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專欄】政協委員的淚水該為誰流?

作者:天人 發表:2007-03-12 20:1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據大陸《重慶商報》3月11日報導:在政協新聞出版組日前的一次小組討論會上,原本不想發言的常城委員還是沒忍住。「部分醫護人員缺少敬業和人道主義精神,工作態度上存在問題。一些護士不願做簡單卻重要的瑣碎工作,只滿足於向護工索要有時是失真的數據信息,對病人的治療出現誤導。」他抱怨道。

據悉,事情源於兩會前,他的百歲父親因病去世。作為父親最小的兒子,他在北京一家三甲醫院陪老人走完了人生最後的81天。這81天的陪護經歷,使這位曾任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官員、走過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全國政協委員對醫護工作有了進一步瞭解。他發現醫院存在一些急需改進的問題:一是收費行為欠規範,醫院沒有按照院務公開的要求向病人提供每日費用清單。二是重症監護室費用高,但衛生條件差。有的監護室大門外邊堆放著醫用垃圾。三是醫院管理不夠嚴格。重症監護室是醫院重地,但平時管理鬆懈。護理人員在班上扎堆聊天的情況時有發生。病人家屬找護士處理應急問題,有時要三番兩次才能請得動。

「最令人感到難以理解的是,上級機關來醫院檢查,前一天突擊搞衛生,弄得監護室大亂,並從次日清早起將陪護、家屬一律清湯,達7個小時之久。」常城委員說,「每個監護室都站著一位笑容可掬的護士迎接檢查。而我的親人就是在兩天之後去世的!」說到這裡,他已經有點哽咽,眼中流出了淚水。全場出奇的安靜,一位工作人員悄悄遞上了濕毛巾……

對於護工制度,常城委員提出質疑:「很多本來應該護士做的工作,現在都讓沒有受過正規訓練的護工做了,而護士的護理技能卻在退化。」對危重病人,哪怕像拍拍背這樣的動作,都是很有技術性的。」常城委員說。「我們家拼了全力了,我是最年輕的,再加上兩個人……還忙不過來。」常城委員哽嚥著,幾乎無法再說下去,「百歲老人最後說,我要回家……」事情儘管「發生在我身上,是個個案。但據瞭解,這類現像在不少大中醫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他還說,「醫德醫風和建設和諧社會密切相關,我希望能引起有關部門和社會的關注。」「人民的好醫生、好護士,你在哪裡?」常城委員的話,又回到了政府工作報告,「我希望報告在2007年部分加上一句——提倡敬業人道的職業道德操守,切實解決好醫德醫風中存在的問題。」

在這樣一個「不尋常」的時間和地點,常城委員落淚的場景顯得格外突兀,也更加令人為之動容。不難想像,很多人都曾經遇到過與常城委員相類似的遭遇。有道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和普通百姓相比,常委員已算個「人物」,如果不是親身經歷,想必他永遠也沒有機會「領教」一回真實的醫德和醫風是什麼樣。在這裡,我們只想問一句:難道只有讓所有的代表和委員「感同身受」一把,才能知道百姓的苦難有多深嗎?常委員的淚水雖然是為自己而流,但是其關於重建醫德醫風的建議,卻代表了全社會的普遍呼喚。

毋庸諱言,醫德的普遍滑坡是當今不爭的社會現實,近日有兩則新聞對分析其中原因不無裨益。其一,近日一道「冬天給患者做觸診前應該做什麼?」的題目難倒了眾多醫生和准醫生。其實答案很簡單:「應該先把雙手焐熱後再接觸病人的身體。」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大學醫學院教授孫靖中對此憂心忡忡。當被問及一個稱職、合格的醫生需具備什麼素質時,他的回答堅決利落:「首先要關心愛護病人,這是作為醫生首要的素質,甚至先於技術。」可是,在大陸目前的醫生培養模式中,技術仍是重中之重,而醫患溝通交流藝術、敬業精神等整體素質的教育明顯欠缺。走上工作崗位,決定醫生前途命運的是技術,而不是醫德。其二,巴德年代表等9位委員近日聯合發言指出,大陸的醫藥衛生總體水平被世界衛生組織排在第144位,而衛生公平性竟被排在第188位,名列全世界倒數第4位。這與大陸目前的國際地位和快速發展的經濟狀況相差甚遠,醫藥衛生事業的嚴重滯後已成為大陸社會發展的瓶頸。

其實,早在去年,新華網3月18日就曾詳細報導過大陸獲得的這個「榮譽」。當時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和世界衛生組織共同完成的一份針對「大陸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研究報告指出:大陸現有的醫療衛生體製出現商業化、市場化的傾向是完全錯誤的,違背了醫療衛生事業的基本規律。由於大陸在醫療衛生領域過多地利用了市場化機制,才導致了現有衛生資源分配嚴重不公的局面,使得處於高端的城市大醫院發展越來越快,而低端機構,尤其是農村鄉鎮醫院、城市社區醫院等逐步萎縮,甚至到了無法生存的地步。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貝漢衛表示,目前大陸在總體醫療費用中的公共投入僅為17%,而美國至少投入了總需求的45%,幾乎是大陸的三倍。在大陸有一些醫療衛生功能難以實現就是因為沒有政府的資金支持。

誠哉斯言,政府缺少必要的投入和干預是造成當前有限的衛生資源使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而醫德醫風的敗壞則是當今大陸道德普遍淪喪的一個縮影。由於政府在衛生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醫院的公益屬性與市場化生存方式發生嚴重矛盾,讓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的醫生額外背上了「創收」的任務。而素質教育的欠缺又使醫生不能自覺地將醫德作為必須具備的品質,而現實的處境又迫使他們必須在醫德與「創收」之間做出選擇。由此觀之,醫德的滑坡相當一部分原因肇始於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既然如此,在呼喚醫德的回歸之餘,我們還是應把目光更多地投向醫療體制的根本改變。只有科學的醫藥衛生體系才能均衡各方利益、堅定職業操守,還原醫院本應具有的公益屬性。那麼,醫德醫風的建設、醫生護士的良知回歸也會相對容易得多。

至於常委員反映的醫患矛盾不僅僅關係到醫患雙方,因為醫生是以醫療制度的代表出現在患者面前的,患者對他們的普遍不信任,實際上就是對現有醫療體制的不信任!而呼喚醫德回歸,並不是強調醫生一定要無私奉獻,關鍵是衛生投入首先應滿足醫院和醫生最基本的需求。否則的話,無論重塑醫德的口號喊得多麼響亮,都不免會流於形式,最終成為「空中樓閣」。(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原創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