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辅导班黑幕:是个人就能办班

发表:2002-02-08 00:0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怎么到处都是“名师”啊
  
  先说广告的误导,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考研辅导班都打着高校的牌子,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实际上,从2001年开始,这些高校陆续注意到各种培训班给学校声誉带来的损害,并开始着手整顿,现在很多培训班和高校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之所以还打上“与某某高校联合办学”等字样,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可信度。广告内容的误导也很严重,比如“拟邀请某某老师授课”,而这些老师根本无法到位,上课时只能胡乱找一些研究生代课,教学质量当然不能保证。

  看一看考研辅导班、冲刺班一类的广告,讲课的总是那些“名师”。我们来算一笔账,看这些名师有没有可能像广告上那样到处讲课:一个老师一年只有38个周末,加上暑假大约100天。全国约有150家培训学校,分布在北京、上海、长沙、广州、大连等地,一个培训学校又有三四个培训班,就算这些人天天讲,也只能讲30个班,怎么可能同时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培训班上呢?所以,现在的培训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师资不到位。即使这样,培训班的“名师广告”照打不误,挣钱呗!

  在很多学生的眼里,一些老师“为了学生”到处奔波,事实上,他们“爱”学生还是“爱”钱,实在很不好说。

  “名师”7年之间讲课费涨了7倍。2001年,北京一位“名师”拿到的报酬是700万元,而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几乎为零。

  “名师”秘技也就是那几招儿

  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名师”放弃了职业道德,他们通常的做法是一方面贬低其他教师,另一方面向学生传播、暗示所谓“内部信息”。

  1999年,一名英语教师在南京的一次考研讲座上拿着一道英语翻译题向数百名学生说:“这道题,某某来问我怎么翻译,是意译还是直译。”而实际上,他提到的这位老师只和他见过一次面,而且在1996年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是借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

  一些老师在培训班宣称自己所在的大学“有两位考研政治命题组成员”,努力显示与“考试命题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让学生浮想联翩。

  名师讲课的底稿是几年前就已备下的,讲课时滔滔不绝地串讲他认为的重点,将内容再筛一遍。聪明的“名师”每次还有保留的“趣味故事”,供提神之用。末了,“名师”们总是告诉大家,“我花了大半生的时间编写了一本书,一定会对大家有帮助的。”


一些老师迎合学生的投机心理,动辄向学生兜售“应试秘诀”、“学习规律”。有的宣称“经过我多年研究,英语选择题答案只要出现o nly、most就不是正确答案---相对的是解,绝对的不是解;概括的是解,具体的不是解。”但事实上,1994年1月四级考试中,就有他所谓“绝对的”正确答案。

  这样的说法固然迎合了考生的心理,但对考生的危害更严重,因为这些所谓的“经验”、“秘诀”根本站不住脚,没有谁能靠着“悉心的辅导”就能考及格,也没有谁在命题时一定要把有o nly、most的答案列为错项。对负责的老师来说,“规律”不是随意就能总结出来的,相反,只有那些在本学科领域内钻研不深的人,才会张口闭口都是规律。

  应该说,一些老师讲课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说“效果”不错,一方面是说老师的专业水平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另一方面是说老师能迎合学生的心理,比如说“我能押到多少题,上我的班可以少吃苦”等等。曾经有一位“名师”在讲课时公开向学生悬赏,如发现有谁讲课比他水平更高、押题更准的,重奖5000元。此言一出培训市场一片哗然……

  “效果”好和“质量”好,可不是一回事。在北京,有一名医生经常在培训班讲英语;在西安,有一名学机电的老师在讲政治,所谓教学质量可见一斑。

  押题、过关率是最诱人的套儿

  “某某老师经过对考研试题多年潜心研究,摸索出独特经验,押题率达98%”、“通过某某老师的冲刺辅导,本学科的过关率高达90%”……这是考研、英语四六级考试等辅导班广告中最常见、最具煽动性的语言,一些教师也热衷于向学生吹嘘自己的押题率和通过率。一名教授在广州一大学辅导课堂上公开说“冲刺班的任务主要就是押题”。

  实际上,所谓押题率、命中率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以政治为例,有的老师说自己的押题命中率高达98%,“编写的教材中有多少是同试题一致、相近的,称之为直接命中;运用已给知识和有关模拟试题就能答对考题的称为间接命中。”

  这就给考生编下了一个“套儿”:老师讲课是按考试大纲讲,考试出题是按照考试大纲出,老师讲课肯定是大纲涉及到的都要讲,但在统计押题率时,凡是认为考题和讲的沾边,就都算押中了。难怪有人说,如果你听信98%的押题率,不如去买一本考试大纲,它的押题率是100%。

  考试命题是一项科学、严肃的事情。应该说,考试可以预测,今年可能会考什么,但老师没有资格说也不能说“哪些肯定要考,哪些肯定不考”。一些“名师”在编造自己的押题率、通过率的同时,为了让学生相信自己“在考试冲刺串讲阶段有更新更准的考试信息”,向学生暗示自己和命题组成员有密切的关系,可以得到内部信息。

可以说,几乎所有学生都会因为这些人背后的某某大学教授身份而多少信一些。

  实际上,考试命题有着科学的题库和严格的纪律---试题组成是按难度系数随机抽取的;命题组长开会第一句是“保密”,最后一句也是“保密”,泄露试题是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没有一个命题老师胆敢因为“个人关系密切”或某些利益漏题。“名师”也就不可能得到任何“更新更准的考试信息”。

  如果一些老师的押题率能达到98%,这是很不正常也不可能的事。教育部考试中心一名官员也参与考研政治命题多年,他去年专门花高价买听课证,听了最为知名的“名师”的政治考研辅导班,得出的结论是:一,他讲课水平一般;二,没有押到任何题。

  此外,一些考研培训班还打出广告,“考试不及格赔800元”,这也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骗局。首先“及格”就是一个模糊概念,是60分,还是考研公布的分数(如政治科通常是50多分),还是培训班自己定的分数,如果是后者,培训班可以把分数定成20分,那样,就不可能有一个人领到赔款。再说,有人要求赔款时,培训班会以各种理由和借口拒绝赔钱。

  随便什么人都能办个培训班

  按理说,教育培训是文化产业,办班的也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说得难听一点,现在是什么人都在办班。一些办班者希望这个市场混乱,好从中渔利。

  以考研为例。1991年到1996年是第一阶段:1991年第一次公布研究生考试大纲,举办培训班的多是正规单位,包括研究生院、系、所,培训市场是有序的。但由于是公办,广告、宣传、工作人员态度都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教师的讲课费也限制得很严,市场发展缓慢。到1996年以后,第二渠道的介入、考研人数的激增使考研培训市场空前活跃,但各种“黑班”的出现也打破了市场的秩序。

  现在是什么人在办班呢?实事求是地说,办班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认真负责的,但也有很多素质低下的。

  在考研培训市场,有一个办班者初中文化水平、原先是受雇于培训班专贴招生广告的,因为看着办班赚钱,自己就开起班来。和别的培训班发生纠纷时,他会动用武力解决问题。有一次他在北京一所学院校内办班,另一个办班的在校门口散发招生广告,他知道后大怒,当即打电话召来七八个打手围攻。对方一看不行要撤退,他说:“要走也行,交1000元了事。”对方只得掏钱。还有一次,他因为和别人贴广告发生矛盾,双方约定在某大学灰楼旁边的花园谈判,各带3人。结果,他派6名打手带刀前去,自己躲在旁边。对方也有防备,在旁边的食堂门口架了一台摄像机,打手们见状没敢动手就溜掉了。  


还有一位培训学校的校长,办班前从山东农村来北京治病,偶然发现中关村一带考研培训的广告满天飞,灵机一动办起了培训班,现在是病也好了,钱也赚了。

  培训班的利润有多大?说出来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1996年到2000年是考研培训市场活跃的几年,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期间办班的成本非常低,而利润却高达50%。很多人就是在这时掘到“第一桶金”的。从2000年开始,“名师大腕”逐步在市场需求中奠定了“江湖地位”,而且要价越来越高,培训班为争取生源需要的免费讲座场次越来越多,场地费、交通费等开支大幅增加,办班的利润在13%到20%之间。2001年,北京一家培训机构的营业额达到了1400万,办班的个人也能拿100多万元。

  从名义上说,办考研培训班是有很多规定的,不是任何人都能办。培训班注册的规定条件有4个,一是在注册所在区有常住户口,办班人有副教授、副研究员的职称;二是50万元注册资金;三是有固定的场所,且有500平方米教室;四是有固定的教师。

  但实际上,这4条规定都可以变相逃避。户口、职称方面可以找一名高校的退休人员,办班的和他签一个“借名”合同,一般价格是1万元;50万元注册资金有的办班者自己能拿,拿不出来的也没有关系,现在有专门的代理公司,只要你出3‰的代理费,就可以帮你垫付50万元;固定的场所也好找,培训班和某些小学、中学签订虚假租用教室协议,实际上并不租房;至于固定师资更好说了,找一些高校教师的身份证复印件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培训学校的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培训地址就形成了两张皮,工商、税务查都没法查。可以说,北京大部分考研培训学校都是以别人的名字注册,政府部门想监督都难上加难。

  学生的投机心理是最容易被利用的

  几年前,有一个人在一所大学旁边办了一个辅导班,请当时考研圈里有名的何老师、谢老师讲课,课后学生对讲课效果不满意,砸了教室的玻璃,质问办班的“为什么让假何老师、假谢老师来讲课?”学生本来以为这两位老师能讲出自己期望的“信息”,讲不出来就认定人是假的。还有的学生问老师:“离考试还有一个月,7000多英语单词只背会1000个,剩下的6000多怎么背下来?”

  应该说,考研班中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教育培训市场的混乱固然和商业化炒作有直接关系,但和学生的投机心理也有很大关系。

  从研究生考试、统一司法考试到英语四六级考试、在职研究生考试等,很多学生报班时缺乏理性的思考和选择,谁能吹就信谁,谁的名气大就跟谁,希望能通过上培训班少花时间和力气,达到事半功倍、一蹴而就的效果,这样才会对培训班“押题命中率98%”、“提供全真模拟试题”之类的大话深信不疑。


  不管英语、政治,还是数学,要想考高分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没有一个人是靠培训班得高分的。研究生考试是目前最高水平的选拔性考试,随着考试内容、考试方法的改革,应试的一套东西逐渐会失去效用。但如果学生存在急功近利心理,一些培训班和辅导老师就会借此大发其财。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