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异议作家戴晴
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已经落下帷幕,而主宾国中国在本次书展上的表现却依然是人们讨论的话题。来自北京的戴晴女士是少数几位有机会全程参与本次书展的中国独立作家之一。围绕着她是否能够出席书展活动并发言,法兰克福书展方面和中国代表团进行了多次"角力"。而戴晴也成为了德国媒体了解中国民间声音的一个重要渠道。在书展过后,戴晴对于这几天的经历有怎样的感受?对于中国作为主宾国的表现又会作出怎样的评价呢?本台记者在戴晴离开德国之前,对她进行了专访。
德国之声:戴晴女士,您这次全程参与了法兰克福书展的活动,其中还包括了9月份的那次讨论会,首先请您作为一名作家,作为一名参与者,谈谈对于这次书展的总体印象。
戴晴:我觉得,这次书展是中国自从30年以前确定了改革开放政策后,国际社会对中国一直报有的,"这是一个重要国家,回到国际大家庭来"这个态度的最新一次的体现。30年来,只要中国有机会回到国际大家庭,他们基本上都是非常热情地敞开胸怀,欢迎中国回来,这次也是这样。可惜的是,中国有这样一种心态,"你们不用管我们的事,我们有自己特殊的国情,我们养活13亿中国人不容易,我们还要坚持我们的意识形态,在自由人权等基本人权上,我们有自己的处理办法,所以你们也别管我。除了有GDP这样的硬实力,导弹大炮,我还有'软实力',从奥运,从媒体的高峰会一直到法兰克福书展,都是要显示我的'软实力'。"我自己问了周围很多人,包括德国人,我觉得中国政府没有达到他的目标,花了那么多纳税人的钱,想展示自己的'软实力',但人家不买他的帐。所以这次只是花了很多钱,给这些出版系统和文化系统的官员又一次秋天到欧洲来旅游和购物的机会。可是对于全世界了解中国从改革开放以后,在最基本的自由人权民主,你们往前走了多大步,现在情况怎么样啊?这个真实情况,不但没有提供出来,而且适得其反。
德国之声:这次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很多媒体在报道有关主宾国中国的情况时都提到一个遗憾之处,就是中国官方代表团与民间"异议"作家之间没有进行任何直接公开的对话交流,而法兰克福书展的宗旨就是给各种不同的声音提供一个对话的平台和机会。您是否也对此感到遗憾呢?
戴晴:当然遗憾,而我不仅仅是停留在遗憾上,而是努力争取机会。你们(中国官方代表团成员)老躲着我,可是我是中国人啊,我在中国生活写作啊,我希望把我和我的朋友们,以及普通中国人生活的真实情况告诉大家,我也希望和你们交流交流。你们这个政策怎么那么糟糕啊?你要跟我解释解释。比如说书号制度,比如说为什么《出版法》就是不出台。我一次一次地试图和他们接触。他们从展馆的安排就开始计划,中国的展馆是第6展馆,那么就把请我发言的德国笔会的小摊子放在3号馆,都离得远远的。那也没关系。他们不是有一个论坛要与德国媒体见面吗?那我也去参加,我就希望他们能回答我的问题。我终于可以和中国的官员,比如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局的局长,我终于可以和你面对面了,你总要回答我一个问题吧。嘿,(接受提问的时候)不叫我,散了以后我再去找他吧,人没了。所以我不仅仅是停留在遗憾,我在努力争取机会,他们也不给我。我就奇怪了,你是我们供养的,我们纳了税,让你们好吃好喝,就是让你们办好事的。现在我觉得你们做得不好,我想告诉你哪里做得不好,也想问问你有什么困难。在国内不让我问,到了这儿了,我们俩就面对面了,你都不让我问,那到底是为什么?你是过于强大了,还是过于心虚了?
德国之声:您的话让我想起台湾作家龙应台女士的一番话,大意是"(中国政府)连高行健都不敢面对,请免谈大国崛起"。近十几年来,中国一方面经济实力强大了,"硬实力"有目共睹,而"软实力"方面也在努力推动,但从某种角度而言,又往往让人觉得底气不足,或者像您说的"有点心虚"。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戴晴:我不太同意你说的"'硬实力'有目共睹"。大家的一个误解,所谓的'硬实力'就是看GDP,还有就看北京、上海盖了多少大楼,中国有钱人出国买多少奢侈品等等。这个真的不是'硬实力'。如果中国要是有最基本的人权民主自治的权利的话,那么中国实际上的广大人口的市场和创造力,比现在表现出来的要好得多。所以实际上,一党专制的中国政治体制是妨碍了中国的'硬实力'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软实力'就更不要说了,人家根本就不接受,"我们的事情你们不要管,我们有自己的人权标准",刘晓波这样的很多作家就抓到监狱里,人家怎么可能接受呢?所以'软实力'他也没有展示成。
德国之声:在书展刚刚结束的时候就传出消息,书展主办方解除了与负责主宾国项目主任里普肯的合作关系,理由是他难以与中国在主宾国有关的问题上进行协调。您在书展前后与里普肯打过很多交道,比如在9月份的讨论会上,您首先受到邀请,后来又被撤回,最后还是被邀请参与。您怎么评价这个人以及有关他去职的消息呢?
戴晴:只有像我这种在中国政治文化环境中泡大的人,才知道,怎样在坚持原则的时候利用灵活的手法,在利用灵活手法的时候又表现出你实际上是有高瞻远瞩的想法的。我真是很同情他,因为说得最简单的,他是受"夹板气",中国要展示'软实力',其势汹汹,德国媒体是不怕的,德国民众是不怕的,可是作为一线工作的里普肯,他有的时候就失了分寸,进退失据。所以最后就落得了这么一个结局。不能说他是个坏人,他希望把事情做好,但他的智慧、定力,在运作复杂局面的时候,他有点进退失措。第二是,我非常深得感慨是,如果按照里普肯做错的,或者做得不是十分妥当的这点事,在中国算什么啊。我可以说,在中国官员和民众之间这样的事情每秒钟都在发生。只有在民主制度、民众的理念和民众的思想越来越成熟的这样的社会,才会对经手人,他也许是官员,也许不是官员(记者注:里普肯是书展主办方雇员,并非官员),作出这样严厉的制裁或者是处置。所以真是感慨万千,我自己受了点小小委屈,咳,在中国受的委屈比这大多了。我都能承受,而且我非常高兴,自己的这一点小小委屈换来了事情更一步向前推进,把本来遮着盖着的事情放到光天化日之下,这都是好事。
来源:德国之声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