面同學在做什麼的原因吧,她總會找個機會扭過頭看看後面。老師講課的時候是這樣,自習課的時候也是這樣,即使是考試的時候,她也習慣性地回頭,為此,老師多次和父母反應。麗麗的成績也不太理想,國語偶爾能夠得到九十分,而數學總在七、八十分徘徊,父母對此非常著急。

麗麗的父親是大學畢業,媽媽是專科畢業,夫妻倆覺得輔導麗麗數學的任務還是交給父親好,所以只要到了麗麗做數學作業的時候,爸爸就會來換媽媽的班。麗麗天生高度散光,帶著一副粉紅色的小眼鏡,再配上雙馬尾,十分可愛。媽媽和爸爸換班的時候,就是麗麗可以略微休息一會兒的時候。她總會趁這個時間撿起玩具玩一下,或者逗逗家中的小貓。等爸爸坐好了叫她過來寫作業,她才一跑一跳地坐到桌子前。她每天除了要完成老師出的數學作業,還要跟著爸爸做上一頁課外習題。爸爸一直堅信麗麗的數學成績不好,只是暫時沒有開竅,多做點練習一定能得一百分,這種堅定的信念一直支撐著爸爸。

哪怕再忙,父母們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孩子掌握更多知識,提升學習成績。
哪怕再忙,父母們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孩子掌握更多知識,提升學習成績。

爸爸的性格很好,從來不會因為麗麗摸這摸那而訓斥麗麗,只會提醒她「你要集中精神想」 。

第一題:張老師帶了四百六十元,每個籃球九十元,可以買幾顆籃球?還剩下多少錢?

麗麗跟著爸爸一起大聲地把題目讀了兩遍,也按照老師的要求,把條件用大圈圈了出來,然後鄭重地寫下:「460-90=370」。爸爸保持著絕對的冷靜,說:「不對,應該用460 除以90。」麗麗呆呆地點點頭,立刻把自己的答案擦掉,照爸爸說的寫。

第二題:小軍八分鐘走了六百四十公尺,照這樣的速度,他走十五分鐘,可以走多少公尺?

麗麗還是和剛才一樣,讀題、畫圈、列式,這次她記住了爸爸說的「除法」,寫上:「640÷8=80,80÷15=5」……爸爸說:「第一步是除法,第二步是乘法了,應該是80×15。麗麗你要認真讀題,不能瞎猜。記住了嗎?」麗麗使勁點點頭。

不得不說,爸爸的心胸很寬廣,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還能夠保持冷靜,但是這種陪伴是無效的。

父親的做法錯在哪裡呢?他關注解題的結果,卻沒有訓練孩子的解題思維,爸爸只告訴了麗麗結果,但把自己的思考過程省略了。那麼麗麗即使做上一百題,也沒有效果。

關注解題的結果,卻沒有訓練孩子的解題思維,那麼即使做上一百題,也沒有效果。
關注解題的結果,卻沒有訓練孩子的解題思維,那麼即使做上一百題,也沒有效果。

一位清華畢業的研究生,卻教不會自己一年級的兒子,這樣的報導層出不窮。父母學歷的高低並不能代表輔導孩子的水準,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存在這樣的盲點。

他們看到了孩子的問題,試圖用各種方法幫助孩子解決,但是孩子就是聽不懂,導致家裡因為陪孩子寫功課而變得雞犬不寧。

一位媽媽曾經跟我分享她的經驗。她是個劇作家,對語言非常敏感,每天除了創作就是評價別人的創作。而她上五年級的兒子,語文閱讀水準卻糟糕透了,每次考試都至少丟一半的分。她每天在家裡給孩子講閱讀,但是成績始終不理想。後來我告訴她,因為她站在了一個劇作家的高度,她從文章中提煉的感受,不是他的水準所能理解的。

儘管她的分析頭頭是道,但是她並沒有告訴孩子是從哪裡分析?怎麼分析?分析的途徑是什麼?分析的模式是什麼?甚至分析的框架是什麼?當我提出這一串問題的時候,她恍然大悟,原來她不是在教兒子,而是自己在完成閱讀,即使她陪孩子讀了很多篇,對於兒子來說卻是一無所獲。

我們在輔導孩子作業的過程中,容易覺得自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但是孩子就是聽不懂,寫題的時候依舊還是錯,父母的情緒就會慢慢地失控,最終導致輔導的失敗。

父母學歷的高低並不能代表輔導孩子的水準。
父母學歷的高低並不能代表輔導孩子的水準。

有時候,爸爸輔導失敗,媽媽還會為此不滿,從而引發家庭矛盾。近年來,因為孩子教育問題而導致家庭失和的案例在不斷攀升,究其原因,大多是父母自己的輔導方法出現了問題。

【重點】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輔導孩子寫作業呢?

第一,要讓孩子說

孩子是老師和父母之間的唯一聯繫,孩子在學校聽課,在家裡練習;學校裡講課的是老師,家裡輔導的是父母。老師講了什麼,只有孩子知道,老師講了什麼才是父母輔導的依據。就好比修車,光知道車壞了還不行,還要知道這一品牌車的特點是什麼,這樣修理起來才會節省時間。

在輔導之前,父母要先問問孩子這幾天在學校學了什麼,老師都講了什麼。也許孩子太小說不清楚,就要讓課本「說話」,老師在學校做了哪些練習,這些練習老師是怎麼講的?孩子在小一下的時候,就有了一定的複述能力了,可以試著讓他複述老師的講課過程。

孩子在學校聽課,在家裡練習;學校裡講課的是老師,家裡輔導的是父母。
孩子在學校聽課,在家裡練習;學校裡講課的是老師,家裡輔導的是父母。

第二,練習要有效

有些父母覺得只要是練習就是好的,只要多練就是對的。其實不是這樣,做任何事情都要考量是否有效。老師在學校讓孩子學習了十到二十之間的數字,在家裡父母非要讓孩子練習十以內的加減法,這就屬於背道而馳,沒有達到作業該有的複習效果。

有效的練習,是建立在已有的學習基礎上,另外,知識的獲得既需要質的提升,也需要量的累積。像麗麗爸爸這樣,一直練習不同的題型,對於學生來說,學習的強度和難度都會翻倍。

第三,重視規律的總結

生活中很多現象並非偶然,而有其規律。學習中也存在著規律,老師就是利用各種規律來達到教學目標,這是學習的基本方法。規律的發現不應該靠父母,而是靠孩子自己,比如爸爸要讓麗麗觀察為什麼這兩題都可以用除法呢?當麗麗自己發現了規律,她才可以找到通向成功的大門,也才可以不斷地提升學習的興趣。但如果是父親發現了規律,那是父親得到了理解,對於孩子來說學習效果就很小了。

總之,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父母不要把「講懂一題」當做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把心態調整好,會讓自己的情緒得到很大的改善。
 

本文整理、節錄自王莉《有一種崩潰叫,陪孩子寫作業》一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由采實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責任編輯:帝佐 来源:采實文化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