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茶还未凉,阿平就抖出了难事:分管他企业的一个姓伍的税务干部,人挺好的,也肯帮忙,平常多有关照。阿平总想表示点什么,可人家实物请吃都不收,搞得他心里毛毛的。思忖着伍税官才三十出头,正追求进步,所以想从政治上不显山不露水地回报一下,给他来个先进事迹报道,于是想起我这个“笔杆子”来了。
毕竟是同学,又让他破费,况且人家拒腐蚀树新风也值得宣传,能帮忙就帮吧。我对阿平说:能不能帮忙是一回事,人家领不领情是另一回事,得先问问他本人的口风再说。阿平操起手机就拨,几句客套话下来,伍税官居然半推半就地认可了。我就向阿平问起他的事迹来,阿平倒出了大实话:或装个糊涂漏一小笔税款,或减少报税额,或指导他找几个残疾人以劳保福利厂名义减免部分税款……
我心想,就这些东西呀,怎能宣传?阿平急了:“不就是找你帮忙来了嘛,外面都说政绩靠炒,你得炒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实在接不了这个活儿,建议他另请高明。
但是几天后,我就从本市报纸上看到了伍税官的“光辉形象”和“先进事迹”。不知内情的一看,形象蛮好,事迹感人,值得宣传,可知道是怎么回事的我摇头不已,不由得不信“有钱能使鬼推磨”,对媒体上的新闻人物和先进事迹有了另一种感觉。
仔细推敲这桩事,只觉得是在贿赂,却不知如何冠名。因为是在“政治上帮一把”,就仿照钱财贿赂、性贿赂,叫它“政治荣誉贿赂”吧。由此我突然想到,大家在媒体上看到了太多的假先进、假廉政、假清贫、假数字,而这些假新闻的背后,有多少是包含着政治贿赂的目的---用泡沫政绩在帮一些人扬名声、扩影响、变印象、造好感,继而升官发财呢?
政治荣誉贿赂之所以能够出笼,除了利欲熏心的文人闭门造车外,须得有三个部门的通力协作才能成功:一是报道人物所在部门的同意。那些假政绩要想见报,首先要在稿件上加盖所在单位的公章,签上“内容属实”,才能被报社老总所接受。二是新闻单位的放行。稿件来了,用与不用的大权在老编手里,遇着个顽固不化的老编不信公章,非到实地去采访,那就歇菜了。三是上级领导的推崇。说得再好,还得有人听,只有引起领导注意,才能使耍奸者得益。现在不就有很多“近视”干部吗,见到“广播有声,报上有名,屏上有形”,就认定是能人,加以重用。如此风气,政治荣誉贿赂能不出现吗?
政治荣誉贿赂能够大行其道,得益于它的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隐蔽性。送人财物属于犯罪,宣传别人总不能说是坏事吧。表面看,那人没有得到什么,实际上得到的是金钱买不来的东西---春风得意的仕途和无可限量的“钱”途。送者隐蔽,得者暗喜,心照不宣。二是无害性。一旦被吹捧者出了问题,写者或以“见识偏颇”逃脱,所在单位也可以说是“情况属实,后有蜕变”,媒体更是不难找出失察的理由,至于上级领导,怒斥几句“虚夸害人”而已,己过则只字不提。这些,使得政治荣誉贿赂有益无害,送者、得者、帮者自然是三厢情愿,这种风气也就普遍化、大众化、社会化了。
政治荣誉贿赂罪责大矣。它混淆了是非黑白,搅乱了正常视听,滋长了干部不重实绩重形象的歪风,败坏了干部的整体形象,实属一种腐败行为。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改革用人制度和评估机制,避开层层光环,到人民群众中去摸实情,听呼声;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行责任追究制,把责任人推到前台来,让他们不敢做和事佬。
政治荣誉贿赂之风日盛,该是封杀这种“不显山不露水”腐败行为的时候了。
消息来源:中国青年报(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