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出席「107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視頻)

發表:2018-01-19 23:2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8年1月19日訊】蔡英文總統今(19)日下午前往臺南市出席「107年全國大專校院校長會議」,說明目前臺灣高等教育的施政重點,並期許每一所大專院校都可以針對當前臺灣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少子化及高齡化、產業創新、永續發展等議題,發展出獨特的研究和教學主題,一起引導臺灣走向改變,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

總統首先感謝校長們平時的辛勞付出,隨後致詞表示,高等教育的品質,與國家整體競爭力密切相關。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年輕人,也將會影響臺灣的未來。

總統指出,全球科技創新、產業型態轉換及政治社會變遷等變化,都衝擊著高等教育的教學和研究,影響學生學習的方式和目標,也正重新定義大學跟社會的關係。她表示,各國政府都積極投入高等教育的改造,臺灣也不例外。我國的高等教育雖然有著全世界最高的就學率,但也同樣面臨許多挑戰。但我們應該在危機中尋找機會,將危機當作轉機,相信大學在臺灣轉型的過程中,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總統認為,教育不是為了與過去聯繫,而是為了迎向未來。學生才是主體,所以,不是為了讓學校有學生教,才開授課程。辦學的目的是為了培育學生立足社會所需要的素養與能力。也就是說,課程的安排不是看老師可以教什麼,而是考慮學生進入社會時究竟需要什麼。她指出,在快速變動的時代,培育學生的學制安排要更有彈性,應該打造一個可以讓學生發展自己的能力、興趣,並且和社會高度連結的創新教育模式。

總統舉例,像是高中職的畢業生可以先選擇直接工作,或者去當國內外的志工一段時間後,再進大學;大學生可以在就讀兩年後,先取得「副學士」的資格,再投入職場或社會公益工作;大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則要加強職場所需要的專業能力;已經在工作的人,也可以參與回流教育。換句話說,我們不需要再固守「讀完書再就業」的傳統模式。未來,學校和職場之間的界線不會像過去那麼清楚。人的一生,可能會進出職場和學校好幾次。

總統也提到,上個月,她到臺中拜訪一位參加「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的年輕人。現在這位年輕人在一家機械大廠工作,幾年後,他就可以帶著職場上鍛練出來的技術和知識,再回到大學裡。同時在他工作的這幾年,政府每個月也會在他的帳戶裡存入一萬元,讓他完成工作之後、重新進入大學時,已經準備好學費。「我希望,這樣的學生以後可以越來越多。」

總統進一步指出,除了儲蓄帳戶,還有「開放式大學」方案,讓高等教育跳脫封閉的系統,朝開放創新的辦學模式發展。除了彈性學制,大學也要提供跨學科的創新課程,並充分利用網路開放課程平臺,或是企業及公民團體提供的課程,給予學生更多學習的機會。

總統表示,面對少子化以及各項挑戰,大學不應執著於維繫既有的規模和經營方式,而應該積極找出優勢,辦出特色。否則,投入再多的教育資源,也永遠不足以讓大學永續發展。

總統呼籲各大專校院校長,要把大學有限的資源做最有效的使用。資源的分配,不應該齊頭式的均分,不能看人情、不能吃大鍋飯、不能有私心,應該把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同時,學校也要讓辦學成效公開透明,展現出高度的社會可課責性。而大學校長應該提出學校發展的願景、組織研發團隊,建立一個可以讓優秀人才保持高度學術熱忱、積極創新的文化和研究環境。

總統說,過去高教資源分配過度重視少數指標,特別是SSCI、SCI等,反而忽略大學教學、產業聯結和社會責任等面向,並且讓大學發展的方向,趨向高度同質化。

總統指出,今年開始,教育部推動「高教深耕計畫」,就是希望面對問題,改變資源分配的依據,讓教學、研究和服務並重,讓學校能夠得到為發展自身特色所需要的資源。

總統認為,大學應該是人才養成、科技研發、以及推廣新觀念的基地。她也期許,每一所大專院校都可以針對當前臺灣所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少子化及高齡化、產業創新、永續發展等議題,發展出獨特的研究和教學主題,一起引導臺灣走向改變,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

總統說,「改變就要開始了」,期盼各位大學校長能與政府一起正面迎戰臺灣的困境。她也請與會者盡量集思廣益,踴躍表達意見,一起為高等教育的將來,更為了整個臺灣社會的未來而努力。

隨後,總統也與在場的大專校院校長座談,針對國內高等教育與技職教育發展、學雜費鬆綁、私校經費補助及教職員工薪資調整等問題進行討論。

包括教育部長潘文忠及科技部次長蘇芳慶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来源:總統府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