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三胎消息發布後,引發全網熱議。
中國在5月31日正式宣布,將放寬計劃生育的限制,全面開放民眾「可以生三個小孩」,以解決中國少子化與高齡化的人口危機。
消息發布後,引發全網熱議。
二孩放開政策幾年了,生育率不升反降。現在計劃生育的政策又變了,放開三胎了。那麼,人口會如期望般快速增長嗎?你會響應「 政策」生三胎嗎?
生育為啥成為國家鼓勵?
農業時代的人們愛生娃,因為娃是勞動力,多一個就多一份產出;孩子成活率低,多生才能保證後繼有人;沒有養老手段,所以多子多福養兒防老。
而現在工業時代,不用全民種地,分工精細,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幾何式增長,一個孩子成年後創造的產出數十倍於過去的農民。疫苗、醫療技術進步,孩子夭折的概率很低。父母和孩子都經濟獨立,人格上平等,不是相互依附關係,不把養老的希望寄託在兒女身上。
所以,現在的人養孩子,注重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
人一旦富裕起來,從平均數上看,生孩子變少了,就是因為一方面要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不想降低生活水準,還要享受更多的休閒;另一方面要注重孩子的生活品質,他不會想著像過去一樣只要孩子能活、會種地就行,而是期望值很高,要給他最好的生活用品、房子、教育,等等,所以投入的時間更長了,花費的代價更大了,因此不願意多生了。
值得注意的是:期望值變高了,不是養娃成本提高了。按農業時代的期望值養娃,你現在一個月的收入夠養50個娃。
再加上,管制和干預使資本積累減少,企業變少,就業機會減少,再遇到一個通貨膨脹的大殺器,會使人們的生活負擔變重,更會降低生育的意願。
現在人養孩子注重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
生育是目的還是手段?
從倫理上講,生育是人的基本權利,想怎麼生怎麼生,自我負責。從經濟學上說,人口問題,就如同供需關係、價格等問題一樣,是一個自發調整的過程。是外界不能干預的。
也就是說,人口問題,根本就不是個問題。人多人少,也不是問題。人家家裡八口人,或者人家丁克,那是人家的個人自由。怎麼會成為國家問題?
是的,是統治者的那只龐大的手在攪和這個問題。人多了,就計畫一下,不讓生;人少了,就鼓勵一下,給補貼和獎勵讓生。多與少,全看他們的利益,全看他們的目標。
限制生產和自由交換,一切聽從號令,產出就少得可憐,養活不了那麼多人了,人被視為負擔,所以要控制。老齡化了——它本身並不是問題,長壽難道不是進步的指標之一嗎——將來養老金可能發不出來了,所以要鼓勵。總之是眼裡沒有人,以及每個人的個人目的,只有人數,只有那個宏偉的集體目標。
所以這時候你的生育意願是不重要的,有人在致命、自負地代替所有人進行計畫和決策。你已經不是人,只是實現其目的工具,要聽從號令的機械人。
鼓勵生育還是計劃生育?
政府說生三胎會發放各種補貼鼓勵生育,請問:
那些不願意生育、少生育的人犯了甚麼錯?
沒犯錯,為甚麼要征用他們的稅去補貼願意生的人?
每個人都要想一想:你願不願意被人強制性地拿走收入的一部分,去幫助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去生孩子?
法學上有「良法」和「惡法」之分。
符合自然法的就是良法,是永續存在的;違背自然法的就是惡法,是變來變去的。
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和財產權利的法律,才是真正的法律,但它並不一定是成文的。
立法就是強制,必須動用警察強制執行。強制既不尊重人的自由意志,又會減損人類福利。
做個調查:你會生三胎嗎?(以上圖片皆來源:Adobe Stock)
你會選擇生三胎嗎?
「三胎」政策實錘後,大多數人的反應是:「不了吧,一個都養得心累,談何二胎、三胎?」
網路上,段子手們也開始調侃出生「三胎」的本質:
「生活已經夠艱難了,就不要相互為難了。」
「上面4個老人,下面3個孩子。中間夫妻倆,每天996干到65歲,如果健在,還要帶9個孫子孫女。」
成語「民不聊生」也衍生出新的釋義——現代人因為生活壓力過大,沒有生孩子的意願,連聊一聊都不願意——70後聊了會沉默,80後聊了會流淚,90後和00後已經「躺平」了——00後的年輕人,連結婚都不想結,連戀愛都不想談,何談生娃呢?
那些結婚或者結婚生娃的人說:一個小孩都照顧不好,生三個誰來養呀?而且,生三胎的前提是先有二胎啊,很多連二胎都放棄了。丁克家庭那就不用提了。
文章最後,我們也來做個小小的調查:你會選擇生三胎嗎?到底甚麼才是生三胎的基本條件?歡迎在評論區寫下你的答案!
責任編輯:肖品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