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和」的精神

作者:智真 發表:2009-12-06 13:3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我國悠久的文明歷史中,"和"一向是我們中華民族推崇的傳統道德,是涵蓋自然、社會、內心等層面與各領域的基本原則,以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質規定,是傳統文化的精華和一種高尚的民族精神。

和為貴

" 和"表達出和睦、和諧、和平、平和等思想觀念,"和為貴"和"貴和"的思想是我國傳統文化最核心的價值取向。"天人合一",即天人之"和",指人應懷感恩之心敬畏天地,遵循宇宙規律,尊重與保護自然,要洞明"和實生物"之道;個人修身養性,要講究"心平氣和"之工;與人交往,要恪守"和而不同"、"和而不流" 之則;治理國家,要明晰"政通人和"之理,以達到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統一。

孔子在論"和"時,提出以"親仁善仁"為基礎。《大學》曾提出"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就是人們要重視修身養性,"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孔子認為,一個人只有修德之後,才能成為有別於"小人"的君子,才可進入"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境界。

《論語》中說"禮之用,和為貴",指出"和為貴"的前提是要"以禮節之",也就是說要做到制禮守禮,只有"克己復禮"才能"天下歸和"。歷史上作為社會規範與制度安排的"禮",它的特性有二:其一是"別","為禮卒於無別,無別不可謂禮",以此來避免因無別而造成的利益衝突和社會無序。其二是"和","禮"以 "和"為貴,是"和"的體現,關鍵要看它是否體現了道德和正義原則。

例如古時的舜與人為善,德澤眾生。親賢人,遠佞人;廣開言路,傾聽民眾呼聲而立誹謗之木(今演變為華表)。他曾耕於歷山,把肥沃的土地讓給他人;漁於雷澤,把經營好了的漁場讓給他人;帶動河濱制陶的工匠精心製作,不粗製濫造;推行以和為貴的方略,以德感化三苗,使他們棄惡從善。正因為他謙恭禮讓、誠信仁德,百姓都受到感化,人們都自覺的遵守社會道德,以致其"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開創了政治清明、千邦合和的太平盛世。

致中和

古人有"中和"一詞,《中庸》說:"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儒家的誠意正心、修齊治平是由內及外、由吾及彼、由人及物、由近及遠的進路,強調的是由個人修己,終至天下太平。如果人人都能夠不斷提高道德水準和完善人格修養,做到"文質彬彬"、"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舉止有節,行為有度,進退有矩,那麼整個社會必將出現和諧、祥和的局面。

"致中和"講的是適度、恰當、平衡與協調。《周易》說"保合大和,乃利貞",是說要陽陰合德,才能四時協調,萬物生長,長治久安。北宋哲學家張載說"仇必和而解"(《正蒙.太和篇》),是說人與人之間要努力做到使衝突化解、鬥爭解除、戰爭消弭,表達出和平的願望。

他在《西銘》中說︰"干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大意是說,人是天地所生,藐然介乎天地之中。充塞於天地之間的氣構成了人的身體,天地之間的主導便是人的天性。和諧是一種規律,是萬物都固有的規律,保持與否,關係著他的成長或變異;和諧是一種境界,不同的人之間,不同的物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相互均衡,從而才能達到和諧統一,自然萬物都以和諧為生、為美;和諧建立於道義的基礎之上,是一種長久和永恆,昭示了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與博大胸懷。

和而不同

古人所謂"和",是"異"中之"和",無"異"就無"和",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把和同與否作為區分君子與小人的一個標準。"和而不同" 追求內在的和諧統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和"的精神是以承認事物的差異性、多樣性為前提的,是對多樣性的堅守,不同事物或因素之間的並存與交融,相成相濟,互動互補,使萬物生生不已。而"同而不和"則不然,它旨在排斥異己,消滅差別,這種單一性傾向,最終必然導致事物的發展停滯直至滅亡。

例如春秋時的齊景公聽信梁丘據諂媚之言,對眾臣說梁丘據和他最為和諧,晏子說:"臣不是這樣看。梁丘據無端誇獎主公,你們之間只是‘同',而不是‘和'。和諧就像做羹湯一般,用各種調料,經攪拌糅合使味道適中,淡則加料,濃則加水,如此方能食之味佳。君臣之道也該如此,君主正確的,臣子應極力維護。君主不對的地方,臣子也應指出來,以正過失。這樣,國家才能安定,政事才沒有失誤。梁丘據為取主公歡心,不問好壞,始終和主公保持一致,這是和‘相同'怎麼是和‘ 和諧'呢?這樣對主公對國家有什麼益處呢?聽他之言,如同在水里加水,談不上什麼味道。又好比琴瑟,只彈一個聲音,沒有人會去聽它啊。"

晏子從國家政治的角度,論證了"和" 與"同"的本質區別。君臣應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各自充分發表意見的基礎上達成"和",才是國家政治的應有狀態和理想境界。

" 和而不同"的理念是:君子相交,有容人的雅量與堅持己見的操守,互相取長補短,不趨炎附勢,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故和而不同。小人相交,必為共同謀利,依附強權,各懷損他利己之鬼胎,故同而不和,壓抑不同意見,排斥異己。孔子將事事苟同、不講道德原則的人稱之為"鄉願",他批評說"鄉願,德之賊也",指出小人、偽君子定然是眾人所唾棄的。他講判斷一個人的德行"不以眾人的好惡為依據,應以善惡道德標準為依據"。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在任何時候都是不能妥協的。

千百年來,"和為貴"、"與人為善"、"仁者愛人"等,滲透於歷史上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成為人們普遍接受和認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原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