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WTO元年十大流行欺騙詞彙

發表:2002-12-12 21:3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1、承諾

  人們喜歡將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說成是對這一組織許下一個重大的諾言。加入WTO前後,WTO及有關國家的政府、非政府組織均就中國能否順利履行入世承諾作預測、研討、評價,還有適時的監控。

  一年來,中國政府也的確盡了自己最大努力,在修改法律法規、增加透明度、開放新領域……。比如到目前為止,國務院有關部門已清理了涉外經濟法規2300多件,其中廢止了830件,修訂了325件。

  但履行承諾之路究竟有多長,有多難,也許誰也說不太清楚。有意思的是,至少從表達上,對其中之難,外國人強調得比我們自己還要多。

  還有一點也有意思:我們在講中國作出承諾的同時,很少強調另一方面,即WTO及其成員國對中國作出的承諾。

  2、規則

  談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機遇時,常常掛在人們嘴邊的是有關「規則」的一句話:加入WTO以後,我們便既是規則的遵守者,也是規則的制定者。

  當然,一般人並不能確切地知道,作為WTO成員後,我們在規則制定方面能起多大作用。而在大概念上,卻很清楚一點:加入WTO就是要履行承諾,履行承諾就是要遵守新的遊戲規則。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入世談判美方首席談判代表巴爾舍夫斯基的說法:「我不認為西方社會讓中國符合西方價值觀是現實的、合理的。……相容性是不同國家共同努力的一個目標,不同國家可以有不同的步伐,重要的是大家要向同一個方向努力。」

  3、反傾銷

  從機遇方面來說,加入WTO對中國企業意味著更多的國際市場機會。談到這點,沒有人不想到中國出口產品的由「廉價勞動力」帶來的價格競爭優勢--既然如此,反傾銷也就成了中國企業不得不面對的話題。更何況反傾銷現在正在全球呈蔓延趨勢。

  本來反傾銷是雙向的,也是中國人用以對付外國進口產品的武器。但與應付別國指控相比,我們對外的反傾銷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為與其他WTO成員相比,中國70%的出口是那些很容易受到反傾銷措施攻擊的產品。

  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威爾.馬丁說,在今後10到15年內,中國很有可能仍因一些高度歧視性的非市場供應和對中國產品實行非市場待遇而受到反傾銷措施的攻擊。難怪中國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呼籲,國際貿易中要慎用反傾銷等非關稅的保護手段,否則即使實現了全球貿易零關稅也無濟於事。

  4、世界工廠

  一年來,「世界工廠」既是被人們提及次數相當多的詞,也是一個引起廣泛爭議的詞。

  首先,對什麼叫世界工廠,以及不同定義下中國能不能稱為世界工廠全無定論。持樂觀態度的人列出中國一系列產品佔全球產量的份額來證明,比如空調佔1/4,彩電佔1/4,冰箱佔1/5等等。但這一簡單的統計究竟有多大實際意義不得而知;持相反觀點的人認為,我們現在充其量只能說是在某些產品上成為了「世界車間」,與「世界工廠」是兩回事,盲目樂觀會誤導公眾。

  而與此同時,某些周邊國家正有一股「中國威脅論」在迎合著關於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樂觀論調。認為是中國人搶走了他們本國人的就業機會。

  倘若是獅子,誇耀自己強大並無不可;如果是羊,就得想想再說了。

  5、中國製造

  人們並不注意「中國製造」與「世界工廠」之間區別何在,說實話,如果不是非要區別不可,二者也確實不好區別。

  不妨認為「世界工廠」多是從跨國公司在全球安排其價值增值鏈環節的產物,而「中國製造」則是我們自身在國際競爭中戰略地位的選擇。

  大凡在國外逛過街的人,看著零零總總的標明「中國製造」的商品,都不能不驚嘆於「中國製造」的「威力」,但高興之餘也會有遺憾:畢竟「中國製造」的商品都是一些價格低廉,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小商品,間或有些更值得驕傲的東西,仔細一看,還是貼牌生產的。

  從這意義上說,「中國製造」也遠遠不能等於「中國威脅」。

  6、跨國公司

  早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很久,「跨國公司」就是個流行詞彙了。加入WTO令這個詞彙出現頻度大大增加。

  聯合國貿發會議最新的統計結果說,目前全球有跨國公司65000家,這些跨國公司擁有85萬個國外子公司。跨國公司國外子公司創造了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11%以及全球出口額的1/3。

  說跨國公司「富可敵國」並不過分。聯合國貿發會議2002年8月12日公布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前100大經濟體中有29個是跨國企業。埃克森美孚以630億美元的增加值排名全球第45大經濟實體,排名高於巴基斯坦國。

  對我們而言,跨國公司是國際化的使者,是我們入世後需要更加重視並善待的對象。說善待,因為它們對中國經濟作出不可忽視的貢獻;說重視,因為它們是中國企業學習、合作的對象,也是競爭對手。

  7、對標

  自從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幾年前作出決定,不再以行政命令扶持和發展大企業集團以來,從沒有什麼事像「對標」一樣引起政府和大企業之間如此密切的聯動。

  在中國政府緊鑼密鼓加入世貿組織之際,中國幾個大企業的「對標」工作也在以相同的節奏進行著:中海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等在國內頗具實力的公司紛紛在國際上選定自己學習或趕超的目標,在非常具體的量化指標上比較雙方的差別,依此制定出企業發展戰略。

  事實上,即便中國沒有加入世貿組織,「對標」不僅在跨國公司之間,在國內企業之間也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說白了,就是找榜樣、比差距。

  但在政府提倡和幫助下,中國企業如此大規模、細緻化地「對標」,在入世前恐怕還真想像不到。

  8、競爭力

  與其他概念一樣,在加入WTO前,「競爭力」也不是個陌生的詞彙。但肯定是加入WTO讓這個詞變得更加流行,也更加富有國際化內涵。事實上,現在企業已經不習慣單用「競爭力」三個字,而要在其前面加上「國際」二字了。

  但「國際」兩個字不是好加的,一旦放在國際環境中,我們就很容易發現,那些在國內已經很具競爭力的企業在跨國公司面前,不過是個「小不點」。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張旭之,花了多年心血完成了一個衡量企業競爭力的指標體系。按他的說法,中國一些優秀企業即使在總量指標上堪與跨國公司相提並論,但一具體到人均指標,便再無底氣。

  正如專家所言,廉價勞動力是國家的優勢,但不是中國企業的優勢。也就是說,企業競爭力與國家競爭力並不是一回事。

  9、跨國購併

  用國際化的語匯與眼光看直接投資,就不能不說到「跨國購併」。而這兩年,「跨國購併」成了一個讓人愛恨交加的詞:

  1990年代後半期,全球跨國投資急劇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跨國購併大幅度增加。而2001年全球跨國投資流量急劇減少的主要原因也是跨國購併急劇減少。按照聯合國貿發會議的數字,2002年1-7月,全球跨國並購的數量同比減少了40%。

  而在這樣大背下,中國吸引跨國公司投資不降反升。有人說,這是中國投資環境好;更有人分析,這正是因為中國一向不以購併為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主要方式。

  有專家說,現在跨國公司在中國購併企業,一缺法律法規,二缺被購併主體,三缺市場環境。真不知道不缺什麼。換句話說,這些條件都有了,跨國公司會不會積極還未可知。

  10、本土化

  儘管日本人不說「本土化」,而說「現地化」,但日本企業卻是一年以來本土化的最積極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加入WTO前後,跨國公司們的「本土化」概念早就超出人們慣常的理解--正如對「世界工廠」的深入理解那樣--絕不僅僅停留在生產本土化方面了,人才、管理、研發、採購、公關、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本土化正層層跟進。值得一提的是跨國公司在華的「傘形公司」職能的變化對其本土化進程的推動。還有,隨著中國加入WTO所承諾的跨國公司分銷權的放開,這一領域的本土化工作也勢在必行。

  至此,我們看到有意思的一點:只要中國政府充分放手讓跨國公司去做,本土化就是它們的必然取向。


原載中國經濟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