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己的錢為何不好賺

作者:蘇小和 發表:2012-11-04 12: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中國經濟到了必須轉型的時候,各種轉型的選項之中,從出口導向型向內需型經濟轉型,乃是重中之重。原因在於,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發展,整體意義上已經融入國際市場,形成了比較清晰的絕對優勢和比較優勢。當年經濟學家林毅夫之所以能夠引起高層的重視,一路平步青雲,成為這個國家紅得發紫的學者,其學術影響力就在於明確指出,中國必須尋找自己在國際市場的比較優勢,分析各種市場要素之後,林毅夫認為,惟有人口基數,以及以龐大的人口基數為基礎的廉價勞動力資源市場,才是中國經濟發生和發展的首要優勢。

歷史作證,當年林毅夫說對了,30年來,中國靠著龐大的人口優勢,靠著低成本,高消耗的產品形態,靠著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不僅左右了全球日常消費品的市場,而且將中國經濟完全打造成一個規模性的低附加值經濟。這意味著,人口基數帶來了產品的價格的低廉,正是靠著這種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中國製造商品,中國經濟得以財源滾滾,大有所謂中國崛起之勢。

但是現在,到了轉型的時候,中國經濟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市場裡面,這就是眾人期盼的內需市場,或者叫做本土市場。

相關的學術範式也需要變化,過去在國際上不斷彰顯的比較優勢,尤其是人口基數的比較優勢,就不再那麼重要。問題就此出現,當人口優勢不再是比較優勢,那麼,拉動內需市場的比較優勢,是什麼呢?

即使理論的探索並沒有成型,但眾所周知,拉動內需已經成為經濟最醒目的口號之一。在這種旗幟下,我看見幾年前,政府興起了浩浩蕩蕩的家電下鄉活動,領導上的報告裡更是提到了要振興農村建材市場,鼓勵農民興建新住宅。學者們也不吝言辭,說什麼買房子就是愛國。更巧的是,不僅政府官員這麼思考,連一部分老百姓都半開玩笑半當真地說,要把存款拿出來,去買家電,買汽車,或者去買房子,支持政府拉動內需的政策。

圍繞這些看得見的消費引導性政策,我又看見,政府開始關注這個國家的城市化建設了,或許人們這麼想,當政府設計並推動的城市化,或者是城鎮化成為一個現實,相關的拉動效應,一定會推動中國內需經濟高歌猛進。

也就是說,拉動內需市場的優勢之一,或者就在於城市化。靠著老百姓的主動消費,能夠拉動城市化的發展,而城市化的發展,最終引起經濟的變數和增量。

於是我們問,鼓勵百姓消費,真的就能拉動內需嗎?為什麼會出現內需市場這樣一個看上去稍微有一些奇怪的名詞?常態意義上,真正的市場經濟應該是開放的,普遍的,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一致的。記得剛剛加入WTO那時候,報紙上天天有人在呼喊所謂的「國民待遇」,但十幾年下來,我們卻只學會了賺外國人的錢,自己的錢卻總是不好賺。表面看,這是一個全球分工問題,由於中國是一個後發國家,各個產業的前端,也就是核心技術研發、品牌、渠道甚至是企業管理理念都被西方的大企業搶先佔有,因此中國的企業只能在產業的末端發力,這導致我們只能依靠勞動力密集、低附加值、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和低價格來爭奪市場。但本質上,卻隱含著另外一個更加本質的交易費用問題。問題很簡單,為什麼富裕的西方人願意花錢消費中國的低價格產品,反而是不富裕的中國人卻不願意花錢消費低價格產品呢?為什麼中國有這麼遼闊的人口基數,消費能力反而不如人口基數遠遠低於中國的歐美市場呢?是中國老百姓口袋裡沒錢嗎?當然不是,君不見銀行裡的私人儲蓄規模年年看漲,中國的有錢人買豪宅、買名車都快買瘋了嗎?

需要回到一個最基本的前提:什麼才是真正的市場,或者說什麼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是一個簡單的供求關係麼?不見得!可以肯定地說,中國的內部市場一致有旺盛的需求能力,但中國的企業供給能力看上去好像火爆,但實際上卻蒼白無力。比如房子,土地是政府的,所謂囤積居奇,我們的政府這些年一直做著這樣的買賣,土地供應少,中國人又把買房子看成人生一等的大事,房價豈有不高漲的道理?說到鼓勵農村人蓋房子,農民的土地也是政府的,農民耗盡積蓄修的房子,僅僅就是那種沒有土地價值的小產權房,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農民蓋房子僅僅是消費行為,而不是投資行為。憑什麼城裡人花買的房子幾年之後就可以嘩啦啦升值,而農民辛辛苦苦修的房子卻沒有升值空間?我記得政府前年提出要提高老百姓的財產性收入,你讓農民的房子連基本的土地產權關係都沒有,到哪裡去找財產性收入去?又如家電下鄉,誰都知道家電是白色快速消費品,今年買的冰箱,過2年就該換新的了,這哪裡有財產性收入的影子?就這麼用房子和家電來忽悠農民掏空腰包,他們本來存款就不多,你能保證以後他們沒錢買米沒錢治病的時候也給他們發錢麼?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答案其實非常簡單,中國內需市場乏力的最大原因,其實是市場的競爭不夠。我們有太多的行業壟斷,我們的經濟主體仍然是國有企業佔山為王,我們的私人企業做生意還得千方百計巴結政府巴結官員。又需要提出常識:一個健全的市場經濟體系,必需要由一批卓越的大型企業和更大一批優秀的中小企業來推動,必需由一批偉大的企業家來推動。任何一個發達經濟體中,必然站立著一大批偉大的公司。如美國有微軟,有GOOGLE,有通用,日本有豐田,韓國有三星,而且,這些企業統統都是產權清晰的私人企業。事實上中國今天的格局也稍具雛形。有人說,改革開放30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出現了一批私人企業,如果把這些企業從中國經濟中抽掉,今天的中國和文革時期的中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中國應該沿著這樣的市場路線繼續走啊,為什麼走著走著又想回頭了?

是的,這就是問題所在!中國的國有企業壟斷性太強了,這直接抑制了市場的競爭,減緩了市場的擴張,縮小了市場的容量,壓制了私人企業的發展。在一個沒有充分發育的市場體系裡面,私人企業是沒有信心的,消費者也是沒有信心的。

那麼,相關的結論或許變得非常簡單,一個偉大的內需市場的發生和發展,它的最核心的比較優勢,應該是一批更加偉大的自由競爭的企業。當中國的企業建設沒有發展到一個非常豪邁的水平,內需市場的比較優勢是不存在的,經濟的發展也是沒有動力的。這是我們必須大聲說出的觀點。

来源:和訊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