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發燒友重裝上高原

作者:中帝人 發表:2012-04-14 13: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作為業餘攝影發燒友,一年中難得有幾天大假專門去採風,因而每次出去前,就像過大節一樣興奮。提前好多天就開始準備設備了。每當這個時候總是反覆問自己,該帶哪些器材,才可滿足走馬觀花、撞大運式攝影需求,並期望以較完備的器材裝備彌補時間(還有攝影藝術、技術方面)的欠缺。這裡就聊聊我的高原重裝備感受。

大畫幅相機:
高原不乏天高雲淡的大場面,最理想的機器首推大畫幅相機,只有更大的片幅才能滿足更多細節的畫面需求。平時我的林好夫特藝45基本上都在櫃子裡睡大覺,而高原風光這種機子「用兵一時」的最好機會了。其實大片幅全套鏡頭和機身重量、體積未必重過120中畫幅機子,因為鏡頭都非常小巧,所以從廣角、標準到中長焦準備了4、5 只鏡頭。但大畫幅的附件非常多,除4×5頁片至少5片(10張)外,612、617後背、變焦取景器、正像取景器(高原光線強,原配的毛玻璃對焦非常困難)、對焦放大鏡,還有暗帶、測光表、快門線,堅實的腳架等配套器材。

中畫幅相機:
高原的氣候風雲突變,常常是幾秒鐘光影效果就差之千里。中畫幅相機既有高像質、又有135相機強大便利的功能性。特別是片子出來後,用120幻燈機(我的是祿來P66 )放映到3米以上銀幕後,那個震撼,什麼辛苦都會忘卻(只恨當時拍少了)。我的主打機是哈蘇H1,這款機器雖然是全金屬,但機身很輕,甚至比我常用135的佳能1DS MARKⅡ還輕了不少。最大問題就是所有的哈蘇HC鏡頭都重且體積大。因此每次選擇鏡頭帶哪些是最費周折的,HC50—110鏡頭像質有保障,十分方便成為首選;80/2.8標準鏡雖與50—110焦段有重疊,但其大光圈和高像質,還是我的最喜歡的一款鏡頭。另外,高原風光廣袤,若盲目使用光角鏡頭往往不得要領,畫面散亂。中長焦反而是使用頻率最多的鏡頭,故HC210鏡頭加上哈蘇原廠的1.7X增倍鏡也就成為了必備。廣角鏡頭當然還是不可或缺的。我有HC35廣角和稱為廣角王的哈蘇903SCW(標鋼38/F4 .5 ),實際使用時換鏡頭不如另有一臺整機隨時備用,且體積重量基本相當,特別是哈蘇903的濃郁色彩、基本不變形的91度視覺,是我最鍾愛的。因而逐漸HC35頭受到了冷落。
高原攝影,最重要是搶光影變化,因此,雖然大畫幅有更好的細節,但我多次都因組裝、調整、測光等,耽誤了最寶貴的畫面。所以中畫幅是我的主打機型。特別是中畫幅中的H1,具備了所有專業135相機的強大功能,且其造型拋棄了哈蘇傳統造型,手握(人體設計)能力非常強。

135相機:
風光大多是糖水片,人文卻是最容易引起人們共鳴的題材。且現代文明已經高速滲透到高原每一個角落,一些傳統民俗民風以及服飾、小品等,基本上是拍少見少。因此 135機型任何時候都必備的。我主要雙修來卡R、M兩個系列的膠片機,數碼狂潮到來後,也趕時髦買了一臺佳能1DS MARKⅡ,就我使用效果看,大兔子1620萬有效像素出來的片子,放大到40寸,在顆粒、清晰度方面超過了135膠片(缺點是色彩非常塑料,缺乏立體感)。逐漸在人文片子題材方面數碼機身成為主機,但重要題材我還是用反轉片補拍。由於不滿意日本鏡頭,因此來卡R28--90、R80/1.4、R180/2、R280/4、來卡R70—180/2.8中長焦、R50/1.4等是135機型的主要配置,另外來卡R15/3.5這隻超級廣角,是追求一些特殊構圖的利器。唯一日本鏡頭是佳能原廠的85/1.2 L鏡頭,主要是取其超大光圈和拍攝人文適當的焦段。為了保險起見,帶一臺來卡R9 的膠片機作備用機(最近已經淘汰了1DS MARK2,專心使用膠片了,所以一般是R8、 9各一臺,若是到非常氣候的地方或季節,則帶上一臺R6.2全機械機應付極端溫度)� �

附件:
兩個中等三角架(我用的是金鐘碳纖730、740各一)、一個大型腳架,膠卷盒、數碼伴侶、鏡頭清洗、各種機型的備用電池等等。如此統計下來,攝影器材計畫表已經是滿滿三大頁,而且還是我多次上高原攝影采風後精兵簡政的結果。

實際拍攝
近年多次上2500以上甚至4、5千米以上的高原拍攝。到過川西的丹巴、阿壩、新都橋、雲南的紅土地、元陽梯田等。就準備的攝影器材使用頻率而言,大多是這樣排序: 135數碼——120中畫幅——大畫幅。從出片率而言是120——135——大畫幅。這或許是大家預料中的結果,但確實也有很多值得總結的教訓和心得。
首先是135的使用,高原的戶外運動及攝影由於缺氧,體力消耗很大,儘管準備了充足的器材,但因為太重、架腳架、測光等程序複雜。面對瞬息萬變的高原氣候產生的變化無窮的光影,經常是用135機型靠著汽車門窗先按快門,然後再架腳架安裝120或大畫幅機子。再加之人文題材方面,135幾乎是獨一無二的選擇,所以135機型是使用頻率最高的。
但為了追求成像效果,135的也得架在腳架上。何況馬克兔加常用的來卡70—180已經差不多是8斤重了。從圖片分析,120、135同時拍攝的片子,很多時候還是首選120或大畫幅的。其原因一方面是比較上眼的風景才動用了中畫幅甚至大畫幅。另一方面哈蘇H1的機子使用起來比其他全機械中畫幅相機快捷了許多,其強大的功能已經不亞於 135了,因此出片率最高還是中畫幅。中畫幅中鏡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50—110,因為這隻鏡頭的成像已經可以媲美定焦頭但方便了很多。
遇見了十分壯美的景觀,真正可以出非常漂亮的高畫質的片子一定是大畫幅。有一次我拍攝的一個彭祖仙山山門,來卡的片子電分後(這是135的頂級配置、後期數碼化也是最佳方案了),還是看不見山門的文字。而林好夫的45片子我用自己的業餘平板掃瞄器300DPI掃瞄,就輕鬆看見了山門門楣上的文字。可見「片幅才是硬道理呀」。
以上的器材實踐,最大的問題是攜帶的問題了。好在業餘發燒友高原攝影幾乎很少長時間登山,基本上是將設備放置在汽車上,開著車邊走邊拍攝。倘若有長途步行的話,只有放棄大畫幅、135等設備了,因為中畫幅雖重一些但畫質是非常可靠不留遺憾的。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