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急赴東北產糧區 要走回頭路?(圖)

發表:2020-07-25 04: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7月22日,習近平到吉林考察農業
7月22日,習近平到吉林考察農業(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看中國2020年7月2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文隆綜合報導)習近平7月22日在吉林省四平市考察,重點瞭解糧食生產情況。有分析認為,習近平或證實嚴重中國糧食危機。而習走訪農民合作社,也引發中共農業政策走回「計畫經濟」的猜測。

據中國官媒23日報導,習近平22日突然到東北產糧區吉林調研。報導稱,習近平到了四平市梨樹縣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官方發布的視頻中,習近平站立在玉米地旁對村民說:東北太重要了。

資料顯示,四平是吉林省的一個地級市,地處遼、吉、蒙三省區交界處,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生長多種農作物,是有名的東北三大糧倉之一。

習近平還說:「這次來主要是看莊稼,現在的長勢很好。這裡的優勢是地勢平坦,人均耕地多,最主要還是黑土地,要保護好黑土地,這是耕地裡面的大熊貓。」

自由亞洲電臺報導,吉林省鐵嶺農民張一群說,她是從新聞報導中得知習近平到梨樹縣。她說,她家周邊的玉米沒有習近平看到的玉米那麼好:「我家住在鐵嶺,今年東北就是大旱,根本就不下雨。我們這裡就下了一場雨,苞米(玉米)連到腰這麼高就禿掉了(旱死了),那就徹底扔了,不能除棒(收玉米)。我們家的早苗小棒(玉米秸稈)也不帶點(結玉米),因為旱。」

習近平在考察一個農機農民合作社瞭解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經營情況時稱,要在全國實施各種不同的農業合作化道路。

對此,農民張一群說,中國南方下雨洪澇、北方無雨乾旱的情況至今未得到解決,龐大的南水北調工程並未讓東北受惠:「能解決啥問題啊?要是說旱了,苞米的穀粒長不出來的時候,人工降雨也對老百姓有利啊。現在僅有秸稈沒有棒(玉米棒)有啥用啊?老天爺不下雨,旱得沒有棒,習近平來關心關心,棒就出來啦?」

此外,習近平又考察了四平市梨樹縣國家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瞭解糧食生產及黑土層土地保護及生態環境等情況。

今年中國27個省發生水災,暴雨洪澇災害導致南方多個省份的大片農田和農業設施被淹、被毀,成熟的早稻因強降雨無法收成,未成熟的早稻灌漿結實受阻;旱地作物也遭受漬澇災害。

本週四,新華社報導說,在湖南省安鄉縣大鯨港鎮,14000多畝農作物不同程度受災。但中國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卻稱,上半年,中國夏糧達到2856億斤,同比增長0.9%,再獲豐收,秋糧生產基礎較好。這些官方數據被網民認為虛假。

自由亞洲稱,今年6月開始出現大暴雨和洪水,當月農作物幾乎失收。習近平此次去吉林考察,其實主要是想確認下半年東北糧食產量。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走訪農民合作社後,《因地制宜走好農業合作化道路》迅速成為各大黨媒報導的重點。這引發中共農業政策左轉的猜測。

中共曾在1950年代啟動「農業合作化」運動,將剛剛分給農民的土地又收歸「國有」,為「計畫經濟」作鋪墊。但近年來,中國雖然也有部分農村地區嘗試機械化耕作的合作模式,但官方幾乎從未使用「農業合作化」這一名詞。

有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到東北產糧地視察,凸顯當局面臨糧食危機困擾。今年以來,由於全球疫情已令進口糧食造成困難,加上最近的洪災受災區域是產糧地,糧荒已成現實。而糧食出現危機,將直接威脅到中共政權的穩定。如果結合前一天習近平在北京開企業家會議提及「內循環」,應該是當局做了最壞打算,要再度「閉關鎖國」,走回「計畫經濟」的老路。當然,畢竟是不同時期,官方的包裝表述會不一樣。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