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6月CPI高达6.4%,超越2008年7月6.3%的水平,创36个月的新高。基于翘尾因素,6月份CPI破六早在市场预期之中,正因如此,大部分机构或学者认为,6月份CPI将在见顶后逐步回落,显示出对通胀乐观的态度。
这些乐观的观点将通胀视为一种偶然的结构性现象,比如基数效应、猪肉价格等。甚至大部分机构和专家将CPI上涨过快归因于猪肉,认为只要控制好猪肉供应通胀就会回落。
由于猪肉在CPI构成中权重较高,这种推断在技术意义上是存在的,但与现实脱节严重,因为6月份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尤其是烟酒和服装这两项很少价格上涨的商品也在涨,交通和通信的价格同比也连续上涨并达到新高。
中国研究机构对于通胀的判断主观意识多于科学分析,这主要是研究者的利益角色决定的。一部分官方机构承担政府赋予的引导通胀预期的责任,倾向于将通胀视为结构性的短期的现象;而市场研究机构有过多的利益色彩,尤其是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都不愿政府政策继续紧缩伤及自身利益,因此,总是淡化通胀压力,反对“超调”。
还有一种主流的论点认为,中国能够容忍经济转型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定程度的通胀,也就是说通胀是转型的副产品(要素价格改革)。应当说,转型与通胀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这种因果关系,但中国现在有将转型作为通胀合理的理由加以滥用,因为只见通胀来袭,未见转型下楼。目前的通胀不是转型带来的结果,恰恰相反,是由于转型无法推进而任由经济在旧的轨道上奔驰,才产生了通胀与资产泡沫。
我们认为,中国通胀正在恶化。近来,食用油、奶粉、粮食、服装等以及医疗、房租、出租车等价格都在上涨,并有全面、加速的趋势。中国控制通胀的决心不应改变,因为通胀涉及全民利益而在本质上是政治问题,即使货币紧缩手段有问题,比如重数量调控而轻价格工具,这可以改变,但紧缩的目标不应该动摇。通胀绝不是偶然的短期的,而是在恶化,以猪肉为例,价格上涨是因为养殖成本增加以及散户逐步退出这个动荡的市场,这意味通胀正在挑战传统的猪肉供应周期,可能使价格长期保持高位。
要知道,推进转型的同时保持高增长才会有通胀,如果推进转型的决心与力度很大,中国经济增长就会回落,通胀压力就会消失。因此,目前的通胀与资产泡沫是因为要保持高增长而畏惧转型制造出来的,是经济结构失衡加速的结果,任何以通胀润滑转型的想法,都会将更多的资源卷入泡沫漩涡,任何对局部失衡的调整,都会被泡沫淹没并成为膨胀泡沫的力量。美国1980年代的滞胀与2008年次贷危机、日本泡沫经济都是对结构失衡的纵容造成的,想以局部调整规避结构问题。中国不应该重蹈覆辙,应以最强大的意志推进改革,破除利益集团的阻碍,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