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學者各推百人公開信 目的大不同(圖)

發表:2020-04-05 06:12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9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華春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圖片來源:中國外交部官網)

【看中國2020年4月5日訊】近日百名中國學者寫了一封公開信給美國人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此大力支持,同時強調「我們都是病毒受害者」。同一天,美國也有百名學者聯署公開信談及疫情,但內容卻大不相同,引發外界關注。

中國學者發公開信 華春瑩附和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4月2日國際期刊《外交學人》刊發了一百名中國學者聯名《致美國人民的公開信》英文版,信中提到當前中國的疫情已得到控制,呼籲全球合作、停止埋怨、指責。信中還說,「中國同其它出現疫情的國家一樣,都是病毒的受害者。」

信件聯署人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刁大明表示,這封信是由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幾週前發起,3月25日以中文版刊出。他說,連署公開信主要目的是回應來自美國的一些質疑聲。信件聯署人包括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宋魯鄭、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陳東曉等。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4月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給予肯定。華春瑩強調:「現在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理性、冷靜、正面、積極的聲音。就像公開信中提到的,這場疫情是史無前例的。中國同其他出現疫情的國家一樣,都是病毒的受害者。」

中共強調「命運共同體」改變敘事

與此同時,中國官方媒體及推特賬號也都在大量轉發這份由中國百名學者連署的公開信,同時反覆使用「命運共同體」一詞。

針對此事,法國居斯塔夫·艾菲爾大學(Gustave Eiffel University)講師黃釗指出,中共官方的行為在政治傳播學上來說,是一種改變敘事的方式。他進一步說,中共透過一個中國外交官不斷宣傳所謂「命運共同體、全球化社區」等概念,試圖轉變外界對中國的輿論,一來不再追究病毒擴散的失責,二來忽視中國信息的不透明。

台灣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也表示,中國對內對外採兩手策略,一方面在國際上用有知名度的中國學者,以英文宣傳表達善意;另一方面中國官媒、中國政府官員對美國的負面攻擊或宣傳也沒有停止。 「一邊釋出善意,一邊還在增加對抗,中共這兩個角度是不衝突的,因為有時對外的強硬是對內宣傳用。」

美國學界如何解讀中國來信?

自由亞洲電台詢問了5位美國學者及前官員,他們對信件中談到世界聯合打擊病毒的訊號都表達肯定,但也都對這封信刻意忽視的信息表達擔憂。

斯坦福大學數字經濟研究員魏光明(Graham Webster)表示,「中國也是受害者」的敘述是中國外交部在面對外來指責時很常使用的應對方式。過去在處理中國黑客攻擊事件時,中國也曾多次使用此敘事模式。

曾任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中國科科長的包士可(Joseph Bosco)認為,「『中國也是受害者』是一種欺騙性聲明。中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地區無疑是受害者。但是,這場災難的肇事者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運作的腐敗、不透明、高壓的製度。」

美國非政府人權組織自由之家高級研究員莎拉.庫克(Sarah Cook)則指出, 相較於中國學者在《外交學人》發表的公開信,外界更應該關注過去那些被迫撤下、被消失的中國聲音。比如今年2月初,10位武漢教授聯名發信提倡言論自由,批評當局訓誡李文亮違背憲法應當追究等。

中美學者致公開信 內容大不同

事實上,4月3日近百位美國學者也連署了一篇名為《拯救美國、中國與世界各地的生命》公開信,並於亞洲協會網站上刊出。這封公開信呼籲,中美兩國在競爭日漸激烈、價值觀嚴重分歧的環境中,仍該把全人類福祉放在第一位。

信件的聯署人之一、在華盛頓的基辛格中美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表示,這封信與中國學者投書近乎同時刊出只是巧合。他比較兩封信件的不同在於,中國學者強調寫給「美國人民」;但美國學者的信並未針對任何人,而是集結來自前政府官員、學界、新聞工作者的聲音,旨在對政府政策做出影響力。

據戴博說,「美國的來信對中美關係的爭議性質更為坦率,並點出即使兩國關係面臨許多難以克服的爭端,兩國是否能找到在意見分歧下相互合作的可能。」

自由之家高級研究員莎拉.庫克(Sarah Cook)也有類似的觀察,她說雖尊重這些中國學者的聲音,但中國學者的信看起來「強烈地應和著華春瑩的語調,且完全地忽視中共對信息的控制及對疫情的政治化操縱」。

責任編輯:天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