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萬聖節習俗:人不應該扮成妖魔鬼怪(圖)

作者:劉超祺 發表:2021-10-31 02: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img3.secretchina.com/pic/2021/3-12/p2895431a877524754-ss.jpg
萬聖節的孩子們(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萬聖節,英文是Halloween,是「All Hallow Even」的縮寫,意思是「All Hallows'Eve」,「Hallow」是聖人的意思,即「萬聖節的前夜」,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萬聖節在11月1日,前一晚,即10月31日,稱為「萬聖夜」,是慶祝萬聖節的主要時段。今年是在星期日。

源起

萬聖節的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五世紀古老的撒但教,後來成為北歐塞爾特人(Celtics)的傳統節日,他們相信:10月的最後一天是夏天的結束和冬天的開始的一天,這一天稱為「死人之日」或者叫「萬鬼節」,在這一天晚上,邪惡的鬼魂會走入人世間,為了嚇走鬼魂,塞爾特人會戴上猙獰的面具去嚇走那些妖魔鬼怪,看來就好像中國人民的「鬼節」,亦是西方人的「鬼節」。

到了公元後八世紀,天主教為了抗衡行巫術、與邪靈相交的習俗,於是將萬鬼節改為紀念天主教的聖人,並把紀念諸聖人的日期改為每年的11月1日,亦同時將「萬鬼節」改為「萬聖節」,「萬聖節」的名稱就一直流傳至今。名稱雖然改了,但是,民間的活動仍然與妖魔鬼怪、邪靈有關。

習俗

一般的歐美家庭在雕空的南瓜刻上嚇人的面容,然後燃點蠟燭,放在大門口的樓梯上,去嚇走惡魔妖怪已經成為西方傳統萬聖節的象徵。萬聖夜的主題一向都離不開妖魔鬼怪、喪屍、吸血殭屍、女巫、骷髏骨頭、蝙蝠和科學怪人等等、總之都是與驚嚇、死亡、魔法、鬼怪有關。為甚麼人要打扮成妖魔鬼怪一樣呢?事緣在19世紀的蘇格蘭和愛爾蘭,當時的人認為在萬聖夜鬼魂會回來人間,若打扮成與鬼怪一樣,鬼魂就會把人當成同類而不會傷害人。

Trick-or-Treat

萬聖夜的另一項主要的活動是Trick-or-treat。小孩裝扮成各種恐怖樣子,挨家挨戶去按門鈴,大叫:「Trick or Treat!」意思是說:不好好招待我,我就會來搗亂!戶主通常也會應節穿上恐怖的服飾,開門,拿出一些糖果、朱古力送給孩子。

與邪靈接觸

世界各地,包括香港,萬聖節已成為一項沒有任何宗教意義的玩樂、消費節日。究竟人應不應該參加萬聖節的活動呢?參加了萬聖節的活動是否真的會與邪靈接觸呢?我認為任何活動與妖魔鬼怪、殭屍、巫術、死亡、陰邪有關的都不建議去參加、裝扮或模仿。

人的念頭、行為其實會受神、佛或者魔、鬼所影響。人的念頭善、行為正、陽剛,會得到神、佛的眷顧、保佑,福德就多,積德積福,將來的命運就會好、就會順境;反之,人的念頭惡、行為陰、邪,會得到魔、鬼的垂青、依附,業力就大,將來的命運就會差。

打扮成妖魔鬼怪、喪屍、吸血殭屍、邪靈、女巫、惡魔、骷髏骨頭等等、或者與驚嚇、死亡、魔幻、巫術等等有關的,都是屬於陰性的東西,都會受魔、鬼所歡迎、接近,當然不一定會鬼上身,但是有案例指出,有一些人參加了那些陰、邪的活動導致驚恐、心靈創傷、思覺失調、或甚至精神病。總之,陰、邪的東西還是盡量不接觸,避之則吉為上策。

若要參加有關活動,可以扮演討人喜愛的白雪公主等卡通人物、超人、蝙蝠俠、蜘蛛俠,或者醫生、消防員、警察等人物都可以。

從樂曲中反思

一、《常言道》

歌詞有這幾句:「常言道鬥爭,緊握了拳頭;拳頭若放開,可擁抱四周。」身為中國人,「鬥爭」並非中國人的文化,「同舟共濟」才是,就要遠離「鬥爭」這樣的心態。

Sarah Brightman等歌星合唱「Le Fantôme de l'Opéra」(「Phantom of the opera」)(《歌聲魅影》主題曲)

《歌聲魅影》是Andrew Lloyd Webber(安德魯・洛伊・韋伯)1984年的音樂劇,改編自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的同名小說,背景是1911年的「巴黎歌劇院」。原本演侍女的舞蹈演員克莉絲汀(Christine)在情急之下代替原唱者,竟然技驚四座,原來她的演唱技巧是在歌劇院裏一個與她形影不離的魅影(Phantom)像天使一樣去教導她,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就這樣發展下去,最終女主角不計較男主角醜陋的面孔,與男主角雙宿雙飛,她認為善良的內心才是人最重要的本質。

二、「Haunted House」

Little Blue Globe Band演唱和演奏了一首萬聖節的兒童歌曲「Haunted House」(《鬼屋》)。

Ryan Toys Review唱出一首輕鬆活潑的萬聖節兒童歌曲「Sing The Halloween Song Trick or Treat」(直譯就是《唱一首萬聖節善待或惡攪的歌》)

各位小朋友:遊戲歸遊戲,唱歌歸唱歌,小孩子亦要學習處處與人為善呀!

三、《倩女幽魂》插曲《黎明不要來》

提到電影《倩女幽魂》,許多人均認同電影中由葉蒨文演唱的插曲《黎明不要來》十分動聽、十分經典。

《聊齋誌異》是清代蒲松齡所著的一本短篇小說集,全書共491篇,內容主要是蒐集民間仙、狐、妖、鬼等故事改編成小說,藉此反映清代的社會面貌。在蒲松齡的筆下,狐、仙、鬼、妖的主要角色大都是善良、可愛的。《倩女幽魂》的題材取自《聊齋誌異》中的一個名為《聶小倩》的故事改編而成,講述女主角聶小倩,她原來是一隻品性純良的女鬼,與書生寧採臣邂逅相戀,發展出一段可歌可泣的戀情,最終,好心得好報,聶小倩得以轉世為人,再與寧採臣結為夫婦,佳偶天成。

歌曲講述:聶小倩與寧採臣相戀的一夜,請黎明不要來,好留住悠悠良夜。

四、「Unchained Melody」

The Righteous Brothers合唱的「Unchained Melody」,是1990年電影「Unchained Melody」《人鬼情未了》主題曲。

中國地大物博,人死後三年復活,這類事件古籍都有記載。在《聊齋・薛慰娘》就講述:在明朝萬曆年間,善良的薛慰娘含冤枉死,死後三年復活,與山東聊城儒生豐玉桂結為夫妻。死後三年復活當然是極其罕有的事,善有善報,是不悖的天理,善足可以感動上天。

五、「Auld Lang Syne」

1940年電影《魂斷藍橋》的插曲「Auld Lang Syne」,由挪威歌手Sissel Kyrkjebo演唱。

「借屍還魂」是否真實存在?在1949年一天的臺灣,吳秋先生發現太太林罔腰昏迷不醒,送院後不治,死因不詳,在林罔腰出殯的一天,她的屍體在眾目睽睽之下起來,各人嚇至魂飛魄散,她對在場人士說她是朱秀華,在金門被海盜殺死,她死不冥目,便藉助林罔腰的身體起死回生。這件「借屍還魂」事件被傳媒廣泛報導,轟動國際,臺灣海外的靈異學家都前去研究。

六、「Peer Gynt Suite Op.46 No.2-Death of Ase」

這裡要介紹的是挪威民族主義作曲家Edvard Grieg(葛利格,1843~1907)1875年第1號組曲(Suite No.1)「Peer Gynt Suite Op.46 No.2-Death of Ase」(《皮爾金組曲,作品編號46第2首-艾西之死》)。

人的肉身總有一死,人生在世,當然就要做一個好人,當善惡同在的時候,人就要站在善的一面,不能為虎作倀。

七、《明日世界終結時》

許多人都聽過張學友演唱的《明日世界終結時》。

世世業深禍亦深,休貪名利埋良心,平生不作虧心事,禍福報應鑑古今。當明日世界終結時,仍然對得起天地良心,那怕明日真的世界終結哩!

生命智慧

本文的生命智慧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這個諺語出自楊成武《層層火陣燒野牛》一書,講出正道永遠高於邪魔,善永遠都能壓倒邪惡,邪永遠不能勝正。

小結

祝願各位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原標題:《萬聖節的習俗》_扮妖魔鬼怪,可以嗎?鬼又真的存在嗎?)

来源:看中國投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