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虧損數據讓人觸目驚心

作者:湯莫 發表:2010-08-29 14:0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慘淡的市場顯然沒有給中國銀行業的QDII帶來好運。

目前正在運行的262款銀行QDII產品超過一半累計收益仍為負值,面對這一局面,某股份制銀行私人銀行部人士8月27日說,隨著接下來半年,相當部分2007年下半年-2008年上半年發行的QDII集中到期,QDII大面積虧損將成為投資者的噩夢。

接受採訪的不少商業銀行人士均表示,目前,除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等個別幾家銀行,中資銀行基本都停發QDII,而即便仍在發售產品的外資銀行,其產品結構和模式相較之前也日趨保守。

出海翻沉:大半產品虧損

據普益財富統計,截至8月19日,銀行系正在運行的262款QDII理財產品中,累計收益率為正的理財產品有108款,較前一週統計略增加2款。其中,39款中資銀行QDII理財產品單位淨值均大於0.5,但累計收益率為正的僅有6款。

相較中資銀行QDII的表現,另外223款外資銀行QDII產品情況相對要樂觀一些,其中,累計收益率為正的產品有103款,尚不足一半。

數據足以讓人觸目驚心。

根據筆者從銀行系統內部獲得的一份數據,截至8月19日,被計入統計的262款銀行QDII產品,累計收益率跌破10%的產品超過了100款,而累計收益率為負25%以下的產品,更是將近50款。

其中,跌幅最大的為渣打銀行2008年8月25日發行的一款挂靠原油指數的產品,即渣打開放式結構性投資計畫瑞銀彭博固定期限成份原油回報指數(UTSN004),跌幅為45.95%。如此跌幅的背後,是國際油價(以紐約WTI價格為例)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由147.27美元/桶高位向下俯衝,過山車般走了一遭,截至2008年8月27日,國際油價基本維持在73美元/桶,與2年前最高點相比,近乎腰斬。

不過,累計收益率最高的一系列產品,也是渣打等外資銀行領銜。一款由渣打銀行2008年8月發售的掛鉤黃金指數的QDII產品——「開放式結構性投資計畫瑞銀彭博固定期限黃金超額回報指數(UTSN003)」產品位列收益榜首位,其運行以來的累計收益率為68.02%。

由此可見,外資銀行QDII產品風險偏好要遠高於中資銀行。

在累計收益率排名後10位的銀行QDII產品中,只看到一家中資銀行的身影,即中信銀行。該行2007年9-11月份發行的三款代客境外理財產品完全被套牢。其中,2007年11月發行的一款投資於港股的產品,即「港股早班車」代客境外理財4號人民幣,目前累計虧損44.39%,短期內扭虧無望。

生不逢時:風暴前夕的處女航

對於為何產生如此大面積的虧損,某股份制行資金部人士認為,主要原因仍然與當初QDII出海時機選擇不當有關。上述262款產品當中,發行於2007年7月到2008年7月時段,即次貸危機全面爆發前夕的產品有185款,佔到70%。

「次貸危機前的半年,既是國際油價的高點,也是海內外股市泡沫聚集期,」上述股份制行資金部人士分析,「其間中國股市也從6000點的高位動盪向下,所以,無論掛鉤原油期貨還是投資國外股市,都是典型的高點被套。」

事實上,從2008年9月份金融危機全面爆發開始,中國銀行業包括券商基金QDII,便基本處於停發狀態。此種狀態一直延續到2009年7月份。在2008年9月雷曼破產之前,商業銀行還不斷面臨人民幣咄咄逼人的升值態勢,銀行系QDII匯兌損失也屢遭外界批評。

令人不解的是,在這期間,銀行系QDII理財產品可投資國家和地區卻一直在放寬。一面是損失慘重的QDII,一面是看似不斷放鬆的政策,中國的QDII到底得了什麼病?

「2006年時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場正迎來一輪牛市行情,商業銀行緊跟市場變化,推出一系列股票、基金、指數以及商品掛鉤的中高風險理財產品。」某股份制銀行資金市場部人士分析說,「可是在當時,國內相當部分商業銀行並不具備結構性產品設計和風險防範能力,於是便大量從海外投行手中直接購買結構性理財產品。銀行實際上並沒有依據國內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需求特徵設計產品,也沒有找到相應的風險對沖機制。」

金融危機的到來,以及之後隨之而來的全球股市、商品市場的瘋狂跳水,直接將國內剛踏出國門的QDII慘遭沒頂,形成了大幅浮虧,目前銀行系QDII的大面積虧損,乃是危機前欠下的舊債。

同樣,年輕的QDII還免不了陷入國內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都過度銷售的陷阱——對於投資者面臨的風險,銀行理財銷售人員風險提示不足甚至沒有。

未雨綢繆:備戰投訴潮

金融危機期間的慘敗,使得危機過後,重新啟動的銀行QDII面臨無人問津,發行乏力的局面。

今年上半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肆虐使得歐美股市難有大的起色。銀行QDII表現,與歐美股市大勢又休戚相關。

以此前2週的數據為例,8月初,美國一系列低於市場預期的宏觀經濟數據出爐,引來市場對美國經濟復甦步伐的擔憂,8月6日至12日道瓊斯指數週平均下跌2.83%;由於海外股票市場的普遍走低,這一週約6成的QDII理財產品淨值下降,262款QDII產品平均淨值增長率為-0.77%。

好在一週之後,因歐美股票市場回暖反彈,當周近七成比例的QDII理財產品淨值有所上漲,262款QDII產品平均淨值增長率為0.36%。

在市場行情疲軟之下,商業銀行為挽救形同虛設的QDII理財產品也曾作出一些嘗試。

某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介紹,改變主要有兩點,一是無論中外資銀行,其新發QDII產品風險偏好度均有所下降,2007年相當流行的帶有「觸發機制」的QDII產品被市場擱置,保本收益類產品大行其道,同時,為規避風險,產品設計期限進一步收短。

比如目前正在發售的一款名為中國銀行HJB1003GX7D-27的外幣理財產品,其產品期限僅為7天,同時為保本固定收益類產品,預計年收益率最高可達2.2%。

同時,銀行QDII產品也正參照基金QDII模式,比如開發銀行QDII定投產品。此前,已有渣打銀行推出定期定額代課境外理財投資服務,其定投業務包括隨時改變投資金額、隨時加入或停止定投計畫等,據此,若海外市場處於高位,投資者便可擇機減少定投金額,而市場跌至低位時可反向加持。

不過,相較基金定投,目前銀行QDII定投業務資金門檻較高,每月起始投資金額為人民幣5000元,高於基金QDII定投。

眼下,隨著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初發行的大量高風險QDII產品陸續密集到期(期限大多在3-5年),商業銀行將不得不再次被推山風口浪尖,目前,運行期在2年以上的QDII理財產品共203款,自運行以來的平均累計收益率仍為-8.53%。

不過,上述股份制行資金部人士介紹說,經歷了2009年下半年的多次理財投訴案,大多數商業銀行其實已未雨綢繆。

目前很多商業銀行已與投資者進行了意向性溝通,產品到期後,投資者可自由選擇自動贖回,如此盈虧自負;也可與銀行選擇展期。

無論怎樣,對於商業銀行來說,目前銀行系QDII的困境確實為當初始料未及,而銀行系QDII如何扭轉目前的疲軟局面,未來路在何處,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来源:21世紀經濟報導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