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疑問 五族共和為何沒有維族?(圖)

發表:2020-01-01 09:4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9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方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
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方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五族共和源自清末立憲運動的「五族大同」,是中華民國成立初期的政治口號。與之相對應的「五族共和」論,也成為民國初年影響頗深的民族思想。這一原則強調了在中國的五大族群和諧相處。以五色旗作為國旗,分別代表漢(紅);滿(黃);蒙(藍);回(白);藏(黑)。其中「回」,不是指現在的回族,而是泛指回教民眾,亦指回疆各民族,包括新疆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等,清朝曾將新疆稱為回疆。

五族共和的提出,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維護中國領土完整。在那個時代有過一個詞彙,叫中國本部,也就是所謂漢地十八省。辛亥革命最開始有很濃重的民族革命味道,當時有些革命黨人甚至認為,可以把十八省之外的土地讓給列強以換取對革命的支持。但這肯定是不行的。既然五族共和的提出是為了維護統一、保持版圖完整,那麼這五族涵蓋哪些領土呢?大致包括漢(十八省)、蒙(內外蒙古)、滿(東北,或者說滿洲)、回(西北)、藏(青藏)。

「五族共和」強調在中國的五大族群和諧相處,它源於清末立憲運動時提出的「五族大同」。

當時,奉旨考察歸來的大臣載澤和端方等呈《條陳化滿漢畛域辦法八條折》,主張「憲政之基在弭隱患,滿漢之界宜歸大同」,「放棄滿洲根本,化除滿漢畛域,諸族相忘,混成一體」。同時,以恆鈞等滿族留日學生創辦的《大同報》、《北京大同日報》等,也以提倡「漢滿人民平等,統合滿、漢、蒙、回、藏為一大國民」為宗旨,宣傳「五族大同」。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發表《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第一次提出了「五族共和」論:「國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漢、滿、蒙、回、藏諸地方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是曰民族之統一。」

孫中山認為,辛亥反清革命之前,漢、滿、蒙、回、藏五大族中,「滿洲為主人,而他四族皆奴隸,其種族不平等,達於極點。」是以發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歸於平等」。

由於策略上的需要,「五族共和」在民國初年被作為維護國家統一、爭取各少數民族參加民國的口號和政策而加以強調。在1912年3月11日南京臨時政府公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還用法律形式將民族平等規定下來:「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中華民國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參議員、每行省、內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選派五人,青海選派一人,其選派方法,由各地自行定之。參議院會議時,每參議員有一表決權。」

責任編輯:玉亮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