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中国母亲"光环 是谁在纵容"圣母"表演?

发表:2001-12-22 08:5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南方周末》12月14日用了两个版面“揭发”了中华绿荫儿童村村长胡曼莉的真面目。这位被誉为“中国母亲”的知名人物是如此善于做秀,她用动人的故事换来许多好心人的资助,而儿童村的帐目确是一笔糊涂帐;甚至儿童村里的孩子有受虐待的嫌疑。为了方便“开展工作”,胡曼莉还自称是国务院某副总理的干女儿。撰写该报道的记者感慨道:“不能说胡曼莉是个坏人,她只是缺乏一个慈善从业者的基本元素:诚信。这种诚信是不会因为金钱、健康、家庭和委屈而改变的。应该说胡曼莉不适合从事慈善事业,简单地说是不适合做好事。”
  
   但是,人们在谴责胡曼莉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呢?做慈善事业为什么必须“表演”?“献身”慈善事业的人又怎能够从中获得那样“丰厚”的回报?
  
   胡曼莉的“中国母亲”光环被揭开之后,一个真实的形象显露了出来。真实的胡曼莉善于做秀,懂得造势,在利用公众的同情心方面有比较深厚的功力,虽然谙熟儿童心理,但在教育方面却缺乏道德感,这样的一个人虽然能够“成事”,但是,像《南方周末》的记者分析的那样,她太不适合做慈善事业了,在她的所作所为中,功利的痕迹太重,牟利的动机太明显。与其把她看做富有爱心的“圣母”,倒不如把她还原为一头胃口极好的扬子鳄。
  
   但就算是了解到了胡曼莉的“老底”,我仍然像许多人一样,对胡曼莉恨不起来。她克扣孤儿的伙食,帐目混乱不清,中饱私囊,把慈善事业变成了收门票的假面舞会,她对待弱智孤儿的态度几近残忍……这些“恶行”都是很难被原谅的,然而我为什么这么轻易地就原谅了她呢?甚至内心深处竟似乎有一种为胡曼莉“辩护”的冲动,这到底又是为什么?
  
   在一个缺乏成熟的慈善机制的社会里,以个人之力筹办慈善事业,无疑是需要热情和表演才华的。热情可以提供长久的动力,表演才华则为慈善事业提供了必需的资金,缺乏两者中的任何一个,胡曼莉都不可能坚持那么长时间。胡曼莉的“热情”并不是来自爱心,而是她发现,慈善事业也可以成为一种“产业”,它不仅同样能够产生利润,同时还可以借传媒之手,为自己贴上灿灿的金箔。这种冲动支撑着她,也支配了她,既把她推到“中国母亲”的名誉巅峰,也把她打入了道德谴责的深谷。但是,人们在谴责胡曼莉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呢?做慈善事业为什么必须“表演”?“献身”慈善事业的人怎么能够从中获得那样“丰厚”的回报?答案是简单的,那就是,中国的慈善事业正处于一个从政府包办向社会操办转变的过渡期,慈善事业的游戏规则远远没有确立,而由于慈善事业的举步维艰,人们普遍对慈善人士抱着一种赞美、宽容甚至是纵容的态度。正是在这样的“慈善氛围”中,胡曼莉这样的人才有机会“茁壮成长”,成为一个神话。

  
   胡曼莉没有任何政府背景,所以她只好把自己“塑造”为“副总理的干女儿”;因为没有捐赠的激励机制,慈善事业筹款还必须依赖于人们的情绪冲动,于是她才一再“声情并茂地讲述国旗的故事”;由于胡曼莉深谙中国公益事业的监督机制是一种人情机制,她才反复表演“口吐白沫”的闹剧。胡曼莉从一个收养孤儿的普通人变成了从助孤牟利的大鳄,既是被逼出来的,也是被诱导出来的,甚至是被“培养”出来的,这样的“成长史”耐人寻味。
  
   胡曼莉的倒下,戳破了又一个肥皂泡。在制度缺席的地方,任何神话都是可疑的、靠不住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